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中国不同地区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2018年CHARLS第四次调查,将中国28个省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依据安德森模型对19 136例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分类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探讨。结果 我国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率为44.7%,其中,西部地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47.3%),四周就诊率最高(18.2%); 不同地区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东部地区,女性(男性OR=0.782,95%CI:0.675~0.905)、文化水平较高(OR=1.853,95%CI:1.197~2.869)、丧偶者(OR=1.317,95%CI:1.081~1.605)四周就诊的可能性增加; 在中部地区,参加城镇职工医保(OR=2.094,95%CI:1.123~3.903)或新农合(OR=1.952,95%CI:1.069~3.563)、轻度失能(OR=1.440,95%CI:1.099~1.885)的居民四周就诊的可能性增加; 在西部地区,女性四周就诊的可能性高于男性(OR=0.718,95%CI:0.628~0.821); 三个地区均显示自评健康状况越差、慢性病患者四周就诊的可能性更高(P<0.05)。结论 我国不同地区中老年居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自评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是三个地区四周就诊率相同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配置门诊医疗资源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中老年人群特点进行合理倾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藏族成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从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随机抽取1 309名藏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该地区骨质疏松检出率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成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8%,男性为3.0%;60岁及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16.7%,男性为1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女性群体中,年龄、从事农牧活动、BMI、绝经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在男性群体中,年龄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结论 西藏地区6个高海拔县60岁及以上男性和女性的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偏低。增龄是该地区藏族成年女性、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绝经、BMI偏低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事农牧活动是该地区成年女性骨质疏松发生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拉萨市0~6岁藏族儿童体格发育的正常参考值。方法以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产科生后24~48 h的健康新生儿、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儿保科1~6岁和拉萨市5所幼儿园3~6岁的健康藏族儿童为调查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藏族常驻居民且无先天畸形。依据年龄分为新生儿、1、2、3、4、5和6岁组。估计每个年龄组男女至少各需300名。统一配置测量工具,参考《儿童保健学》提供的方法直接测量体重、身高(长)、头围(顶臀长)、坐高、胸围、上臂围和皮脂厚度7项体格发育指标,并间接计算BMI。对纳入分析的体格发育指标数据剔除极值数据。应用LMS软件构建不同性别年龄组的8个体格发育指标的百分位数及百分位数曲线图。按照2005年中国九城市城区儿童推荐的标准和2006年WHO推荐标准,采用标准统计量检定法(Z值法),分别计算各个体格发育指标的Z值。结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符合本文纳入标准的4 330名0~6岁藏族儿童30 310个体格发育指标数据进入分析,其中男童2 114名,女童2 216名。删除对模型干扰的极值数据84(0.28%)个。LMS法构建的百分位数曲线光滑,表明每组样本量基本满足拟合曲线要求。建立了拉萨市0~6岁藏族男、女童的8个体格发育指标的x珋±s及百分位数(P3~P97)。各年龄组男童有18个体格发育指标显著大于女童,女童有6个体格发育指标显著大于男童,总体上藏族男童的体格发育指标高于藏族女童。拉萨市藏族儿童的8个体格发育指标总体上落后于2006年WHO推荐标准,更落后于中国九城市城区儿童的体格发育水平。随年龄增长,藏族2~5岁儿童的BMI值逐渐走低。结论建立的0~6岁藏族儿童体格发育指标的x珋±s及百分位数将为藏族儿童临床科研实际应用和不同民族儿童体格发育指标之间的比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西藏产绵头雪莲花Saussurea laniceps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藏药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伞形花内酯(2),对羟基苯乙酮(3),东莨菪素(4),异东莨菪素(5),雪莲内酯(6),3-(2′,4′-二羟基苯基)丙酸甲酯(7),芹菜素(8),neoechinulin A(9),胡萝卜苷(10),东莨菪素苷(11),雪莲内酯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3),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14)和紫丁香苷(15)。结论:化合物5~15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7,9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21例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手术的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全组病例均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左胸6cm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肿块的游离,上腹旁正中约10cm的切口完成胃大小弯及贲门肿块的游离和切除,残胃与食管在胸内完成吻合。