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增感屏牙片伪影产生的原因,以便临床选用正确的技术方法,避免伪影的发生。方法:将所收集的1860张牙片按牙位分类统计,分析伪影的发生与牙位的关系;另将800张增感屏牙片分成四组,测试牙片成像过程产生伪影的主要环节。结果:伪影在各牙位均有发生,其中以上、下尖牙区出现最多,其次是上磨牙区和下前牙区。用不同摄片技术照片、不同暗室操作方式拆片,伪影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弯曲和压力激发增感屏荧光散射是增感屏牙片产生的根本原因,选用长焦距平行投照技术摄片和用剪刀去封方式拆片能减少伪影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用于颌骨内埋伏牙定位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诊治的,用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定位片无法清楚判断埋伏牙形态、大小及与邻牙位置关系的颌骨内埋伏牙患者28例。所有患者行CBCT扫描,对所得数据处理后获得牙体表面三维立体图像及任意平面图像和任意曲面断层图像。结果        CBCT从多个角度完整清晰地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大小、萌出方向、唇腭侧位置及与邻牙位置的关系。根据CBCT图像,18例26颗埋伏牙采用相应的手术进路拔除,10例10颗形态正常且非倒置的埋伏牙采用去骨开窗正畸治疗。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前诊断与术中判断完全一致,准确率为100%。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邻牙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CBCT可直接、准确地反映埋伏多生牙的位置,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3.
X线胃肠机改良颞颌关节摄片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胃肠机透视定位及带摇控、自动换片、胶片自动分隔等优点在改良颢颌关节许勒氏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日本岛津500 mA X线胃肠机,自制角度板,透视下定位摄片,并与传统摄片方法照片进行比较。结果 96例颞颌关节病患者,有94例通过该方法摄片,与传统摄片方法相比,结果新的摄片法具有定位精确,成像标准,摄片成功率高达98%等优点。结论 应用X线胃肠机对许勒氏位改良摄片改进传统方法存在的缺点,为X线胃肠机在口腔X线影像学方面的应用开拓了新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17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的患者术前均做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病例单发,右侧9例,左侧8例,直径3~17 cm;6例肿瘤内可见点状、条索状或结节状钙化,10例见较大范围的液化、坏死和囊变区,4例肿瘤以实质为主伴小囊状低密度区.平扫肿瘤CT值为32~47 HU,平均37.3 HU.动脉期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肿瘤实质成分CT值在37~72 HU,平均50.9 HU,8例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的肿瘤血管.门静脉期肿瘤实质成分强化更明显,强化范围扩大,实质部分CT值为37~98 HU,平均83.4 HU.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双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早期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术后牙骀畸形自行调整的效果。【方法】上颌前部骨埋伏多生牙患儿63例,作术前X线三维精确定位后施行埋伏牙除手术,术后追踪观察手术区邻近恒牙胚生长发育情况及原有牙骀畸形自行调整情况。【结果】63例患儿共有埋伏多生牙76个,手术除过程中对邻近恒牙(胚)有程度不同的挤压伤(轻度50.8%,中度20.6%,重度7.9%),但术后随访1.3年,无1例发生恒牙生长受阻与坏死等不可逆反应;原有的部分牙骀畸形也得到较好的自行调整,其中阻生切牙自行萌出的达76.9%,切牙间隙明显关闭缩小的达75%。【结论】由骨埋伏多生牙引起的牙He畸形应尽早手术治疗,除多生牙后邻近恒牙的牙He畸形可望得到较好的自行调整。在作好术前精确定位与术中不损伤恒牙(胚)完整性的前提下,早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上颌骨内埋伏正中多生牙的生长特征与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颌骨内埋伏正中多生牙的生长特征与影像学特点, 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术前三维定 位的方法。【方法】对216 例上颌骨埋伏正中多生牙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与X 线定位摄影, 对埋伏正中牙 的生长特征( 方向、类型、形态、大小) , 影像定位诊断及其对邻近恒牙的干扰情况分类统计分析。【结果】该类 多生牙最常表现为圆锥型小牙, 平均长度为1.6 cm, 平均直径为0.6 cm; 其在上颌骨内常呈倒置向( 83.5%) , 并居于恒中切牙的腭侧为主( 76.5%) 。对邻近切牙的干扰主要为造成恒中切牙的间隙过大( 36.6%) 、扭转移位 (33.3%)和萌出受阻(19.9%)。位于恒牙根侧方的多生牙对中切牙生长的干扰远大于恒牙根上方的多生牙( P< 0.01) 。【结论】上颌骨埋伏正中牙多为圆锥型小牙, 常紧贴于恒中切牙的腭侧或近中倒置生长, 其对中切牙的 生长干扰较大; 用X 线视差定位法可作出准确的三维定位诊断, 对制订早期手术摘除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对2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5例小肠缺血中3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小肠Crohn病CTA均表现为肠管的动脉远端分支迂曲扩张,6例出现"梳样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11例消化道肿瘤的CTA可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结论 CT血管造影能直观显示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鼻窦低度恶性肌纤维母细胞肉瘤(low grade myofibroblastic sarcoma,LGMS)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例LGMS的影像学表现。5例LGMS均行CT平扫,其中1例行CT增强扫描,其余4例行MR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5例LGMS,2例累及右侧上颌窦及筛窦,2例累及双侧筛窦及蝶窦,1例累及左侧各鼻窦。5例均表现为窦腔内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CT平扫均呈等或稍低密度;MRI检查,T1WI为中等及稍低信号,T2WI为中等及稍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5例均可见中度-明显强化。5例肿瘤周围均出现虫蚀样溶骨性骨质破坏。结论鼻窦LGMS的影像学表现为鼻窦内软组织肿块伴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中度-明显强化,影像学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的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9.
舒口散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病和疑难病,其发病因素较复杂,常造成患者牙龈的反复肿痛和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吸收。多数学者认为,该病属于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直接损伤、防御反应引起的牙周继发性损害以及免疫反应等均可引起发病,因而在治疗方面相当复杂和棘手。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长期应用难免产生较大的副作用或出现耐药性。祖国医学在牙周炎的治疗中既强调整体观,同时也重视对局部病变引起宿主机能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R系统在口腔专业口内X线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①从CR系统所照的数字化图片库中任意抽取1000张牙片图片,同时从临床上收集柯达DF-58牙片1000张,由三位医生参照放射诊断OA、QC中提出的照片质量评定标准分别对这两套成像系统所照的牙片进行分级评定,并作统计学分析.②将CR系统出现的三级片和废片按产生原因分类统计.[结果]①DF-58牙片系统的照片质量总体要比CR系统好.②IP板自身成像质量问题是CR系统产生废片和三级片的主要因素(占58.2%).[结论]在成像质量方面,CR数字化成像系统不如普通X线牙片系统,其原因与IP板的成像质量和在照片时受口腔解剖结构的限制所造成的弯曲和划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