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骨关节炎曾被认为“无药可治”,实际上在充分理解与发挥自噬赋予人类与生俱来的自愈本能基础上,科学地 运动锻炼、营养代谢控制与物理治疗等康复医学手段与技术一起能在骨关节炎预防和治疗中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ANKRD5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易感性及病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利用Taqman探针法检测153例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组)和13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ANKRD55 rs 6859219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检测血清中自身抗体如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炎性指标ESR、CRP、IL-1α,IL-6,TNF-α,IL-4,IL-10,TGF-β的水平。结果 RA患者DNA中ANKRD55 rs 6859219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中ANKRD55 rs 6859219与CRP、ESR、RF、GPI、CCP、IL-1α、IL-6、TNF-α、IL-4、IL-10、TGF-β的表达量无相关性。结论 ANKRD55 rs 6859219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RA患者易感性不存在关联,与RF、GPI、CCP等自身抗体表达,和IL-1α、IL-6、TNF-α、IL-4、IL-10、TGF-β、CRP、ESR等表达也没有关联。  相似文献   
3.
4.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中,升高的抗心磷脂抗体滴度与血管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及反复流产的发生明显相关.但有关抗心磷脂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却不完全统一.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在中国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设计:前瞻性单一样本的随访观察.单位: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广东医学院深圳风湿病研究所.对象:选择2001-03/2003-10于深圳市第四医院香蜜湖风湿病分院风湿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学会(ACR).1997年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纳入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方法:记录患者入院后的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应用酶联免疫吸收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判断标准为测定值超过100 U/mL.大剂量口服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静脉冲击治疗以诱导缓解,然后逐渐将强的松减量,将环磷酰胺换成硫唑嘌呤以维持疗效.同时使用其它药物控制可能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与关节痛等症状.每半年对纳入对象进行定期随访,记录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共3年.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性别、年龄、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活动指数,血栓形成、病理妊娠等临床表现及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实验共纳入狼疮性肾炎患者97例,83例进入结果分析,14例脱落.在入选的97例患者中,其发病后被确诊时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有38例(39%),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在伴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狼疮性肾炎患者中更为常见.IgG型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件肾炎患者更易发生血管血栓形成: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更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在狼疮性肾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39%,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患者更易出现高血压,血小板减少及雷诺现象,抗心磷脂抗体阳件对预测狼疮性肾炎出现血管血栓形成、病理妊娠及慢性肾功能不全恶化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抗Jo-1抗体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摇对69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MD)病人抗Jo-1抗体进行检测,了解抗Jo-1抗体阳性与PM/DM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及对PM/DM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免疫印迹(IBT)法检测PM/DM病人中的抗Jo-1抗体,对抗Jo-1抗体阳性血清进行免疫双扩散(ID)检测,两者抗Jo-1抗体均阳性者为抗Jo-1抗体阳性组,其他为抗Jo-1抗体阴性组,前瞻性比较PM/DM抗Jo-1抗体阳性组和抗Jo-1抗体阴性组的临床特征。结果本组中抗Jo-1抗体阳性占32%,抗Jo-1抗体阳性患者出现肺间质病变(ILD)、多关节炎/多关节痛、肺部感染和雷诺现象分别为18例(82%)、18例(82%)、17例(77%)、7例(32%);与抗Jo-1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在阳性组出现吞咽困难1例(5%),而阴性组为15例(32%),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郾05)。结论抗Jo-1抗体阳性组PM/DM患者的肺间质病变及多关节炎症状突出,合并肺部感染的概率高,而肌痛或肌无力症状较轻,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概率较低;阴性组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概率较阳性组高。  相似文献   
6.
EB病毒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4年Epstein和Barr分别在《Lancet》杂志报道,在非洲儿童淋巴瘤培养建立的淋巴母细胞株中,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疱疹病毒的疱疹病毒,后命名为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EB病毒属疱疹病毒科,是一种在全球广为分布的双链DNA病毒。约有90%的人群感染,感染后通常在人体内终生潜伏存在。亦可导致感染的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形成肿瘤。EB病毒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是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的文献报道近年来较多,特别是2005年4月在Arthritis Rheum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非洲裔美国人中,抗EBV—VCA—IgA抗体与SLE强相关,再次引起了风湿病学家的极大兴趣.本文就EB病毒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及实验验证寻找RA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了RA患者基因芯片数据,构建基因网络,利用WGCNA将基因划分为不同的模块,将与RA临床症状相关的模块中的关键基因进行了基因本体论分析。随后使用GEO不同的数据集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关键基因对RA诊断的准确性。此外,还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关键基因在RA中的表达,分析其与DAS28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筛选出5413个基因构建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将基因分为23个模块。其中,黑色模块与RA临床症状密切,包含346个基因。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显示其要富集于对IL-6的正调控、IL-1β分泌、破骨细胞分化、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Th)17细胞分化等多个与RA密切相关的通路。其中运动性精子结构域包含蛋白2(MOSPD2)与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相关性,在血液单核细胞、骨髓单核细胞中高表达(t=2.238,P=0.032;t=3.153,P=0.006),在RA关节滑膜液中与血液中表达呈正相关(r=0.683,P=0.03)。ROC曲线分析表明,MOSPD2能区分RA和对照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5和0.726)。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MOSPD2在RA患者中表达上调(t=-3.96,P=0.02)。MOSPD2在血液中的表达水平与RA患者的DAS28呈正相关(r=0.8846,P=0.0462)。结论MOSDP2与RA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可能是诊断及治疗RA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登革热的中医证候特点,以规范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调查研究对2014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的210例登革热患者进行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分析其临床特点,归纳中医证型。【结果】(1)纳入观察的210例登革热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有:发热恶寒、肢体困重、纳呆纳差、头痛头重、脘腹痞满、小便黄、苔黄腻、脉濡等。(2)中医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阻遏>卫气同病>热入气分>热入血分>毒陷心包>阳气暴脱。(2)实验室指标检测方面:以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小板计数(PLT)减少和红细胞压积(HCT)异常较明显;而患者复查感染相关指标如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等均无显著升高,重要脏器损害相对较为少见。【结论】登革热可归属中医“湿热疫”的范畴,临床证型以卫气同病及湿热阻遏多见,治疗应注重清热化湿健脾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发热患者的病情活动与合并感染之间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方法 对2004-2007年在我科住院的102例SLE发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病情活动合并感染者(活动+感染组)49例,病情活动未合并感染者(活动组)21例,病情稳定合并感染者(感染组)32例,分析患者的热型、热程、SLEDAI、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dsDNA、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参数变化。同时追踪其中10位患者的临床情况,就上述参数在病情活动前后与感染前后的差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活动组SLEDAI较感染组高,CRP、WBC、C3、C4较感染组低(P<0.05);活动+感染组C3、C4较感染组低,SLEDAI较感染组高(P<0.05);活动+感染组与活动组各参数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活动组热程较感染组长(P<0.05);热型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位患者感染前后(D感染组)CRP,WBC均数差值较活动前后的高,而C3、SLEDAI较活动前后(D活动组)的低(P<0.05)。结论 对SLE伴发热患者,CRP、WBC升高有助于SLE合并感染的诊断。C3、C4下降及SLEDAI升高有助于SLE伴发热患者疾病活动的诊断。比较SLE发热患者病情活动前后和感染前后CRP、C3、WBC、SLEDAI差值,有助于SLE发热患者合并感染或疾病活动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