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陈汉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37年11月生于福建闽侯。1957年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随后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和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从事针灸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系统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概述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历史,分析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的关系。结果系统生物学在针灸学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包括针灸在靶器官及相关器官产生效应的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针灸穴效、时效、量效关系的研究,针灸效应生物模式分析,基于针灸研究的科学发现等。结论将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相结合,不仅是针灸学研究新的切入点,也是系统生物学研究新的出发点,对当代针灸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科学影响。  相似文献   
3.
 S100A9是钙结合蛋白S100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功能作用广泛,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本文介绍了S100A9在临床疾病、信号传导通路和药物靶点中相关功能的研究进展,为该蛋白在哮喘、肿瘤等疾病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现象制备的生物传感技术具有无标记、灵敏度高、通量大、特异性强,样品耗损少等优点,在生命科学等众多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近年来该技术也被运用在不少中医药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简要介绍了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总结并评述了在中医药新靶标发现、优效小分子寻找等方向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疗效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对针灸治疗哮喘临床疗效评价的建立提出建议。针灸疗效存在着明显的即刻、近期与远期疗效特性。针灸哮喘临床评价应该基于哮喘疾病本身的病理表现、临床特征,结合临床表型与分子表型的研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在多个时间节点综合动态评价其即刻、近期与远期疗效。广义的针灸评估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包括针灸的安全性、依从性等。  相似文献   
6.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先导学科,承担着沟通中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桥梁作用.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的几何级增长,传统针灸学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在生命科学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重新认识了针灸和针灸学,认为针灸效应存在相应的物质基础和调控机制.在针灸学定义中充分体现生命科学的概念将有助于针灸学临床和科研协同发展.本文从针灸学定义及“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的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出发,探讨针灸学的生命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呼吸系统疾病,在患病率、发病症状、并发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然而造成哮喘性别差异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本文根据男女患者不同年龄阶段的哮喘发病特点,系统整理哮喘随年龄增长所表现出的性别差异,并总结了其中可能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以期为以性别为导向的哮喘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8.
在基因表达调控层面,利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分析针灸治疗疾病差异表达因子及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明确针灸特异性病理、生理调节特征,并可能从针灸临床效应中发现新的生物学现象和医学发展线索。为此,需要选择确有临床疗效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设置合理对照,以科学可信的方案发现针对疾病调控的差异表达因子,并验证和明确针灸疗法的特异性生物学机制。从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出发,全面阐释针灸机理,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针灸的临床疗效,并引领学科正确发展,也有可能在未来以药物活性小分子(针灸药)的形式反哺临床。  相似文献   
9.
MicroRNA是一类具有调节作用的小RNA,参与信使RNA介导的基因沉默。对microRNA分子调控网络的研究在探索针灸效应这一复杂生命现象中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回顾及整理了与microRNA相关的针灸研究文献资料,显示microRNA在针灸治疗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等疾病中均扮演重要角色,明确了若干与针灸效应相关的microRNA,从microRNA调控的层面揭示了针灸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MicroRNA研究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其在针灸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拓展,这将有助于从更深层面上挖掘针灸效应调控机制并发现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在基因表达调控层面,利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分析针灸治疗疾病差异表达因子及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明确针灸特异性病理、生理调节特征,并可能从针灸临床效应中发现新的生物学现象和医学发展线索。为此,需要选择确有临床疗效的针灸治疗方法,通过设置合理对照,以科学可信的方案发现针对疾病调控的差异表达因子,并验证和明确针灸疗法的特异性生物学机制。从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出发,全面阐释针灸机理,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针灸的临床疗效,并引领学科正确发展,也有可能在未来以药物活性小分子(针灸药)的形式反哺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