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肠系膜淋巴管瘤(mesenteric lymphangiomas,MLs)是淋巴系统少见的良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率小于十万分之一,常见于小于十岁的儿童[1-2]。囊肿生长缓慢,位于腹腔,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早期不易被发现,可伴有慢性腹痛,偶有间歇性绞痛。大部分患儿因急腹症就诊而被发现腹腔囊肿。虽然MLs可以无任何症状且偶然被发现,但是因其有潜在的生长,会侵袭周围器官,甚至产生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2.
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住院行腹股沟斜疝手术的1027例患儿临床资料,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及传统手术治疗。通过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儿童腹股沟斜疝1 027例,年龄9个月至11(2.2±1.5)岁,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行单孔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组)和传统腹  相似文献   
3.
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发病率为1%~3%,目前治疗多采用幽门环肌切开术,但可选择的手术方法较多,且各有利弊。近年来笔者对常规探查切口术、经脐部弧形切口术和腹腔镜术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本病的合理手术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达芬奇机器人与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并总结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完成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及传统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4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达芬奇手术组(n=25)和腹腔镜手术组(n=19)。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中转开腹比例、囊肿型胆总管囊肿术中能否探及远端开口情况、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腹腔引流管留置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劣。结果达芬奇手术组手术时长为(189.4±35.5)min,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长为(167.1±33.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5,P=0.039);两组术中转开腹手术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型胆总管囊肿病例中探及远端开口比例,达芬奇手术组高于腹腔镜手术组(66.7%vs.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0,P=0.009);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长,达芬奇手术组为6(6~9)d,腹腔镜手术组为8(7~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26,P=0.026)。术后住院时长,达芬奇手术组为(8.7±2.3)d,腹腔镜手术组为(11.0±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4,P=0.004)。住院费用,达芬奇手术组为7.5(7.3~8.6)万元,腹腔镜手术组为3.2(2.7~3.6)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50,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新技术,较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更适合需要更精细操作的病例,其术后恢复优于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5.
体表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总体发病率约8%~12%,大多位于口腔颌面部,大多较小的血管瘤可自行消退。由于部分婴幼儿血管瘤生长速度较快,如任其发展或治疗不当,常遗留不同程度的面容畸形和功能障碍,甚至可导致感染、出血及溃疡等并发症。临床上,治疗体表血管瘤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手术、放射、激光、冷冻、栓塞、硬化剂等,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不足。目前,抗肿瘤药物平阳霉素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也成为治疗体表血管瘤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次研究采用该方法治疗婴幼儿体表血管瘤4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少年儿童皮肤厚度的超声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无创的方法获得少年儿童皮肤厚度资料。方法选择221例1~18岁皮肤健康的少年儿童,按年龄分为幼儿组(1~2岁)、学龄前期组(3~6岁)、学龄期组(男7~12岁、女7~11岁)、青春期组(男13~18岁、女12~18岁),各年龄组下分男、女2个性别组。应用13MHz高频超声,检测上述人员面部、胸部、腹部、背部、前臂、臀部、大腿7个部位的皮肤表皮、真皮与全层皮肤厚度。结果221例少年儿童的皮肤以面部较薄,背部及臀部较厚。(1)各年龄组的同一部位以及同一年龄组中男、女同一部位的表皮厚度相近(P〉0.05)。(2)幼儿组、学龄前期组与学龄期组同一部位组间比较,以及组内不同性别同一部位比较,真皮和皮肤全层厚度相近(P〉0.05)。与其余3组比较,青春期组此2项指标均明显偏高(P〈0、05),男性真皮厚度为(1.16±0.04)~(1.98±0.47)mm、皮肤全层厚度为(1.27±0.12)~(2.20±0.45)mm,女性真皮厚度为(1.00±0.18)~(1.60±0.30)mm、皮肤全层厚度为(1.10±0.17)~(1、83±0.29)mm。结论13MHz高频超声是无创测量少年儿童皮肤厚度的有效方法。青春期少年全层皮肤厚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系真皮厚度明显增加,且男性较女性更为显著。面部与背部、臀部皮肤厚度的明显差异,对皮肤移植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儿 女,7岁6个月,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7年,发现脾下极占位10 d入院。查体:面色红润,全身皮肤黏膜完整,无出血点,腹平软,肝肋下2 cm,脾肋下3 cm,未及明显包块。腹部MRI检查:脾下极偏强回声区,错构瘤考虑(图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58×10,RBC 8.77×10,HGB 170 g/L,HCT 66%,PLT 199×10。凝血指标PT、APTT、TT在正常范围,生化指标正常。患儿因红细胞增多定期行放血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和准备后于2016年10月18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采用"三孔法",气腹压力10 mmHg,脐右缘放置12 mm Trocar置入主视镜,右侧腹脐上2 cm锁骨中线水平及左下腹反麦氏点分别放置5 mm Trocar并置入操作钳及电凝钩。  相似文献   
8.
章跃滨  傅跃先  唐毅 《重庆医学》2007,36(15):1476-1477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应用于儿童皮肤厚度测量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方法 应用13mHz的高频超声对34例儿童的7个部位皮肤进行厚度测定.结果 13 mHz的高频超声能较精确地测量所扫查部位的表皮和真皮的厚度,并清晰地显示真皮-皮下的分界线.结论 13 mHz的高频超声可以使皮肤结构清晰显像,将其用于儿童皮肤厚度的检测切实可行,数据可靠,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测量儿童皮肤厚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继发性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的资料.结果:小儿继发性肠套叠主要病因为肠道的先天畸形、肿瘤或炎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小儿继发性肠套叠病例经B超及诊断性空气灌肠可明确诊断,但常需手术探查明确病理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