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入院后诊疗经过:患儿考虑诊断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贫血(中度),予禁食、补液、奥美拉唑抑酸、卡络磺钠联合蛇毒血凝酶静脉止血及红细胞悬液输注纠正贫血等处理。鉴于患儿反复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既往胃镜检查提示正常上消化道黏膜,故定位考虑中下消化道出血,重点警惕美克尔憩室?消化道血管畸形?高位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2.
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及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是人类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90%左右的成人曾经有EB病毒感染.原发的小儿感染可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表现,年长儿则可以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可以潜伏在体内成为无症状的携带者.本文主要介绍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了解儿童 EBV感染的首发症状及疾病诊断情况 ,并探讨 EBV感染临床多样性的机制。研究中对作者所在医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 EBV VCA Ig M阳性的 l90例EBV感染患儿的首发症状、疾病诊断及预后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 ,首发症状中以发热多见 (6 6 .8% ) ,其他依次为咳嗽 (14 .2 % )、皮疹 (7.9% )、淋巴结肿大 (5 .3% )、眼睑浮肿 (3.2 % )、咽痛 (1.6 % )、惊厥 (1.6 % )、肉眼血尿 (0 .5 % )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引起疾病多样 ,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4 0 .5 % ) ,其次为传…  相似文献   
4.
食物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摄入的食物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的现象,当食物免疫耐受未能正常建立或发生抑制时,人体就可能对食物成分产生过敏反应。随着儿童食物过敏率升高,早期食物过敏与后期诸多疾病之间的关联被发现,人们愈发重视儿童时期对食物抗原的免疫耐受形成。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发现食物免疫耐受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大体可分为抗原、机体、环境三个方面。该文就关于儿童食物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减少食物过敏发生,改善食物过敏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儿童EB病毒感染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EB病毒感染在儿科并不少见,由于其感染时能引起多系统病变,而且临床表现多样,往往不能作出早期诊断。我院自2001年9月~2002年9月共收治EBV感染患儿19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且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病ROME Ⅳ诊断标准的141例CVS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41例患儿中男65 例、女76例,发病年龄中位数5.5岁(≤15岁5月龄),诊断年龄中位数8.3岁(11月龄至15岁8月龄),首次发病至确诊病程平均2.3年(3个月至11.3年),平均住院4次。其中60.28%(85/141)有明确诱因,感染与饮食不当最常见。所有病例均有呕吐,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5 d(2~14 d),平均每日呕吐发作约15次,间歇期中位数38 d(5 d至6 个月)。其他症状包括腹痛(72.34%,102/141)、恶心(46.81%,66/141)、头晕(30.50%,43/141)、发热(26.24%,37/141)、头痛(19.86%,28/141)、便秘(19.15%,27/141)。所有病例急性期均予以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发作间期予以赛庚啶、普萘洛尔、西比灵等药物预防治疗,88例随访1~10年,81例(92%)治疗有效,9例仍有头痛表现(其中1例外院诊断偏头痛),13例有腹痛表现。结论 CVS是儿童呕吐的常见病因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发作前通常有诱因且临床诊断常有延迟;CVS可反复发作,除呕吐外常有其他消化道或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症状;对于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患儿预防应用赛庚啶、普萘洛尔、西比灵等药物多数有效;该组CVS患儿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疗效与其他地区相似,但随访偏头痛、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数据。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消化不良是指伴有Hp感染的消化不良,经内镜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无其他异常发现,通过规范的Hp根除治疗后,其消化不良症状获得长期缓解的一种独特的疾病实体。该病最初在2015年Hp胃炎京都全球共识中提出,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过去从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范畴,需结合胃镜及Hp 检查并进一步依据治疗效果才能明确诊断,故对于这种消化不良,抗Hp治疗及随访为核心内容。笔者结合消化不良和Hp感染的诊治进展对Hp相关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儿科消化门诊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的诊疗现状,加深对儿童FGIDs的认知。方法 应用儿童FGIDs ROME Ⅳ标准对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门诊就诊的0~18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科消化门诊共纳入11 810例患者,FGIDs 患者2788例(23.61%),婴/幼儿组FGIDs比例为19.48%(1664/8541),儿童/青少年组FGIDs比例为34.38%(1124/3269),儿童/青少年FGIDs比例明显高于婴/幼儿FGIDs(χ2=291.08,P<0.01);而在婴/幼儿(χ2=24.19)、儿童/青少年(χ2=12.64)及消化门诊全体患者(χ2=28.86)中均发现女性FGIDs比例较男性高(P<0.01)。婴/幼儿FGIDs中最常见的为功能性便秘(49.04%);其次为婴儿排便困难(22.96%)、婴儿反流(14.00%)、功能性腹泻(10.76%)、婴儿腹绞痛(2.58%);而周期性呕吐(0.48%)、反刍综合征(0.18%)则少见。儿童/青少年FGIDs最常见的为功能性消化不良(58.98%),其次为功能性便秘(21.17%)、肠易激综合征(9.25%)、功能性恶心/呕吐(6.05%)、周期性呕吐(1.78%)、功能性腹痛(非特指,1.51%),而吞气症(0.45%)、反刍综合征(0.09%)、腹型偏头痛(0.35%)、非潴留性大便失禁(0.35%)则少见。在婴/幼儿FGIDs中,56例(3.37%,56/1664)患者有疾病重叠现象,主要为婴儿反胃(G1)、婴儿腹绞痛(G4)及婴儿排便困难(G7);儿童/青少年FGIDs中,78例(6.93%,78/1124)患者有共病现象,主要为周期性呕吐综合征、功能性恶心/呕吐、功能性消化不良、腹型偏头痛、功能性便秘。结论 儿科消化门诊中,约1/4的患者实为FGIDs,儿童/青少年FGIDs更为常见。部分FGIDs具年龄、性别相关性,且存在FGIDs的重叠现象。临床医师应当重视儿童FGIDs的诊治,避免误诊误治及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包括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pain syndrome,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distress syndrome,PDS)两种临床亚型。基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FD是一组以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过度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FD通常病程迁延、症状反复,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儿童腹胀的临床特点及病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以腹胀为主诉入院的1 561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结果及疾病诊断等临床资料。结果 1 561例患儿中,新生儿(< 28 d)823例,婴儿(28 d~)307例,幼儿(1岁~)186例,学龄前儿童(3岁~)120例,学龄儿童(6岁~)106例,青春期(12~17岁)19例。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组伴随症状均以呕吐为主,学龄前组以腹痛为主,青春期组以呕吐、腹痛为主。新生儿组和婴儿组伴随体征以肠鸣音减弱为主,其余各年龄组以腹部压痛为主。新生儿组腹部平片以肠道充气扩张为主,其余各年龄组以肠道充气扩张伴液气平为主。339例患儿完善组织病理学检查,其肠组织病理结果为:新生儿组以肠黏膜下神经节细胞体积小、数量少或发育差为主,婴儿组以肠道炎症、出血、坏死为主,其余各年龄组以阑尾炎为主。新生儿组以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为腹胀主要病因(34.4%);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及青春期组均以肠梗阻为主要病因,分别占36.8%、52.2%、51.7%、62.3%、52.6%。结论 呕吐为各年龄组腹胀患儿较常见的症状;腹胀新生儿及婴儿多表现为肠鸣音减弱,1岁以上患儿以腹部压痛为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腹胀最常见的病因,其余年龄组患儿多以肠梗阻作为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