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o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方法 对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2566人采用四氮唑蓝定性法初筛、G6PD/6PGD比值法验证,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基因突变型。结果 检出G6PD缺乏症175例,其中苗族检出G1388A突变7例、G1376T突变1例、A95G突变6例、C1024T突变8例;水族检出G1388A突变12例、G1376T突变24例、A95G突变9例、C1024T突变2例;瑶族检出G1388A突变15例、G1376T突变7例。结论 贵州省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贵州省苗族、水族、瑶族中都存在G1388A、G1376T这两种中国人常见G6PD突变型。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贵州省江口土家族男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基因频率。方法 2002年10-11月随机选取227名江口当地土家族男性居民,采用四氮唑蓝(NBT)纸片定性法初筛G6PD缺陷症。G6PD/6PGD比值法定量确诊。结果 对贵州省江口县227名土家族男性进行筛查,共检出17例G6PD缺陷阳性。其基因频率为0.0749。结论 通过对贵州土家族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的调查和分析,初步了解了贵州省土家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预防该疾病、指导临床、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及研究该民族起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贵州省三都水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方法:随机选取589名三都县当地水族男性居民,先用硝基四氮唑蓝纸片法进行筛查,再用G6PD/6PGD定量法验证.结果:589名三都县水族男性居民中检出G6PD缺乏症68例,G6PD缺乏症的基因频率为0.115 4.结论:贵州省三都水族居民G6PD缺乏症有着很高的基因频率,此次调查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以及当地水族居民G6PD缺乏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贵州西江地区苗族β珠蛋白基因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贵州西江地区苗族同胞进行β-地中海贫血基因分析,了解β-珠蛋白基因在苗族人群中的变异情况.方法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DNA,经PCR-反向点杂交法对β珠蛋白进行突变基因分析,对未检出突变的标本,测定其β-珠蛋白基因序列确定基因变异情况.结果在受检的42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中,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CD41-42突变20例、 CD17 突变17例,未检出突变标本经β-珠蛋白基因序列测定发现了CD2(CAC → CAT)、IVS-2-16(C → G )、IVS-2-74(G → T)、IVS-2-81( C T重合)4种β-珠蛋白基因变异情况.结论贵州西江地区苗族人群中β-珠蛋白基因变异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丰富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和疾病分析研究的内容,对贵阳地区进行大样本孕期夫妇β-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突变的分析。方法:采用红细胞渗透休克试验和血红蛋白F(HbF)及血红蛋白A2(HbA2)定量测定,对孕期夫妇进行β-地中海贫血血液学筛查,阳性者采用PCR-RDB法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结果:在受检的1054例中,共检出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28例,发生率为2.66%。结论:通过对贵阳地区孕期夫妇进行的β-地中海贫血调查,基因分析,为今后对该地区人群进行生育指导,产前基因诊断,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应用PCR-RDB技术对β地中海贫血进行快速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降低 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率 ,达到优生的目的。 方法 对 5 2 7对孕妇及其配偶进行血液学筛查 ,用 PCR- RDB法对夫妇双方均为 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的孕期夫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 ,并取脐血验证结果。 结果 共筛出 β地中海贫血阳性患者 2 8例 ,轻型 β地中海贫血阳性率为 2 .6 6 %。男女阳性率为 1∶ 1.15 ,4例产前基因诊断中 ,确定正常胎儿 1例 ,重症胎儿 3例(纯合子 1例 ,双重杂合子 2例 ) ,重型 β地中海贫血胎儿于诊断后两周内终止妊娠。 结论  PCR-RDB技术可有效减少 β地中海贫血重症患儿的出生 ,具有重要的优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居民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发病率、基因突变类型特点及分布特征,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揭示G6PD基因突变的异质性,对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1090名当地水族居民采用噻唑蓝定性法、G6PD/6PGD活性比值法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再经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中最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型:1376G→T、1388G→A、95A→G。结果表明:在受检的1090人中,共检出G6PD缺乏症98例,检出率8.99%,在G6PD缺乏症中检出最常见的3种G6PD基因突变型:1376G→T24例;1388G→A12例;95A→G9例;并在国内首次检出1376G→T、95A→G复合型突变1例。1376G→T突变频率为0.245;1388G→A突变频率为0.122;95A→G突变频率为0.092。结论:1376G→T、1388G→A、95A→G为贵州省三都水族居民的常见G6PD突变型,这个结果提示贵州三都水族与中国其它少数民族在起源上可能有共同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从江县侗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 缺乏症的发生率、基因突变类型及特点。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侗族524人采用四氮唑蓝定性法进行G6PD缺乏症初筛、G6PD/6PGD比值法验证.再经自然引物及错配引物介导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9种基因突变型,对于未定型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GGE)检查外显子2、8、9、12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G6PD缺乏症34例,检出率为6.49%,其中检出G1388A突变4例、C592T突变18例。未定型12例经DGGE检测外显子突变情况,未发现突变,有待于进一步对其余外显子进行研究。结论贵州省从江侗族是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592 C→T突变型为该地该民族常见突变型,而不是中国人常见的G1376T、G1388A或A95G突变型。此次基因突变型调查为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提供了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贵州省江口土家族男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基因频率。方法2002年10—11月随机选取227名江口当地土家族男性居民,采用四氮唑蓝(NBT)纸片定性法初筛G6PD缺陷症,G6PD/6PGD比值法定量确诊。结果对贵州省江口县227名土家族男性进行筛查,共检出17例G6PD缺陷阳性,其基因频率为0·0749。结论通过对贵州土家族G6PD缺乏症基因频率的调查和分析,初步了解了贵州省土家族G6PD缺乏症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预防该疾病、指导临床、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及研究该民族起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采用经典抗抑郁模型强迫游泳实验对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活性进行了评价,同时选择相关5-HT受体阻断剂(5-HT1A→Way100635、5-HT2→赛庚啶、5-HT2A→酮舍林)采用小鼠悬尾实验来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机制。结果表明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明确的抗抑郁作用;同时,5-HT2A、5-HT2受体阻断剂酮舍林(5mg/kg)、赛庚啶(3mg/kg)与罗布麻叶总黄酮50mg/kg联合连续灌胃给药10天后与罗布麻叶总黄酮50mg/kg单独给药相比,能明显延长悬尾小鼠累计不动时间(P<0.05),表明罗布麻叶总黄酮的抗抑郁活性与5-羟色胺能系统(5-HT2A、5-HT2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