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型医院在医疗卫生事业的临床诊疗水平、科研、教学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其科研的主体为临床医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研究型医院主体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科研型实验室是医学院校及其教学医院培养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平台基地之一。就科研型实验室在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继续教育中科研能力培养的补充作用进行讨论,探讨科研型实验室如何通过搭建有利于医学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的开展科研工作的平台、促进专业型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加强研究生和临床医生科研中合作意识,进而对临床医生和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可调微量移液器良好操作规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调微量移液器的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血清、水、异戊醇和无水乙醇四种液体,从移液器量程的选择、改变吸头的填充方式、调节量程方式、吸头是否提前浸润、浸入时间、角度、深度和移液速度等几方面,分析影响移液准确性的因素,探讨可调微量移液器的操作方法.结果 可调微量移液器使用过程中,选择量程合适的移液器;移液器垂直对准吸头插入并左右小幅旋转填充吸头;调节量程需顺时针旋转刻度旋钮至超过量程的刻度,再回调至设定体积;提前浸润2~3次;浸入时间保持3s;吸头垂直(角度90度)浸入液面;浸入深度不宜过浅;慢速移液;以上操作能够显著提高移液准确性.结论 遵循良好的移液器操作规范对于得到准确的移液体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LMO-1和LMO-4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46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脑组织及19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LMO1和LMO4的表达水平,分析LMO1、LMO4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中LMO-1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MO1在不同分级的胶质瘤中表达并不相同,在Ⅲ、Ⅳ级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Ⅰ、Ⅱ级(P〈0.01);LMO1表达水平与胶质瘤分级正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脑组织中,LMO-4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级别胶质瘤和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LMO-1和LMO-4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体外实验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SCV)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的作用。方法铺板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CV组、替莫唑胺(TMZ)组、SCV与替莫唑胺双药联合用药组,然后3个用药组内分别设置5个不同浓度,其中SCV组(2,4,8,16,32μmol·m L-1),替莫唑胺组(100,200,300,400,500μmol·m L-1),双药联合用药组(SCV 4μmol·m L-1配伍替莫唑胺100,200,300,400,500μmol·m L-1),CCK-8检测药物作用12,24,36,48 h后4组U87细胞增值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变化;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SCV及替莫唑胺均抑制U87细胞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SCV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0.05),诱导U87细胞凋亡。经SCV作用后的U87细胞出现凋亡形态。结论 SCV可于体外抑制U87细胞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筛选胶质瘤组织中表达稳定性高的内参基因,为胶质瘤基因表达研究选取合适的内参基因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相对正常脑组织及胶质瘤Ⅰ、Ⅱ、Ⅲ、Ⅳ期组织共25例为实验对象,利用Real-time PCR技术对15个候选内参基因进行筛选,通过geNorm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15个内参基因中,GUSB、ACTB、TBP、GAPDH、ATP5F1和PPIA 6个基因表达稳定,平均表达稳定度( M值)均<0.5,其中ATP5F1和PPIA为表达最稳定的两个内参基因,其M值为0.26。标准化因子V2/3=0.102,小于取舍值0.15。结论在胶质瘤组织实时定量PCR分析中,ATP5F1和PPIA2个内参基因联合使用,可较好地共同校正基因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pristane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小鼠模型,并对该小鼠模型的发病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方法: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单次腹腔注射pristane0.5mL,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PBS0.5mL,注射前及注射后每2周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中IFN-α分泌细胞(CD11b+Ly6Chigh)的比例及细胞活化状态B220+Aβ1dhigh),ELISA检测血清中自身抗体(anti-dsDNA,anti-smRNP,anti-ribosomalP0)的含量。至6个月处死动物,FCM检测腹腔细胞中IFN-α分泌细胞(CD11b+Ly6Chigh)的比例和脾脏中细胞的活化(B220,Aβ1d),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小鼠肾脏免疫球蛋白复合物及H&E染色评估小鼠肾脏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及损伤情况。结果:小鼠腹腔注射pristane第2个月开始血清总IgG升高,第3个月起出现自身抗体阳性,到个6月时达到最高,并维持高水平至被处死;Pristane处理6个月后,Pristane处理组小鼠出现关节炎症状,肾脏免疫复合物的大量沉积和明显肾脏损伤。Pristane注射2周起,小鼠外周血中IFN-α分泌细胞(CD11b+Ly6Chigh)的比例明显高于PBS注射组,小鼠腹腔细胞中IFN-α分泌细胞的比例也明显升高;同时外周血和脾细胞中B细胞表面MHCII分子Aβ1d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均高于对照组,表明pristane处理组小鼠中B细胞发生了显著活化。结论:BALB/c小鼠腹腔注射pristane可诱导构建小鼠SLE模型,其SLE的发病可能与IFN-α的持续分泌导致B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关。该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SLE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LIM结构域结合蛋白1(LIM-domain-binding 1,Ldb1)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46例脑胶质瘤手术患者脑组织、18例正常对照和16例良性脑肿瘤对照脑组织标本中Ldb1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观察Ldb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蛋白表达定位.结果 脑胶质瘤患者脑组织Ldb1的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脑肿瘤对照组.Ldb1在不同分级的胶质瘤中表达并不相同,在Ⅲ、ⅣV级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Ⅰ、Ⅱ级(P <0.00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Ldb1蛋白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核和胞浆内.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Ldb1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平滑肌蛋白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易损风险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自2014年5月至2017年10月于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采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临床信息,采用颈动脉高分辨MRI区分易损及稳定斑块,依次纳入易损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利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方法,使用Taq Man探针对易损斑块组及稳定斑块组患者PECAM1、LMOD1基因多态性位点rs1867624、rs2820315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具有颈动脉斑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70例,其中189例具有易损斑块,81例具有稳定斑块。对两组患者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的多态性分析显示,等位基因T是易损性斑块风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为87. 3%(330/378)、79. 6%(129/162; OR=1. 759,95%CI:1. 080~2. 864,P=0. 022)。对LMOD1基因SNP位点rs2820315的分析显示,等位基因C是易损性斑块的危险基因,其基因频率在易损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中分别中为87. 6%(331/378)、80. 9%(131/162; OR=1. 667,95%CI:1. 014~2. 738,P=0. 04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 069,95%CI:1. 022~1. 118,P=0. 004)、PECAM1基因rs1867624位点T/T基因型(OR=2. 202,95%CI:1. 035~4. 688,P=0. 041)和LMOD1基因rs2820315位点C/C基因型(OR=2. 199,95%CI:1. 005~4. 809,P=0. 048)是形成易损性斑块的风险因素。结论 PECAM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867624、LMO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820315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于微电子阻抗技术的实时细胞监测系统用于确定细胞凋亡最佳检测时间点.方法 应用顺铂诱导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使用实时细胞监测系统连续74 h监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于U251后细胞指数的动态变化,根据药物作用时间与细胞指数关系曲线确定凋亡最佳检测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通过实时监测发现,2.5μg/mL、5 μg/mL、10μg/mL顺铂分别在作用49 h、60 h和74 h,U251细胞指数值达到最低;在这些时间点,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达到高峰(15.6±1.4)%,(34.2±7.6)%,(63.9±4.6)%.结论 应用实时细胞监测系统可进行细胞凋亡最佳检测时间点的辅助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