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瞑眩反应是疾病趋愈的一种祛邪反应,古今医家对其发生机制的观点不一。文章收集、整理瞑眩反应相关文献,总结古、今对瞑眩反应成因的看法,介绍吕文良教授从引阳入阴论瞑眩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对其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吕文良教授认为久病之体,宿邪内伏,湿热痰瘀交阻而脏腑经络不通,致卫阳独行于外,不得入阴,机体阴阳失交,而瞑眩反应是机体借助药物作用,引阳入阴,使阴阳复交、正气渐盛,疾病自去而成的一种佳兆。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学"痢疾"范畴。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受寒、湿、热等病理因素的影响,治疗应立足整体,详察病机,按照补虚泻实的原则,以清、和、补等法,通过中药复方、单药、中药灌肠等不同形式的中医药疗法,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综合作用于患者。其中,中药复方以清热利湿、疏肝理脾、平调寒热、健脾益气、温补脾肾等五类为主;单药有效成分包括生物碱类、多酚类、多糖类、环烯醚萜类等;中药直肠给药充分发挥药物局部抗炎作用,使药力直达病所。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在促进肠道黏膜恢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方面独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玉屏风散组方为黄芪、白术和防风,具有扶正固表的作用,临床应用广泛,极具开发应用价值。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玉屏风散防治肝病的相关文献,对玉屏风散各组分的肝病防治相关机制、全方防治肝病的临床应用与药理研究进行概括与总结,证实其在肝病的防治中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抗纤维化;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多认为慢性肝病的病机为湿热疫毒内蕴,治疗时重用苦寒之品以清热解毒。吕文良教授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认为慢性肝病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主张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以调和气血为主,尤应重视益气,同时佐以清热、利湿、解毒等法。黄芪为临床常用药物,尤擅于补气。黄芪通过其益气作用可扶正祛邪、健脾、补益肝气、活血利水,对各种慢性肝病都具有治疗作用,且在其临床各阶段均可使用。故吕教授在治疗慢性肝病常灵活运用黄芪,并与清热解毒、活血利水等药配伍,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吕文良教授善用黄芪辨治慢性肝病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艾灸疗法历史悠久,疗效显著,是中医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查阅近五年艾灸对炎性疾病治疗的相关文献,从艾灸对炎性疾病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艾灸能通过多种机制对胃炎、炎症性肠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他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艾灸对炎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对以后的研究开发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阳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阳虚日久导致寒痰内凝,形成肿瘤。扶阳固本为治疗肿瘤的根本大法:早期肿瘤,邪实正虚,要攻邪扶阳,此时应用大辛大热之品开冰解冻;中期肿瘤,正气亏虚,当扶其正任邪自去;晚期肿瘤,脾肾亏虚,此时应峻补元阳,回阳救逆。同时,还要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适当辅以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调气解郁等治法。如此,扶阳与祛邪相参,温通与消积并举,疗效方能显著。此外,近年来,扶阳导引与扶阳针灸等中医外治法在肿瘤治疗中也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SARS、禽流感、埃博拉病毒等各种急性传染病频繁流行,常导致患者出现体温升高,甚至高热,严重危及患者生命。而西医治疗此类外感高热常疗效欠佳,而中医药在外感高热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该文探讨了麻黄、石膏、人参在治疗外感高热中的应用,结合疾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改变,系统分析了这3味药在外感高热不同阶段的作用机理及组方治疗,以期为外感高热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