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二级响应下断指再植急诊手术的配合及管理。方法 依照广东省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患者手术的手术室感染防控指引,于2020年3月9日对1例断指患者,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患者手术管理,做好医护人员防护,规范术前管理、术中手术配合、术后消毒隔离措施等流程。结果 手外科断指再植术成功,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周手指存活、血运良好。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医护人员防控理念、精准手术配合和手术室护理管理,可确保断指再植急诊手术顺利进行,避免医护人员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3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各种四肢血管损伤病人50例,经应用血管结扎、修补、断端游离直接吻合、自体静脉移植、人造血管移植、DSA溶栓等有效手段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44例,女6例。年龄1...  相似文献   
3.
拇对掌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在手功能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手以拇对掌实现握持动作,以握持形式完成手80%以上的功能[1]。一旦丧失拇对掌功能,对手功能影响巨大,因而必须积极设法重建拇对掌功能。拇对掌功能重建的方法很多,目前研究仍集中在肌腱移位重建拇对掌功能,显微外科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显微外科方法重建拇对掌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修复糖尿病足的术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治疗的术后观察及处理效果。方法应用下肢血管重建术及复合皮瓣移植修复糖尿病足创面,重建患肢血供及修复创面,进行全面综合的观察及相应的处理。结果进行血管搭桥重建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患者14例,重建血管通畅良好,远端血流明显增加;术后移植皮瓣全部成活13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本组病例未行截肢手术。结论应用下肢血管重建及皮瓣移植创面治疗糖尿病足,并综合内科治疗及术后有效的处理,可挽救肢体,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选择性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术式的临床解剖基础及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侧成人尸体胸部及上肢标本上,观测和比较胸小肌及拇对掌肌的解剖数据,行移植模拟试验以评估新术式的可行性;依据解剖研究结果,按新的手术方式施行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拇对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解剖研究结果显示:胸小肌位置恒定,具备独立的动、静脉和神经支配;移植肌与受区对掌肌匹配;临床手术治疗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拇对掌功能恢复,肌力均达到4级以上,大鱼际部外形满意。结论胸小肌移植重建拇对掌功能这一术式有其临床解剖基础,移植手术能达到恢复对掌功能的要求,是一种新的对掌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自发性小腿肌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要点,减少误诊、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方法 2003-2007年我院收治的自发性小腿肌内血肿惠者12例.入院后行彩色B超及CT检查,确诊后予以止血、抗感染等保守治疗10例,行切开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2例.结果 所有病例中有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病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12月,患肢活动感觉正常,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自发性小腿肌内血肿的诊断要点是全面分析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等.特别是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鉴别诊断;治疗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手术治疗,以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人工血管移植动-静脉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报道采用人工血管移植进行动-静脉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995年10月~1998年8月,对23例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了膨体泡沫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进行前臂的动-静脉造瘘术。人工血管的直径为6mm,长40cm。用Gore皮下隧道器分两次做皮下隧道,将人工血管一端从肘部切口引至腕侧切口后再引回肘部切口,形成U形袢管。用肝素盐水20ml灌入血管腔内,人工血管两端分别与肘浅静脉及肘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先天性拇指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1988年起,对56例先天性拇多指畸形,先天性拇板机指及先天性拇巨指症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拇指赘生指切除、副指皮瓣转移,多拇残端修整术治疗拇多指畸形;巨指截指及整形术治疗巨指症;增厚狭窄腱鞘切除术治疗先天性拇板机指。结果:术后随访2-10年。(1)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主干拇指外形改善,拇外展充分,对指功能良好。(2)拇指板机指:拇指伸屈自如,发育满意。(3)先天性巨指症1例:示、中指巨指切除,拇指远节截除,近节缩短整形,术后外形欠佳。结论:先天性拇指多指畸形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以改善畸形、恢复拇指功能。先天性板机指明确诊断手术疗效佳。先天性巨指症采用截指方法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两种跟腱断裂修复手术入路和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临床影响。 方法 回顾笔者2002.1~2015.12收治的闭合性跟腱断裂手术治疗患者43例,其中传统入路组(25例)术中采用传统的跟腱后部正中偏内侧1 cm处的连续长切口,改良入路组(18例)采用新的踝后约3 cm长的“S”形短斜行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2对纵行小切口组合。跟腱缝合方法均采用Bunnell法。总结分析2种入路术后伤口不愈合、皮神经损伤、跟腱再断的发生率及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9个月~5年,传统入路组术后伤口不愈合4例,跟腱再次断裂1例,无皮神经损伤病例。改良入路组术后发现腓肠神经损伤1例,无伤口不愈合及跟腱再次断裂发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传统入路组伤口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P<0.05)。两组跟腱再次断裂及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跟腱修复术后6个月时按照Arner-indholm评分标准,改良入路组优良率较高(P<0.05)。 结论 采用改良手术入路,术中沿踝后部皮肤皱褶走向,采用斜跨跟腱的短S形切口,加近段跟腱边缘处成对小切口,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0.
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种带皮神经的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拇指尺或桡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中指尺侧或环指桡侧指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腹缺损28例,皮瓣均含有感觉神经,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5.5 cm×3 cm。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12个月随访,拇指指腹外形及感觉功能恢复优良,指腹两点辨别觉5~12 mm。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5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较好的恢复拇指指腹的外形和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