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16S-23S rRNA基因区间对败血症常见菌的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检测不同菌种细菌的16S-23S rNA基因区间的特异图谱。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分子克隆及测序技术,对临床常见的代表20个属26个种的标准菌株及相应的临床分离菌株共61株进行PCR扩增,同时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并与PCR-RFLP比较,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结果:26株不同的标准菌株行PCR扩增后,分别出现1条带,2条带,3条带及多条带的不同DNA图谱,其敏感性为2.5CFU,与人类基因组DNA,真菌及病毒无交叉反应,其中14种菌经PCR扩增即可区分,另10种经Hinf I或AluI酶切后才能区分,肺炎克雷伯菌与坚韧肠球菌间的差异在第779位碱基上不同,Xma Ⅲ酶能进行区别,临床42例血培养15例阳性,阳性率35.7%;而PCR阳性27例,阳性率达64.3%,其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P<0.01),6例脑脊液标本中1例培养为表皮葡萄球菌,其PCR也阳性,2例培养阴性标本,其PCR也阳性,经图谱分析为葡萄球菌,1例培养为新型隐球菌的脑脊液标本PCR检测为阴性,另2例PCR及培养均阴性。结论:建立了PCR加RFLP技术快速检测细菌16S-23S rRNA基因区间的方法,进一步为临床细菌感染的病原诊断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应用体外培养及放免测定法观察E.Coli内毒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浓度内毒素刺激内皮细胞后内皮素值升高不明显,随浓度加大,内皮素值也明显增高,内毒素达10mg/L时,内皮素达到高峰(278.11±22.14ng/L),继续增加内毒素浓度至20mg/L时,内皮素浓度反而有所下降(262.40±26.77ng/L)。(2)10mg/L内毒素刺激内皮细胞后,在10小时、20小时及30小时时内皮素水平明显增加。提示内毒素能显著刺激培养细胞内皮素的生成,并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气漏5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53例新生儿气漏进行临床资料及X线胸片诊断分析,结果提示气漏中以气胸最多见,间质性肺气肿其次,纵隔气肿半数合并气胸。1种气漏者占61.7%,2种或2种以上多发性气漏者占38.3%。认为X线多个体位摄片确定了对气漏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1973年1月~1979年12月,7年间收治的血培养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287例.男女之比为2∶1.足月儿占48.5%,低体重儿占34.8%.发病最早者为生后9小时,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原菌中G~+菌占73.9%,其中葡萄球菌占首位,G~-菌占26.1%,其中大肠杆菌占半数以上.G~+菌及G~-菌的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略有所别.病死率为11.8%,其中低体重儿的病死率(19%)大大高于成熟儿病死率(9.8%)(P<0.01).出生7天内发病者之病死率(15.1%),高于出生7天后发病者之病死率(6.5%)(P<0.05).G~-菌之病死率(21.3%)高于G~+菌之病死率(8.5%)(P<0.01).并对死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治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现将本院1981年1月至1983年12月在新生儿期诊断的6例报道如下:表1及表2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发病率和病死率皆高的危重消化道急症.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本文将我院新生儿病区1983年1月~1989年8月收治的44例NEC总结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 44例均依据临床主要症状(腹胀、呕吐、便血及X线表现)诊断,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远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为探讨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对远期预后的影响,对90例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患儿在5~8岁时进行了智商(IQ)、听力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显示,23例(25.6%)有程度不等的IQ低下;18例(20.0%)有轻度听力障碍,以低频区为主;3例(3.3%)有神经系统异常。IQ、听力及神经系统异常率与清血总胆红素峰值无显著相关性。约半数异常者血清总胆红素峰值<200mg/L。溶血组与非溶血组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除重度高胆外,轻、中度高胆(无论是否溶血症)也可对新生儿产生永久性神经毒性作用,导致精神神经发育异常。单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并不能确切预测远期预后。对所有高胆新生儿均应积极治疗,以尽量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6例新生儿塞冷损伤综合征进行了BAEP检测。结果发现,复温前异常率达100%,表现为各波PL、IPL延长、AmpV/I降低和THRV增高等,复温后虽有显著改善,但仍未完全恢复,异常率为48%。对持续异常者应行进一步的听力学和神经学随访,以便早期发现异常并进行干预。文中还就低体温时BAEP异常的类型及机理等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内皮素与新生儿败血性休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讨内皮素在新生儿败血性休克中的作用,应用体外培养及放射免疫测定法,观察内毒素对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的影响及山莨菪碱(654-2)的可能作用,并测定32例败血症及21例败血性休克新生儿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结果:(1)内毒素能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皮素的分泌,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2)654-2在体外能抑制内毒素刺激的内皮素的合成;(3)新生儿败血症及败血性休克时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提示:内皮素参与新生儿败血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为654-2治疗败血性休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 n 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 ( HCMV)。方法 :建立套式 PCR检测 HCMV DNA,同时结合病毒分离检测临床标本。结果 :在 2 3例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中 ,10例病毒分离及套式 PCR均阳性 ;1例病毒分离阴性 ,但套式 PCR阳性。对 58例妊娠早期孕妇血标本进行检测 ,套式 PCR阳性率为 9% ,病毒分离阳性率则为 7%。结论 :套式 PCR是一种临床检测HCMV的快速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