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6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砂对大鼠的肝肾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朱砂的肝、肾毒性特点,提出朱砂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建议,为朱砂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测定最大耐受量.采用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朱砂0.025,0.05,0.1,0.4,0.8 g·kg-1·d~(-1)(相当于《中国药典》剂量高限的1/2,1,2,8,16倍)剂量组.各剂量组均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3个月,于给药后1,2,3个月和停药1个月,测定尿液定性、血常规以及血清生化指标,并观察肝、肾、心、脑等主要脏器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确定无明显不良作用水平(NOAEL).结果:朱砂在HgS为98%、可溶性汞为21.5μg·g~(-1)情况下,给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达到24g·kg~(-1)(等于摄入可溶性汞516μg·kg~(-1)),相当于人日用量约3 000倍,未见明显毒性反应.朱砂超过一定剂量用药达到1个月以上,肾脏和肝脏均可见与朱砂毒性有关的病理改变,其中,肾脏对朱砂更为敏感.大鼠灌胃朱砂1个月和3个月的无明显毒性剂量分别为0.1,0.05 g·kg~(-1)·d~(-1)(累积摄入可溶性汞64.5,96μg·kg~(-1)).按照安全系数为60计算出人服用朱砂的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ADI)约为0.000 9~0.001 7 g·kg~(-1)·d~(-1),相当于60 kg人日用剂量为0.05~0.1 g.结论:反复使用朱砂时,建议在可溶性汞含量≤21 μg·g~(-1)的条件下,朱砂的用药剂量不宜超过0.05~0.1 g,用药时间不宜超过2周.  相似文献   
2.
广防己致大鼠慢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广防己醇提取物(RAFE)急性以及不同剂量的RAFE对肾脏慢性毒性。方法:采用常规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和用不同剂量的RAFE(2 5 . 0 ,12 .0 0 ,2 0 0. 0mg·kg-1·d-1)以及马兜铃总酸(10. 0mg·kg-1·d-1)给大鼠间断灌胃13周,分别于给药第4 ,8,13周留取血、尿和肾组织标本,检测相关肾功能和组织学变化。结果:RAFE的LD50 为36. 8g·kg-1,LD50 95 %可信限为38 .8~2 .8 .9g·kg-1;不同剂量的RAFE作用早期,大鼠肾功能改变为氮质血症、大量蛋白尿以及尿NAG酶升高。肾脏组织形态学:中、大剂量和总酸组给药早期主要表现以皮髓质交界为主的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后可见部分动物肾间质纤维化。结论:NAG可作为大鼠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观测指标之一;RAFE中、大剂量间断灌胃13周均可导致大鼠肾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4.
3′-甲氧基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葛根提取物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3′-mo-pue)的脑保护作用,为扩大葛根的应用范围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puerarin,Pue)组和3′-mo-pue组,采用三氯化铁覆着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脑缺血再灌模型;观察不同剂量(0.1,0.2,0.4g.kg-1)的3′-mo-pue对脑缺血的影响。结果:3′-mo-pue可不同程度的降低MCAO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范围和脑含水量;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缺血区海马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和皮层CAT活性;降低脑缺血再灌模型大鼠缺血区海马过氧化脂质(LPO)和乳酸(LD)的含量。结论:3′-mo-pue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含与不含朱砂和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及过氧化氢酶(CAT)、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乳酸(LD)含量的影响,探讨安宫牛黄丸中朱砂、雄黄对药效的影响。方法:动物连续灌胃给药3天后,采用大脑中动脉三氯化铁法造成大鼠脑局灶性缺血。分别用TTC染色法、烘干称重法、TBA法和按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大鼠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和LPO、CAT、GPX、LD的含量。结果:含与不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各剂量组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梗塞面积明显减少;脑缺血侧含水量降低;CAT和GPX含量增加,LPO和LD含量降低。结论:含与不含朱砂、雄黄的安宫牛黄丸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脑组织损伤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两者之间未见显著差异,提示安宫牛黄丸中朱砂、雄黄对大鼠脑缺血梗塞的保护作用未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天麻促智颗粒 (TMC)的脑保护机制 ,为其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提供药理学依据。