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经内镜痔上直肠黏膜套扎(super-hemorrhoidal banding,SHB)治疗内痔并脱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9年6月—2020年6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Ⅱ~Ⅲ度内痔患者进行SHB治疗。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前瞻性观察SHB治疗内痔并脱出的疗效,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 共112例内痔患者接受SHB治疗,其中Ⅱ度74例(66.1%),Ⅲ度38例(33.9%)。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无肛门疼痛、出血等症状。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肛门坠胀感,持续2~24 h后症状消除。5例Ⅲ度内痔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局部热敷刺激膀胱后得到改善;1例Ⅲ度内痔患者术后第14天便血,在出血溃疡处再次套扎治疗出血停止。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1个月随访,均无出血、疼痛、感染、狭窄等并发症。18例Ⅲ度内痔患者术后仍有部分痔脱出,但无出血等其他症状,其中6例患者再次行SHB治疗后无痔脱出。全部患者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无并发症发生,调查患者满意度为100.0%。结论 SHB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内镜下治疗内痔合并脱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结核在20世纪上半世纪是较贫穷人群的常见多发病,由于医疗卫生状况的好转,其发病率曾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随着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增强以及免疫性疾病的增长,结核病又死灰复燃,其感染者在全球逐年回升,全球结核病疫情依然严重。在结核病人中,骨关节结核约占3%~5%,所有骨关节结核病例中脊柱结核约占50%~75%,而脊柱结核病变多发生在腰椎,随后依次为胸椎、颈椎和骶椎[1]。脊柱结核在全身骨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又是造成截瘫及椎体畸形的原因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2]。为了掌握恩施地区脊柱结核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恩施州各县市二级及以上医院2009~2013年接诊的脊柱结核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及诊疗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心理健康。中医治疗多发性抽动症(脾虚痰湿型)取得显著效果,但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脾虚生痰湿”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还揭示了免疫机制在抽动症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概述多发性抽动症(脾虚痰湿型)的病机与免疫之间的关系,发现多发性抽动症(脾虚痰湿型)患者免疫状态与大脑皮质-基底节-丘脑-皮层回路异常密切相关,细胞免疫损伤参与了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和发展。并分析了健脾化痰祛湿中药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潜在机制,为从“脾虚生痰湿”论治多发性抽动症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的血管并发症,是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既而死亡的重要原因。肝动脉血管造影(以下简称DSA)是诊断肝动脉血栓的金标准,但条件限制其广泛开展。超声造影无创、便捷、无肝肾毒性,重复性佳等特点,其在诊断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中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一例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通过早期肝脏超声造影提示肝动脉血栓形成,进一步通过DSA明确诊断,继而动脉溶栓得到及时救治,为临床医生及时进行对症治疗争取了关键时间并改善患者预后。本文目的旨在探讨超声造影在诊断肝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因"腹痛、乏力、纳差4个月,加重伴腹胀3个月"于2009年4月16日收住入院。2008年12月中旬曾因月经不调自行服用土三七数日(具体用量不详)。2009年1月出现右上腹胀痛伴乏力纳差,自服奥美拉唑后好转。2009年2月因腹胀伴乏力纳差加重在当地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某社区老年人口服抗栓药物进行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应用现状。方法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期间在北京市翠微西里由社区医师通过标准问卷调查老年人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塞、心房颤动等系统性疾病的患病情况和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APA)与抗凝(AC)药物治疗情况。结果328例老年人参与调查,其中158例(48.2%)长期口服抗栓药物治疗,144例(43.9%)口服APA药物,20例(6.1%)口服AC药物。罹患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塞、冠心病的老年人仍未抗栓治疗比例分别为44.9%、45.0%、36.7%、8.1%。心房颤动患者AC治疗比例仅为50%,而与APA治疗患者的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无差异。合并1或2种疾病的老年人占大多数(约占26.2%或28.7%),但其抗栓治疗比例仅为29.3%~61.7%。结论社区医师仍需加强对老年人抗栓治疗的教育,特别是罹患疾病较少的患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因检测在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药师对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基因导向的华法林个体化抗凝治疗。结果:1例患者基因型为CYP2C9*3(CC),VKORC1-1639AA,而另一例患者为CYP2C9*3(AA),VKORC1-1639GA。2例患者因基因性不同导致华法林给药剂量及疗效产生明显差异。结论: 华法林剂量及疗效受到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影响。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进行CYP2C9和VKORC1基因检测并实施个体化抗凝治疗,可缩短华法林抗凝达标时间,提高华法林抗凝治疗成功率,也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59岁。反复便血50余年伴腹痛2天。体检:轻度贫血貌,左手畸形术后改变。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 114 g/L,红细胞压积 36%。上腹部CT增强示:直肠、乙状结肠弥漫性增厚并管腔狭窄;回肠末端管壁增厚并脂肪瘤形成。结肠镜检查示:回盲部、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见多发大小不等的蓝色血管瘤密布于肠粘膜下。胃镜检查示:胃体上部后壁见一约1.7cm隆起性病变;超声内镜考虑血管瘤。诊断: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并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蒙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理论、方法及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检索有关蒙医药治疗RA的临床有效方法、个人经验及实验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蒙医药治疗RA的方法有蒙药内服及蒙医外治法,皆可达到显著疗效;相关基础实验研究也已取得一定进展。结论:蒙医药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其疗效明显、副作用少,而相关药物的疗效机制及基础实验有待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新思路,推动蒙医药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