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孔径的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体内成骨、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自新西兰大耳白兔股骨大结节和股骨髁处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扩增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接种到3种不同孔径的丝素材料上,再移植于兔桡骨骨缺损处.根据丝素材料孔径设立实验A组[RBMSCs/SF(silk fibroin,SF)-Ⅰ]、实验B组(RBMSCs/SF-Ⅱ)、实验C组(RBMSCs/SF-Ⅲ).术后分别于2、4、8、12周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组织形态学观察了解体内成骨、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另外设立二对照组,D组为缺损处仅植入丝素支架,E组为缺损处无植入物.结果 术后各组兔子均存活,无植入物毒性反应及排斥反应,材料体积不同程度降解减小,降解速度SF-Ⅰ<SF-Ⅱ<SF-Ⅲ.RBMSCs/SF-Ⅱ组比其他组在缺损种植处有更多的新骨形成,移植物的血管化任此B组也更好,缺损被较满意治愈.D、E二组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明显差于细胞型丝素支架.结论 RBMSCs/SF-Ⅱ作为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表现最佳.细胞复合型丝素支架材料有望用于临床骨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骺损伤中的成像质量及其对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16岁以下儿童骨骺损伤病例30例作为实验组,早期选择普通X线摄片和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根据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确定骨骺损伤类型,指导临床治疗,随访2年,对疗效进行评估,选择经常规剂量CT检查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CTDIvol值、DLP值、图像噪声、及图像质量评分均值,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通过30例患儿随访2年观察考核指标,两组CTDIvol值分别为(9.6)和(2.4)mGy,DLP值分别为(156.60±4.30)和(25.40±7.99)mGy.cm,低剂量组较常规组下降约61.6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噪声均值略高于常规组(分别为11.36±2.95和16.42±2.96),t=-7.199,P=0.000,但两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分别为(4.85±0.41)分和(4.81±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5,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降低辐射剂量,且所得图像质量不影响诊断,可对骨骺损伤准确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0年至2014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发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文献情况.方法 人工逐条检索出2010年至2014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所有期刊刊载的临床RCT文献,对每篇文章收稿时间、发表时间、引文总数、中文引文数、英文引文数、文章所属单位、单(或多)中心研究情况、研究阳性结论情况、研究中患儿例数、基金资助情况、参研作者人数和相关RCT研究起止时间、随访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至2014年《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共刊出临床RCT文章82篇,2012年发表最多,为20篇;2014年最少,为11篇.期均RCT数1.4篇.临床RCT在所有临床研究类文献中占比为11.6%.82篇临床RCT研究的平均发文时滞202 d,其中2010年最短,为160 d(标准差最低,为40),篇均引文数14.3条,篇均研究对象数为116例.临床RCT研究中多中心研究仅3篇,量偏少,所有RCT研究都得出阳性意义的结论,有基金资助的RCT研究17篇,占所有临床RCT总数的20.73%,部分临床RCT文章存在随机分组描述不清,随访时间偏短的问题.发表临床RCT最多的单位是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均为9篇.结论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在同类医学期刊中影响较广.该刊RCT研究内容丰富、发文时滞较短,篇均引文数量较多、作者群稳定、级别高.这与其作为国内小儿外科领域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我国小儿外科学界最高学术水平杂志的身份相符.  相似文献   
5.
王武愉  张亦鹏  张亚  王晓东 《实用全科医学》2010,8(10):1210-1210,1219,F0003
目的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体外共同培养,观察两者在体外复合实验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体外共同培养7d,分别于第1,3,7天选取标本,进行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检查,以观察两者的复合生长情况。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上能够良好的复合、增长、繁殖,两者复合培养后无排斥反应。结论纳米相羟基磷灰石/胶原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诱导成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获取生长状态良好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软骨诱导,观察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结果BMSCs在转化生长因子-β1、维生素C的作用下,7d后可见细胞多变为圆形或椭圆形,并聚集形成软骨样结节,阿利辛蓝染色、蕃红花“O”-亮绿染色显示细胞内酸性粘多糖含量高,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PCR检测有Ⅱ型胶原的表达,表现出软骨细胞的分化特点。结论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兔BMSCs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为骨组织工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肘前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肘关节骨折中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约占75%。临床上通常根据不同的Gartland分型来治疗。1972年由Carcassone首先提出了通过肘前入路来治疗肱骨髁上骨折。2002年Koudstaal等报道了利用肘前入路治疗2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国内少见报道。自2004年起我科采用肘前入路治疗1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现作一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8.
9.
10.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损害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小儿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近年来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检测手段的改进,检查出的肺外并发症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受到儿科医师的重视。我院儿科于2002年12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MPP)182例。其中65例出现了肺外损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