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祛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祛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予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及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祛痰通络中药,治疗2周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祛痰通络法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在IL-18刺激下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Anniexin V联合PI染色定量法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了12例活动期和26例非活动期狼疮性肾炎患者PBL在IL-18刺激培养后凋亡发生率,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Fas蛋白的表达以及疾病活动性与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在IL-18刺激培养作用下,活动期LN淋巴细胞凋亡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而非活动期则无明显区别(P>0.05),疾病活动性与体外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P<0.01)。bcl-2表达活动期显著性升高(P<0.05),非活动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Fas表达活动期显著升高(P<0.001),非活动期明显升高(P<0.05)。结论:IL-18可引起L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增高,表明IL-18在体内凋亡或凋亡相关性免疫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和分析“非典”患者康复出院半年后的免疫功能。方法 :对 2 8例“非典”康复者出院半年后外周血分别进行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和分析。结果 :“非典”患者康复出院后 6个月后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值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SARS患者出院 6个月后虽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异常 ,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其免疫功能异常的原因可能与疾病本身、有基础病及年龄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02年11月广东省首次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以来,现本病已在世界20多个国家内流行蔓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研究,现初步认定其病原体为新的或称变异型冠状病毒,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故各地区依据发病特点及病理过程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统一的治疗方案尚待确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3年2月2日至2003年4月30日共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病人45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对收治病例的临床中西医结合疗效及转归等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老年重症肺炎为临床常见的内科急危重症。本病以发热、恶寒、咳嗽、痰稠、气促、精神疲倦为初起症状 ,如治疗不及时 ,可导致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本证多发生于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长期卧床及中风偏瘫患者。由于老年人脏腑本虚 ,多病相兼 ,以致病情复杂多变。如治法不当  相似文献   
6.
护肾痛风泰冲剂对痛风肾大鼠Ⅲ型前胶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即痛风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是痛风致死的首要原因,目的:探讨护肾痛风泰冲剂对模型大鼠痛风肾的效应机理.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以腺嘌呤灌胃,复制痛风肾病理模型,给予相应药物.结果:模型对照组肾重量、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护肾痛风泰组和别嘌呤醇组肾髓质和皮质内尿酸盐结晶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肾小管萎缩和肾小球减少程度均较模型对照组为轻.护肾痛风泰组血清PCⅢ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护肾痛风泰降低该模型大鼠的血清PCⅢ水平作用与别嘌呤醇相当(P>0.05).护肾痛风泰和别嘌呤醇对血清PCⅢ的降低水平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复制大鼠痛风肾病理模型是成功的,护肾痛风泰能明显降低该模型太鼠血清PCⅢ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登革热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规范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研究对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210例登革热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分析其临床特点,归纳中医证型。【结果】(1)纳入观察的210例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有:发热恶寒、肢体困重、纳呆纳差、头痛头重、脘腹痞满、小便黄、苔黄腻、脉濡等。(2)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阻遏>卫气同病>热入气分>热入血分>毒陷心包>阳气暴脱。(2)实验室指标检测方面: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计数(PLT)减少和红细胞压积(HCT)异常较明显;而患者复查感染相关指标如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等均无显著升高,重要脏器损害相对较为少见。【结论】登革热可归属中医“湿热疫”的范畴,临床证型以卫气同病及湿热阻遏多见,治疗应注重清热化湿健脾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及实验验证寻找RA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了RA患者基因芯片数据,构建基因网络,利用WGCNA将基因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将与RA临床症状相关的模块中的关键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分析。随后使用GEO不同的数据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关键基因对RA诊断的准确性。此外,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关键基因在RA中的表达,分析其与DAS28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413个基因构建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将基因分为23个模块。其中,黑色模块与RA临床症状密切,包含346个基因。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其要富集于对IL-6的正调控、IL-1β分泌、破骨细胞分化、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分化等多个与RA密切相关的通路。其中运动性精子结构域包含蛋白2(MOSPD2)与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血液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中高表达(t=2.238,P=0.032;t=3.153,P=0.006),在RA关节滑膜液中与血液中表达呈正相关(r=0.683,P=0.03)。ROC曲线分析表明,MOSPD2能区分RA和对照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和0.726)。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MOSPD2在RA患者中表达上调(t=-3.96,P=0.02)。MOSPD2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DAS28呈正相关(r=0.8846,P=0.0462)。结论MOSDP2与RA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可能是诊断及治疗RA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EB病毒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Epstein和Barr分别在《Lancet》杂志报道,在非洲儿童淋巴瘤培养建立的淋巴母细胞株中,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疱疹病毒的疱疹病毒,后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EB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在全球广为分布的双链DNA病毒。约有90%的人群感染,感染后通常在人体内终生潜伏存在。亦可导致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肿瘤。EB病毒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文献报道近年来较多,特别是2005年4月在Arthritis Rheu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非洲裔美国人中,抗EBV—VCA—IgA抗体与SLE强相关,再次引起了风湿病学家的极大兴趣.本文就EB病毒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matosus,SLE)是一个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SLE可能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1] 。在人类SLE家族中进行的全基因组扫描研究结果揭示SLE的可能易感区域有很多 ,包括1q2 1 2 3、1p36、1q4 1 4 2、16q13、2 0 p12 13、2 0 q11 13等[2 ] 。人类染色体 1q2 1 2 3区域因为含有大量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 ,正逐渐成为SLE研究的热点。干扰素诱导核蛋白 16(interferon induciblenucleoprotein 16 ,IFI 16 )是干扰素诱导核蛋白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