方法 :利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 再灌手术造成的学习记忆障碍动物模型 ,观察不同剂量的TMC对脑内神经递质受体 (N 甲基 D 天冬氨酸受体即NMDA受体、胆碱能M受体 )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的影响。结果 :TMC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小鼠脑损伤引起的大脑皮层、海马两部位NMDA受体活性 ;增强两部位的M受体活性 ;还可增加皮层、海马和肝脏中GPx的活性。结论 :TMC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活性、提高胆碱能神经功能以及增加抗过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药学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世纪之交 ,对生药学的发展进行回顾。方法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 :总结了我国近现代生药学发展的特点。结论 :生药学的发展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科学内涵 ,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然生药学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天麻促智冲剂对“肝郁型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脑缺血再灌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怒”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及冰浴法 ,造成大鼠“肝郁型血瘀” ;并用反复结扎小鼠双侧颈动脉再灌法 ,造成小鼠学习记忆障碍 ,每天给“血瘀”大鼠和学习记忆障碍小鼠灌胃天麻促智冲剂(分别为 7.7,15.4 g·kg-1) 1次 ,连续 14d。结果 :天麻促智冲剂可明显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浆粘度 ,全血粘度和还原粘度 ,并能改善脑缺血再灌小鼠潜在学习记忆能力和水迷宫记忆获得及再现能力。结论 :研究表明 ,该方剂可明显改善“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脑缺血再灌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BN大鼠与豚鼠用于药物致敏性评价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豚鼠和BN大鼠过敏试验,以寻找用于致敏原检测的更为敏感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白色豚鼠和BN大鼠(Brown Norway rat)分别随机分为2组:1正常对照组,2牛血清白蛋白组.牛血清白蛋白组于试验的1,3,5 d分别腹腔注射0.6%牛血清白蛋白以致敏,1 mL/次,共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液.于末次致敏后第7,14天,牛血清白蛋白组分别静脉注射2.4%牛血清白蛋白1 mL/次以激发过敏;而对照组静脉注射相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次及第2次静脉注射后,观察每只动物过敏反应情况,根据过敏反应症状评分,评价过敏反应强弱;并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竞争试验法检测IgE含量;此外,采用激发后动物的血清,用SD大鼠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计算蓝斑面积,测定并计算伊文思蓝染料的渗出量.结果:豚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过敏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N大鼠第1次及第2次激发后,牛血清白蛋白组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经非参数秩和检测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显示,BN大鼠牛血清白蛋白组血清在SD大鼠上可造成明显的蓝斑和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而豚鼠牛血清白蛋白组的蓝斑不明显,伊文思蓝渗出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同种动物比较,牛血清白蛋白组和对照组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BN在主动全身过敏反应和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中均显示牛血清白蛋白呈现阳性反应,而豚鼠反应不明显,因此,BN大鼠用于致敏原检测比豚鼠更为敏感.同时,BN大鼠在技术操作上比豚鼠更方便和容易.  相似文献   
10.
动态浊度法检测5种中药注射液的内毒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特异性及非特异性鲎试剂(TAL)动态浊度法对5种中药注射液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探讨该方法对中药注射液检测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动态浊度试剂盒,对不同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进行检测。结果:无色的中药注射剂如鱼腥草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对检测干扰较少,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动态比浊法对其无显著影响;对非单一成分,颜色较深的中药注射液,如清开灵、香丹、双黄连注射液,采用动态比浊法进行检测,干扰大,检测结果不稳定;清开灵注射剂采用特异性试剂盒进行检测能有效的消除干扰,但香丹、双黄连注射液仍不能消除干扰。结论: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动态浊度法可以检测鱼腥草和葛根素注射液中的内毒素含量,采用特异性动态浊度法可以检测清开灵注射液中内毒素含量,双黄连和香丹注射液的检测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