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2.
目的分析肥胖是否是自发性脑脊液鼻漏(CSF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预防自发性CSFR的发病及降低术后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8例CSFR病例,其中男57例,女71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0.0±3.9)岁。所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采用中鼻甲或鼻中隔黏膜、明胶海绵贴补。所有患者入院时常规测量身高和体重,根据身高及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根据引起CSFR的病因将128例患者分为外伤性组、医源性组、肿瘤性组及自发性组。结果自发性组的BMI平均值为33.4 kg/m2,明显高于其他3组(外伤性组BMI平均值23.9 kg/m2,P=0.002;医源性组BMI平均值23.5 kg/m2,P=0.003;肿瘤性组BMI平均值21.3 kg/m2,P=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外伤性组、医源性组与肿瘤性组的BMI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无任何鼻部、眼部及颅底术后并发症,有5例患者术后出现复发:2例患者术后体重逐渐上升,二次手术修补,并告知患者降低体重,未再出现复发;1例患者自第1次出现复发后,自行进行减肥,未行手术治疗而自愈,随访至今,未再出现复发;2例患者无明显体重增加,二次手术修补后,未再出现复发。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肥胖只是自发性CSFR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病因导致的CSFR没有相关性。控制体重是预防自发性CSFR及降低自发性CSFR术后复发率的一种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鼻内窥镜手术路径提供应用解剖学数据和资料,以利于临床手术的成功开展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30例随机选取的国人成人无病损的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男21例,女9例),依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的相同体位和路径,逐层解剖并测量各解剖标志的深度、仰角、外偏角和旁开距等,观察其正常解剖和变异情况.同时,采用“FV“线为轴位扫描基线进行扫描并对图像径“Sharp“加工处理.结果:①视神经管眶口和颅口内上壁距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62.01±5.51mm和68.23±5.82mm;②眶口内上壁和颅口内上壁与鼻底平面的仰角(前鼻棘为基点)分别为38.77±5.71°和34.08±4.94°,随着深度增加,仰角逐渐减少;③眶口外上壁和颅口外上壁与自前鼻棘的颅正中线的外偏角分别为13.25°±1.15°和8.87±0.94°,随着深度增加,角度越来越小,并向中线靠近;④眶口与颅口离颅正中矢状面的旁开距分别为(1/2)32.01±2.20mm和(1/2)22.94±2.00mm;⑤眶口和颅口外上缘与自喙突的正中矢状线的外偏角分别为26.39±1.87°和26.63±2.84°.结论:①眶尖部和视神经管的CT扫描,应以“FV线为轴位基线,进行2mm连续断层扫描.②经鼻腔鼻窦内窥镜下眶尖部手术,应以经筛窦、蝶窦、眶尖和视神经管入路为最便捷和安全的入路,以视神经管内侧壁中段为视神经管开放的最佳入口.  相似文献   
4.
鞠建宝  刘玉欣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271-272,275
自20世纪80年代末鼻内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给耳鼻咽喉、眼科等相关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同时为鼻腔泪囊造口术提供了新的手术方法。1989年Mcdonogh等。首先报道了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1990年Metson。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手术。与以往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鼻内镜下手术视野直观、清晰,手术部位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眶尖部测量断层解剖切片与CT扫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眶尖部位深而隐蔽,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常被视为手术的难点。本研究通过对眶尖部各结构进行解剖观测,并将断层解剖切片与CT扫描影像进行对照研究,以寻找一安全的手术路径和边界,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蝶窦和蝶鞍区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观察蝶窦和蝶鞍区的解剖结构,探讨其毗邻关系和临床意义。②方法用30例尸头,35例、75侧干燥颅骨标本,观察蝶窦和蝶鞍区结构,测量并计算自能鼻棘至有关结构的长度和角度。③结果自前鼻棘至后床突的长为81.6±7.2mm,矢状角为34.6°±3.4°,侧偏角为5.9°±0.7°;至颈动脉管的长为67.7±6.2mm,矢状角为32.3°±4.1°,侧偏角为6.8°±0.5°;至视神经管颅口的长为68.9±6.5mm,矢状角为36.6°±6.3°,侧偏角为5.3°±0.4°.④结论蝶窦和双恻蝶窦口间部为蝶窦和蝶鞍区手术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通过眶尖部结构的断层影像解剖研究 ,为鼻内镜下眶尖部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数据 ,减少手术并发症。②方法 随机选取 30例成人尸头进行CT扫描 ,对前鼻棘至眶尖部各结构的距离、侧偏角、视神经管及眶上裂各径线长度、毗邻关系等进行断层影像解剖观测。并将CT扫描图像与断层切片进行对照。③结果断层影像测量前鼻棘至视神经管眶口、颅口内侧壁的距离分别为 (70 .35± 4 .93)、(72 .76± 5 .0 3)mm ,侧偏角分别为9.6 5°± 1.30°、5 .4 4°± 0 .86°。视神经管内侧壁中部最薄 ,视神经管中部为视神经管最狭窄的部位。④结论以FV平面作为轴位扫描基线 ,结合水平及冠状位CT图像进行分析 ,有利于眶尖部结构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真菌球型鼻窦炎鼻腔鼻窦菌群差异及药敏结果,为真菌球型鼻窦炎在围手术期选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提供用药依据。方法收集160例真菌球型鼻窦炎病例,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行鼻内镜手术时采集中鼻道及术区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青年组与中年组革兰阳性菌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且致病菌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老年组患者革兰阴性菌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不同年龄段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用药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及药敏分析结果,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菌群差异,区别用药。  相似文献   
10.
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基线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国人鼻泪管冠状位CT扫描的最佳基线。②方法 随机选取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正中矢状位切开的尸头 ,解剖鼻泪管 ,观察鼻泪管的走向并测量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 ,并根据此角度对随机选取的 5例完整尸头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同一角度对扫描后的尸头进行冠状位切片 ,并比较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是否吻合。③结果 鼻泪管在矢状面上的投影与额最高点至前鼻棘连线的夹角为8.74°± 1 .39° ,两种方法所测鼻泪管结果一致。④结论 依此角度进行冠状位CT扫描 ,可以完整地显现出鼻泪管全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