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对不同培养时间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作用的变化 ,确定培养细胞发生转化进而增殖的最佳诱导时间。 方法 将 2 3~ 2 8d虫龄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制成细胞悬液 ,接种于小盖玻片上 ,培养于含 2 0 %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 164 0常规培养基中。将接种培养第 4、5、6、7、8d的细胞分别设为 5个实验组及其相应的对照组。实验组用含终浓度为 3 μg/ml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 48h ,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相同时间 ,嗣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 4周 ,再改用含 5 %小牛血清的培养基继续培养。MNNG诱导后每周取各组培养细胞固定、制样 ,每组随机取 3张小盖玻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 ,连续取样 11周。 结果 经MNNG诱导的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表面出现形态各异的结构 ,既有与对照组类似的表面较光滑和有乳突的培养细胞 ,也有表面光滑如玻璃珠状的细胞 ,还有具长纤突、微嵴、皱褶、微绒毛、蜂窝和仙人球状等形态的细胞 ;实验 1组培养至第 5周即出现大量分裂细胞。 结论 MNNG诱导培养第 4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培养至第 5周可发生转化而出现分裂、增殖。  相似文献   
2.
<正>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宿主因子作用下,日本血吸虫母胞蚴角化不良蛋白(DKC1)基因呈现差异表达。本研究克隆、表达DKC1基因,为后期研究日本血吸虫DKC1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搜寻DKC1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设计并合成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双酶切,并将其与PET-28a(+)载体连接,转化入DH5a大肠杆菌,经PCR扩增并测序鉴定后,抽提重组质粒,再将其转化入表达菌BL21大肠杆菌中。PCR鉴定阳性重组克隆后,IPTG诱导表达,SDS-PAGE方法检测表达结果,收集、纯化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3.
羊踯躅花蕾中的二氢查耳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索病案教学法在寄生虫学实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本校部分本科生的寄生虫学实习课中进行病案教学法的尝试。结果 病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 ,实验班总分、理论、标本成绩均高于对照班 (P <0 .0 1)。学生认为该教学法可调动学生积极性 ;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挥学习潜力 ;但超过 5 0 %的学生不认为病案教学法能提高学习效率。结论 病案教学法对提高寄生虫学的教学质量、促进教改、推动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基质与/或β-巯基乙醇对日本血吸虫细胞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基质与β-巯基乙醇分别及联合作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影响。方法冷消化法将虫龄为18 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制成细胞悬液,联合法接种于普通小盖玻片和预先铺敷肝基质的小盖玻片上。前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β-巯基乙醇组,后者被分为肝基质组与β-巯基乙醇 肝基质联合处理组(简称联合组)。培养第1~4周,分别对各组细胞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染色,光镜下观察分析。结果培养第1周细胞的LDH活性最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LDH活性逐渐降低。培养前2周,β-巯基乙醇组与联合组细胞的LDH活性相近,肝基质组与对照组的相近,前者强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3周始,肝基质组培养细胞的LDH活性最强,与其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基质对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LDH活性的促进作用比β-巯基乙醇稳定、长效;两者联合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对一次人体寄生虫学教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探讨性地提高出了更好地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创造型人才,进行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一套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开发环境,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到编码实现,设计一套基于.NET框架的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将采集的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数据输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统计与分析,并将结果与传统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进行比对,测试系统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结果建立的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清晰、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可用于蠕形螨感染调查,且系统与传统统计学方法的分析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结论大学生蠕形螨感染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在操作上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可应用于蠕形螨感染的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体外培养方式,探讨日本血吸虫未成熟卵可溶性抗源(SIEA)免疫血清的抗卵胚胎发育的作用。方法 从日本血吸虫小鼠肝脏无菌分离提取虫卵,转入RPMI-1640培养基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加入正常鼠血清 SIEA免疫血清。试验1:培养虫卵30d;试验2:培养虫卵14d。观察统计各期虫卵比较。结果 在试验1中,SIEA免疫血清组成熟卵比例与对照组比较,下降22.5%,初产卵、胚胎卵和死亡卵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在试验2中,SIEA免疫血清成熟卵比例下降14.7%,胚胎卵比例上升24.4%。结论 体外培养系统中SIEA免疫血清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卵胚胎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技术研究同一水系极小地域范围内螺类的遗传学-地理相关性。 螺采自津巴布韦河一段6千米长流域内的15个采集点,其中2个种群采自Ruya河,13个种群采自其支流Manwanzon河。采集的螺立即放入薄荷醇中,然后置乙醇中备用。使用常规酚-氯仿法略加改良,从每个螺的头足部顶端抽提基因组DNA。选用12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虫龄26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在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常规培养基中培养第7天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浓度为3μg/ml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48h,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同样时间,随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3周,当再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1周时,分别用Gomori钙钴法和Gomori硫化铅法对两组培养细胞进行AKP和ACP细胞化学染色,用实验组培养细胞的AKP、AC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细胞的活性(P<0.01)。结论 MNNG能增强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AKP、APC的活力,对培养细胞有促生长或/或诱导其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研究日本血吸虫成虫与童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含量及β-巯基乙醇对培养细胞AgNORs的影响,探讨AgNORs能否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指标以及β-巯基乙醇对培养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方法 联合法培养虫龄分别为18d和24d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与成虫,将童虫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与成虫细胞使用常规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在常规培养基中加入50μmoL/L β-巯基乙醇和1mmoL/L丙酮酸钠。培养第5d,运用胶银法染色,使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培养细胞核内AgNORs颗粒数,测定银染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的百分比和平均光密度。结果 日本童虫培养细胞(对照组)的AgNORs颗粒数目、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成虫培养细胞。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之间的AgNORs颗粒数日,银染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实验组培养细胞与对照组比较,AgNORs颗粒数目明显增多颗粒面积与核面积百分比、平均光密度均显著升高。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细胞三组参数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 AgNORs可作为评价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增殖的一个简便、敏感的指标。日本血吸虫童虫培养细胞较成虫培养细胞更具增殖潜能;β-琉基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