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中医教学在西医院校中处于不受重视、学时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和实践得不到结合,知识枯燥难懂,学生不愿学的窘境中。如何在不利的条件下,提高中医学的教学质量,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一些实用可行的教学方法值得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被定为癌前病变之一,治疗颇为棘手.西医主要用柳氮磺胺嘧啶和糖皮质激素来治疗,带来了大量副作用.中医在治疗本病方面发挥了显著优势,兹对跟随导师曹志群临床期间的31例溃结病例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健脾除痹颗粒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8月门诊确诊的膝骨性关节炎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除痹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及活动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压痛、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除痹颗粒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患者耐受性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芪莲舒痞颗粒(QLSP)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雷尼替丁加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成大鼠CAG癌前病变气虚血瘀证病结合的模型。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胃粘膜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变化。结果:胃粘膜癌前病变存在血管生成因子表达,而且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5)。QLSP组能明显抑制血管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和分泌,并且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芪莲舒痞颗粒能明显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此研究对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闵 《河北中医》2008,30(3):233-234
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症状,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被视为癌前病变之一,治疗颇为棘手。西医主要用柳氮磺胺吡啶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常带来很大的副作用。曹志群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孙冰教授结合中医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运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下丘脑闭经(FHA)患者疗效满意。治疗首以治肾为本,二则强壮后天,以资化源,兼顾燮理气机,以调节生殖功能;另外还需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加强对其饮食、情绪等方面的健康管理。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方能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1例布鲁菌病合并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pseudo thrombocytopenia,PTCP)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病例诊治中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1307首方剂的平性药病证配伍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1 307首方剂的药性组方规律,探讨平性药临床用药规律。方法:从国家级规划教材《方剂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药典》)中筛选1 307首方剂,并以《药典》记的载药性为判定依据,将获得的数据录入"中药方剂药性数据分析系统",分析了寒热平药性与组方角色的关系、寒热平药性组方角色与主治病证的关系等;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平性药配伍与不同病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及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平性药作使药者为寒、热药的3.9倍,平性药作君、臣药的方剂,以治疗气虚证者最多,其次是瘀血证和痰湿证;平性药在寒证、热证、不寒不热证、寒热错杂证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2%,18%,25%,18%,在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中的总体应用频率分别为27%,17%,25%;在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中,平性药的应用频次分别是寒性药+热性药的1.5,1.4,1.4,1.6,1.2倍。结论:平性药在组方配伍时最常作使药;平性药多用于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是气虚证、血虚证、寒证、不寒不热证、虚证等病证的常用药,比寒热药物更宜于临床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内服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遣方用药和开发新型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中文期刊文献中口服中药汤剂治疗IBS-D的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方法,通过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纳入处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动物模型并评价,分析痛泻要方对炎性反应因子IL-17、IFN-γ、IL-4、IL-10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建立后采用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进行评价。药物干预组分别采用痛泻要方和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剂量分别为20.25g/kg和0.54g/kg,治疗一周后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结肠黏膜IL-4、IL-10、IL-17、INF-γ等指标的表达量。结果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毛发凌乱、喜欢蜷伏角落,挑逗大鼠表现为明显烦躁、易于被激怒、防御姿态明显,大便稀溏等;旷场实验中大鼠运动的总距离、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运动的总距离、双侧开放臂进入的次数、双侧开放臂的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的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进食时间较长(P0.05)。ELISA和mRN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而IL-17和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IL-17和IFN-γ降低趋势明显(P0.01),而IL-4升高趋势明显(P0.01),IL-10呈现升高趋势(P0.05)。结论 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痛泻要方能够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而参与对UC的治疗作用,从而发挥对T细胞介导的炎性平衡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