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骨骼肌包埋神经片段桥接与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导1993年1-1997年10月应用自主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修复48例60条神经缺损,并比较两者的疗效;方法:其中30例38条神经行神经移植,18例22条神经行骨骼肌包埋自体神经片段桥接;结果:术后随访8mo-24mo,按MCRR标准对肢体神经运动感觉功能评定疗效;优良率神经移植组2cm-5cm,占83.8%,6-10cm,占76.9%,11-20cm,占57.1%,骨骼肌包埋自体神  相似文献   
2.
3.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发生率较高,癌栓可通过门静脉血流向肝内外播散,导致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临床预后极差。既往缺乏理想的介入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影像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有关门静脉癌栓的发生发展机制被进一步阐明,其临床介入治疗的研究亦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骨质疏松的山羊椎体成形探讨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依据。材料与方法 将 5只复制成功的骨质疏松的山羊每只取 3个椎体 (L1~L5)共 15个椎体作为手术组 ,2个椎体 (L1~L5)共 10个椎体作对照组。手术解剖出椎弓根直视下椎体穿刺 ,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 ,骨水泥 )。测量椎体中心、椎体前缘和椎体后缘的温度变化。CT检查椎体骨水泥充填情况。 3天后处死动物每只取 1个注射椎体共 5个椎体行病理检查。将另 10个注射椎体和 10个未手术对照组椎体游离成单个椎体 ,去掉椎间盘和椎体附件 ,双盲法测量其纵向最大负载、极限强度、弹性模量。结果 注射后椎体的最大负载、极限强度、弹性模量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P <0 .0 5 )。注射骨水泥后椎体内中心温度为 5 1.12℃ ,椎体前缘 37.31℃ ,后缘 37.6 1℃。大体病理和显微病理显示骨水泥弥散在椎体内骨小梁间呈不均匀分布 ,同CT检查结果一致。结论 掌握适宜的粉液比例和注射时机是椎体成形术的关键因素 ,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可显著增强其纵向最大负载、极限强度、弹性模量  相似文献   
5.
对68例下肢静脉曲线患者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其中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和单止血带结扎法造影各30例,另8例为术后复发病例,分别采用二种方法造影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二种方法在使用同等造影剂量与限度的情况下,各自对下肢静脉显影的影像分析,认粗要用双在带结扎造影法对下肢深静脉显影的质量及病因诊断率明显优于传统单止血带结扎造影法。  相似文献   
6.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下端波及踝关节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智勇  张帆  陈初勇 《中国骨伤》2001,14(7):394-395
目的 探索一种治疗胫腓骨下端波及踝关节严重粉碎性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方法 应用改良Bastiani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下端波及踝关节的严重粉碎性骨折47例,跟骨牵引石膏外固定治疗22例,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17例,并将其术后随访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平均15个月。根据病人骨折愈合情况,踝关节活动度,关节面平整度及检查患者快速行走200m(100m/min),再登50级楼梯后踝关节疼痛、肿胀及其他不适的严重程度评价疗效。其优良率为: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为74.5%,跟骨牵引石膏外固定治疗为57.1%,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理想、固定较牢固、应力遮挡小、手术操作简单、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伴有严重皮肤软组织损伤及缺损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结果分析(着重阴性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血管造影阴性结果的原因,提高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阳性率.方法3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男24例,女6例,年龄14~72岁,根据病情选择及超选择性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肠系膜下动脉造影.结果30例中阳性发现18例,均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阳性率60%.12例为阴性结果,原因分析显示与病情急缓、出血量多少、出血部位、临床用药与否及造影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密切结合临床、选择合适病例及出血时机、改进检查方法是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骨盆肿瘤血管造影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 通过分析骨盆肿瘤血管造影表现及供血特点 ,指导动脉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 ,强调肿瘤血管“多支栓塞”的重要性。方法 对 12例骨盆肿瘤患者进行了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和碘油栓塞治疗 ,其中纤维肉瘤 1例 ,软骨肉瘤、骨肉瘤各 2例 ,转移瘤 7例 ,治疗前均行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和 /或腰动脉造影 ,治疗后造影复查血管闭塞及碘油沉积情况。术后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 1)血管造影表现特点 :a“多源多支”供血 :髂内动脉、髂外动脉及腰动脉均参与骨盆肿瘤供血 ;b“富血管性”表现 ;c肿瘤染色区域明显大于骨破坏区。 ( 2 )栓塞结果 :每例均进行了 2支以上供养血管栓塞 ,复查见供养血管完全闭塞 ,肿瘤染色明显减少 ,碘油沉积良好。 ( 3)临床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疼痛减轻 ,肿块缩小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骨盆肿瘤的供血特点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颌面部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材料和方法采用 Seldinger 法,用明胶海绵、弹簧圈及线段选择性栓塞血管瘤的供血血管,瘤体内局部注射平阳霉素。结果 4例栓塞加局部注射后,供血动脉完全闭塞,瘤体异常血管团消失。局部肿块明显缩小、硬化或消失。结论颈外动脉栓塞加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联合运用是安全、可靠,具有根治作用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之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胡炯  李宁  陈栋晖  王理伟  万智勇 《肿瘤》2014,(2):158-162
目的:探讨CT或B超图像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4例经B超或核磁共振/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的患者接受CT或B超影像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对取得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T引导下穿刺90例,平均穿刺次数为2.8次;B超引导下穿刺104例,平均每例穿刺2.3次。总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7.9%(190/194)。病理诊断为胰腺恶性病变172例(90.5%),其中导管腺癌160例、囊腺癌和黏液腺癌各4例、恶性间质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各2例;良性病变18例(9.5%,18/190),其中浆液腺瘤4例、黏液腺瘤和结核各2例、慢性炎性疾病和假性囊肿各5例。术后,40例(20.6%)患者出现上腹痛(中度10例,轻度30例),160例(82.5%)患者出现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或B超图像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是种准确率较高的临床诊断方法,定位精确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