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上颌窦炎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拟建立急性上颌窦炎的实验动物模型,并探讨窦口的阻塞和致病菌的毒力在急性上颌窦炎的发病机制中的地位。方法:第一天,阻塞单侧窦口,对侧做假手术。次日,注入0.5ml108CFU/ml肺炎链球菌悬浮液。第五天处死动物、观察、分离培养细胞、取材和制作切片。结果:阻塞上颌窦口和注入肺炎链球菌的联合组,鼻部症状明显;进食量减少;鼻窦粘膜水肿、微红,具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微血管扩张,白细胞浸润;肺炎链球菌的重新分离培养率为100%(与其余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1)。而仅阻塞上颌窦口或仅注入肺炎链球菌或假手术均无明显临床症状及组织病理学改变,细胞培养率也低。结论:窦口的阻塞和致病菌的毒力是上颌窦炎发生发展的重要的条件,其中,窦口的阻塞起着关键性作用;联合阻塞窦口并注入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能较理想地建立急性上颌窦炎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嗜酸乳杆菌对螺旋形和球形幽门螺杆菌(Hp)的黏附拮抗作用。方法制备人胃上皮腺癌细胞系(AGS)细胞爬片,将两种状态嗜酸乳杆菌和不同形态Hp菌分组按不同顺序加入,作用2h.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分析Hp黏附指数产生的变化,荧光抗体染色法定性评价黏附于AGS细胞的Hp密度的改变。结果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分析:排除实验组及竞争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黏附指数均有明显下降(P〈0.05)。荧光镜下可见实验组黏附于细胞的Hp密度也明显降低。结论嗜酸乳杆菌对不同形态的Hp均具有黏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oipA DNA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oipADNA重组质粒在防御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HpoipA基因的开放读码框架定向克隆入pVAX1载体,获得的重组子pVAX1oipA转染SGC7901细胞,用RTPCR及ELISA方法检测细胞oipA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抽提纯化重组质粒pVAX1oipA,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100μg/只)每周1次,共3次,以质粒pVAX1(空载组)和生理盐水(空白组)做对照,分别于末次注射1个月和2个月后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在证实有免疫应答的基础上,以HpSS1攻击小鼠(0.5×1090.5ml/只)3次,于末次攻击4周后,取胃黏膜组织作细菌学(包括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鉴定)和组织学检测。结果:pVAX1oipA转染的SGC7901细胞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均有相应的表达;免疫小鼠产生抗oipA抗体。免疫小鼠经细菌攻击后,实验组、空载组和空白组胃黏膜组织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率分别为0(0/10)、90%(9/10)和100%(5/5),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2/10)、90%(9/10)和100%(5/5),组织学检测结果:空载组和空白组小鼠胃黏膜均出现轻度或重度糜烂,而实验组小鼠胃黏膜80%(8/10)正常,显示oipADNA重组子具有免疫保护作用。结论:oipADNA重组子能有效诱导抗Hp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定植于胃黏膜表面的革兰氏阴性、生长缓慢的螺旋状微需氧菌,单极多鞭毛。现已证实,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Hp列为人类Ⅰ类致癌原[1]。Hp在全世界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达50%以上,在发展中国家,成年人Hp感染率更是高达80%以上。目前的Hp根除治疗易发生耐药,因此药物治疗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目前普遍认为应用Hp疫苗是在人群中预防与控制Hp感染的最理想的方法。笔者对Hp疫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作一综述。1动物模型疫苗的研制均须先通过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球形幽门螺杆菌(Hp)对AGS细胞的黏附和增殖作用及热灭活状态和活菌状态嗜酸乳杆菌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备AGS细胞爬片,按球形Hp对照组、球形Hp与活/灭活嗜酸乳杆菌实验组加入细菌,电镜、革兰染色后光镜观察Hp对AGS细胞黏附指数,同时用荧光抗体染色法评价黏附于AGS细胞的Hp密度。运用CCK-8比色法检测球形Hp对AGS细胞的增殖影响及比较加入嗜酸乳杆菌产生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球形Hp对细胞的黏附指数及黏附密度均明显下降(P0.05)。低浓度的球形Hp促进细胞增殖,高浓度的球形Hp抑制细胞增殖。两种不同状态的嗜酸乳杆菌均能降低Hp对AGS细胞增殖的影响。结论球形Hp对AGS细胞具有黏附能力并随浓度不同对其产生不同增殖影响,嗜酸乳杆菌能降低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Hp)pVAX1-glmMDNA重组质粒,体外转染SGC-7901细胞并鉴定其表达蛋白的抗原性。方法RT-PCR方法从国际标准株NCTC11637中获取glmM全长基因,克隆插入T载体。