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试管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RDS早产试管婴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气体交换功能、呼吸机参数、肺动态顺应壮的影响及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儿用药后4~6h,a/APO2明显地升高,氧合指数(OI)明显地下降,用药后12,24及48h的a/APO2及OI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平均气道压力(MAP)在用药后24h明显下降,肺动态顺应性在用药后4~6h显著增加,12,24h及48h进一步增加,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6例中治愈出院13例(81.3%),死亡3例(18.7%),死亡原因与肺出血、感染及气胸有关。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在明显改善早产试管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气体交换功能同时,也有效地改善肺顺应性。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程中的并发症才能提高存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乳胶凝集试验快速诊断新生儿B群链球菌败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胶凝集试验在诊断新生儿B群链球菌(GBS)败血症中的作用。方法:174例疑有败血症的新生儿生后即作外耳道、脐部拭子培养及涂片镜检,胃液培养和血培养,并均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患儿尿中的GBS抗原。根据是否有GBS败血症将患儿分成两组:GBS败血症组(18例)及无GBS败血症组(156例)。将两组乳胶凝集试验结果作比较。结果:GBS败血症组有16例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无GBS败血症组有3例阳性。乳胶凝集试验对GBS败血症的诊断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8.1%,假阳性率为1.9%。结论:乳胶凝集试验对新生儿GBS败血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且简便、快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近 4年来 31 33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 2 74例 ,总的医院感染率为 8 7% ,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占医院感染的 5 0 7% ,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 2 0 8%。医院感染患儿中 1 0 5例病原菌培养阳性 ,共检出 1 31株病菌 ,革兰阴性杆菌 1 0 9株 (83 2 % ) ,革兰阳性球菌 2 2株 (1 6 8% )。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院内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敏感。胎龄 <37周早产儿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胎龄 >37周足月儿医院感染率 ,OR值为 3 98(95 %可信区间 :3 0 7~ 5 1 5 ,P <0 0 0 1 )。结论 早产儿是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患儿。坚持严格消毒隔离措施 ,监测医院感染率和病原菌的分布情况 ,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NICU导管相关感染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调查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疗装置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病原蒲的分布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7年12月248例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ICU,并接受气管插管及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导管装置相关感染发生的百分率和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种类和特点.结果 248例患儿中,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141例次(56.9%);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染为66.9%或64.9/1000通气日,导管相关血源感染为7.7%或5.8/1000置管日.置管时间和多种侵入性操作是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29.4%),其次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4.7%,ESBL为主)、铜绿假单胞菌(8.6%)、金黄色葡萄球菌(8.0%)、阴沟肠杆菌(8.0%).结论 NICU导管相关感染尤其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感染率高,病原菌多为耐药菌,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泡内吞噬脂肪的巨噬细胞 (LLAM)在诊断新生儿胃食管反流 (GER)和肺部吸入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 将 90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行食管 pH值 2 4h动态检测分析或钡剂食道造影 ,根据是否有GER将患儿分成两组 ,A组 :49例 ,有GER ;B组 :41例 ,无GER。将气管吸出物离心涂片用油红O染色检测LLAM。结果 A组共有 42例LLAM阳性 ,阳性率为 85 7% ;B组仅有 7例LLAM阳性 ,阳性率为 17 1%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LLAM对GER的诊断敏感性为 85 7% ,特异性为 82 9% ,假阳性率为 17 1%。结论 气管吸出物检测LLAM对新生儿GER和肺部吸入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且简便、快捷、经济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吲哚美辛改良方案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患PDA的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 给予吲哚美辛0.1 m g/ (kg·d), 每日1 次, 连续6 天。结果: 治疗一疗程后, 22例(88% ) 动脉导管关闭, 2 例(8% ) 变细, 1 例仍开放; 有效率为96% , 复发率为8% 。主要不良反应有肾功能不全(24% )、出血倾向(12% ) 和胃肠道并发症(8% ) 等。结论: 长疗程低剂量吲哚美辛是治疗早产极低体重儿PDA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对于出生体重低于1 000 g 的超极低体重儿, 应警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脐带血8-异前列腺素F2α是否是一种评估母亲妊高征的围生儿预后的可靠生化指标进行探讨,为了尽早对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围产儿的不良影响实施有效地干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将2007年11月~2008年7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87例为实验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健康孕妇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新生儿生后刚结扎脐带立即抽取脐带血2mL,并行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测定。结果实验组脐血8-iso-PGF2α水平高于对照组,妊高征孕妇病情越重,脐血8-iso-PGF2α水平越高;实验组中脐血8-iso-PGF2α水平与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成负相关;实验组中脐血8-iso-PGF2α水平与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窒息、早产的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脐带血8-iso-PGF2α水平与妊高征孕妇病情轻重有关,可以反映妊高征孕妇的围产儿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试管婴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NICU住院发生RDS的早产试管婴儿24例,分析其围生期因素、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24例平均发病时间为生后(1.88±0.86)h,均在生后1~3 h内予以机械通气,19例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8±11.4)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主要并发症。24例中治愈出院16例(66.6%),死亡8例(33.3%)。胎膜早破、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而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对RDS有保护作用。结论早产试管婴儿RDS死亡率较高,并发症严重,减少医源性多胎妊娠,防治妊娠并发症,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及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严重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关系.方法: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近3年收治的45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其对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45例新生儿VAP共检出病原菌67株,革兰阴性杆菌占90%,以肺炎克雷伯杆菌最常见,占40%.其中59%(16/27)的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产ESBL菌株,这些菌株对青霉素类,第2、3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在50%~100%,对添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和哌拉西林钠-三唑巴坦)耐药率较低,未发现对含碳青霉烯环的硫霉素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株.结论:产ESBL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新生儿VAP的主要病原菌,对含碳青霉烯环的硫霉素类和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前者可作为新生儿治疗VAP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龄≤34周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 ?TTTS)早产儿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妊娠≤34周的TTTS孕妇共68例, 其中生后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TTTS早产儿共106例(TTTS组)纳入回顾性分析。在同期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非TTTS双胎早产儿中选择与TTTS组早产儿孕母年龄相差2岁以内, 出生胎龄相差1周以内, 且无先天性畸形、未接受过宫内干预并资料完整者178例作为对照(非TTTS组)。总结胎龄≤34周TTTS早产儿预后, 比较不同宫内干预方式、受血儿与供血儿、轻度与重度TTTS早产儿以及TTTS与非TTTS双胎早产儿生后早期并发症及早产儿结局(生后存活≥28 d定义为存活, 存活<28 d定义为死亡)的差异, 分析影响胎龄≤34周TTTS早产儿存活的危险因素。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2检验和有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妊娠≤34周TTTS孕妇68例, 双胎存活率为48.5%(33/68), 至少一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