结果: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余顺利出院。结论:电视胸腔镜下小切口完成食管下段及贲门癌的切除的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保护性通气降低高原患者围术期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风险。方法:择期行全麻手术的高原地区患者120例,年龄21~49岁,ASAⅠ~Ⅱ级,BMI 18~24 kg/m^2,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PV组)和常规通气组(CV组),每组60例。CV组为潮气量10 mL/kg,术中无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和肺复张,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PV组为潮气量6 mL/kg,通气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PEEP 6 cmH2O(1 cmH2O=98.0665 Pa),每30 min进行一次肺复张。分别于麻醉诱导插管后5 min(T1)、机械通气后1 h(T2)、术毕拔管前(T3)记录气道峰压(Ppeak),计算肺顺应性[Cdyn=VT/(Ppeak-Peep)]、肺氧合指数(OI=PaO2/Fi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PaO2/FiO2),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PV组T2、T3时Cdyn、OI明显升高(P<0.05),A-aDO2明显降低(P<0.05),2组的MAP、HR、SpO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2组各个时点PaO2和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V组T3的Qs/Qt值明显低于CV组(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能降低高原患者围术期机械通气相关肺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通过ESI-MSn对传统藏药材水母雪莲花中的黄酮成分进行速鉴定,为藏药材复杂混合样品的快速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藏药莪达夏水提物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达夏水提物处理MCF-7肿瘤细胞12、24、48 h后细胞的存活率,光镜下观察MCF-7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用Annexin V-FITC/PI双染色凋亡检测试剂盒和流式细胞术分析水提物对MCF-7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莪达夏水提物对MCF-7肿瘤细胞的增殖产生抑制作用,且最高抑制率达62%,不同浓度的水提物作用细胞后可引起肿瘤细胞出现胞浆空泡和凋亡小体,低浓度的水提物处理细胞后,肿瘤细胞出现早期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凋亡晚期的坏死细胞增多。结论莪达夏水提物可抑制体外培养的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雌性Apo E-/-小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甘草酸组,高脂喂养12周中,甘草酸组给予甘草酸[100 mg/(kg·d)]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4周监测小鼠体重并采取小鼠禁食后眼球后静脉血,酶法测量血脂、血糖水平及血清中对氧磷酶1(PON1)活性,小鼠安乐死后取主动脉窦部作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胸腹主动脉段作剖面分析脂质斑块面积。实时荧光PCR检测肝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喂养中小鼠体重增加、血脂紊乱加重。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组小鼠体重增幅、血浆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均无显著差异,但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甘草酸降低主动脉窦及主动脉胸腹部斑块面积可达22%及21%(P0.01和P0.05)。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甘草酸能显著上调肝脏脂质转运相关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及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的mRNA水平;其次,甘草酸可促进小鼠肝脏抗氧化酶PON1表达而升高血清中PON1活性(P0.01),并显著提高肝细胞内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A(Msr A)的表达水平显示其抗氧化能力。结论甘草酸能有效阻抑Apo E-/-小鼠As的发展,其机制可能涉及对肝脏胆固醇代谢调节及抗氧化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西藏成人大骨节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一氧化氮(NO)和硒(Se)水平的变化,探讨HA、NO和Se在西藏大骨节病发生发展的机理。方法在西藏拉萨大骨节病病区随机选取大骨节病患者30例(大骨节病组)、病区内健康者30例(病区内对照组)、非大骨节病病区健康者30例(病区外对照组),3组人群年龄、性别无显著差异。采取静脉血离心制备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A、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荧光法测定血清Se水平。结果①大骨节病组、病区内、外对照组血清HA水平分别为(68.56±8.34)、(90.55±18.25)、(92.18±14.61)μg/L,大骨节病组血清HA水平显著低于病区内、外健康对照组(P<0.05);②3组血清NO水平分别为(102.98±26.15)、(35.73±13.32)、(34.65±12.21)μmol/L,大骨节病组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病区内、外健康对照组(P<0.05);③3组血清Se水平分别为(73.34±22.72)、(68.76±20.56)、(98.73±37.20)μg/L,病区人群血清Se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区人群(P<0.05);④血清HA水平与血清Se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96,P<0.05),血清Se水平与NO水平有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85,P>0.05)。结论西藏成人大骨节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清HA水平降低和NO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