测序后经酶切、连接反应将glmM的开放读码框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酶切初步鉴定后测序确认。通过脂质体法将pVAX1-glmMDNA重组质粒转染SGC-7901细胞,检测其转染效率,确定转染成功后RT-PCR法检测glmM在转录水平的表达,ELISA法鉴定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结果DNA测序结果显示扩增出的glmM全长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HpglmM序列有96%的同源性。PCR、酶切和测序结果证实glmM目的基因成功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重组质粒转染的细胞经RT-PCR扩增获得1.4kb片段,与目的基因大小相符。ELISA结果显示重组质粒转染细胞的超声破碎物及培养上清液中抗原的滴度比对照组高2倍以上。结论成功构建了pVAX1-glmMDNA重组质粒,其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其抗Hp感染的效果及制备相应有效DNA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表达粪肠球菌溶血素cylL基因,为制备单抗、开发疫苗及其致病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粪肠球菌中扩增溶血素cylL基因,相应酶切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2a中,构建pET-cylL重组质粒。将pET-cylL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经KpnI、XhoI酶切及测序鉴定,以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用SDS-PAGE、Western blot进行分析。结果PCR体外扩增cylL基因产物约206bp,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cylL;SDS-PAGE、Western免疫印迹显示蛋白表达带的分子量约为39.6kD。结论成功构建粪肠球菌溶血素cylL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容积超声图像”为辅助工具在超声诊断学的中医院校本科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专业的本科生共115人,将其分为两组(普通班85人、试验班30人)。普通班学生85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59人,年龄(21.96±2.51)岁;试验班学生30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20人,年龄(21.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cDNA3.1-oipA DNA疫苗在抗螺旋形与球形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抽提并纯化可表达OipA蛋白的重组质粒pcDNA3.1-oipA,以金粉包裹后,用基因枪接种BALB/c小鼠,5 μg/只,接种2次,以pcDNA3.1(空载组)作对照.对免疫小鼠进行:(1)免疫保护实验:于末次免疫后8周,分别给予螺旋形及球形Hp SS1攻击4次,于末次攻击4周后取胃组织做细菌学(组织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及病理学检测.(2)小鼠免疫指标检测:分别于末次免疫后2、8、12周采集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其抗Hp OipA IgA、IgG、IgG1抗体.于末次免疫后12周,取脾细胞,用FLISA法检测IFN-γ、IL-2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以螺旋形及球形Hp攻击的免疫小鼠,快速尿素酶实验阳性率分别为20%和10%;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0%和50%,与空载组比较P<0.05.空载组小鼠胃黏膜均出现轻度或重度糜烂,而以螺旋形Hp攻击的实验组小鼠50%胃黏膜正常,以球形Hp攻击的实验组小鼠60%胃黏膜正常,与空载组比较P<0.05.小鼠免疫指标检测结果:免疫后8周,产生了抗OipA的特异性IgA、IgG、IgG1抗体,抗体滴度比对照组高2倍以上;脾细胞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升高;脾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IL-2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DNA3.1-oipA DNA疫苗能有效诱导免疫小鼠产生体液与细胞免疫并使小鼠兼具一定的抗螺旋形及球形Hp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上颌窦炎粘膜上皮表面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煜  郑鸣  康仲涵  吴小茜  张更 《解剖学杂志》2003,26(5):424-426,F002
目的:探讨凝集素受体在急性上颌窦炎粘膜上皮表面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已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将急性炎症标本及正常鼻窦粘膜标本行凝集素亲合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正常鼻窦粘膜上皮表面欧州白脉根凝集素(LTL)和花生凝集素(PNA)染色基本阴性,而炎症粘膜呈弱阳性;双花扁豆凝集素(DBA)在炎症粘膜染色阳性减弱;N—PNA(预先经神经氨酸酶处理后再进行PNA染色)染色其阳性均显著加深。结论:上颌窦急性炎症期,粘膜上皮表面糖复合物糖链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一方面是致病菌侵袭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机体局部抵抗炎症的重要防御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