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9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省SARS流行株M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测定广东省不同流行时期13份SARS病毒(SARS CoV)标本的M基因序列,通过分析该基因序列的变异情况,初步了解广东省SARS病毒在流行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异。方法:提取病毒RNA,用M基因特异引物进行RT-PCR,将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13份标本M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高,为99.7%~100%,M基因核苷酸序列只在2个位点(80和203位)发生变异,1株80位点的变化引起编码的氨基酸从苯丙氨酸(F)变为半胱氨酸(C),3株203位变化为无义突变。结论:M基因核苷酸序列变异不大,初期和后期M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流行高峰期的毒株相差1个碱基,但氨基酸序列相同;从香港感染病人分离的1株病毒M基因与广东本地感染分离株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 ELISA 检测麻疹 IgG 和 IgM 抗体,并与 HI 试验进行了比较。两法在检测麻苗初免和普种的成功率表明无明显差异,其抗体滴度相关系数为0. 589~0. 875,呈密切正相关。ELISA-IgM 和 HI 试验在检测33例疑似麻疹患者血清诊断中,阳性率分别为60. 6%和51. 5%。结果认为,ELISA 法完全可以代替 HI 试验进行麻苗接种后的免疫成功率调查和麻疹患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血清用量少,不需猴血球之优。  相似文献   
3.
百日咳凝集试验的微量法和全量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25份血清标本的百日咳凝集试验的微量法与全量法比较,结果,两者差异不大,微量法具有血清用量少,方法简单,结果可靠,便于基层单位开展等优点。适用于百日咳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实行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4.
自1994年以来,广东省已连续3年未发现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表明消灭脊灰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为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为进行消灭脊灰证实工作做准备,特将1994~1996年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工作状况评价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展有效的麻疹病原学监测,分离麻疹病毒,了解广东省2005-2007年流行的麻疹野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为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Veto/Slam细胞从暴发和散发麻疹疑似病例的咽拭子和尿液标本中分离麻疹病毒,并对所有分离到的麻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扩增出核蛋白(N)基因碳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对其产物测定基因序列以定型.结果 2005-2007年共收到380份标本,包括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共分离到82株麻疹野病毒.2005年病毒分离率为23.58%,2006年病毒分离率为17.11%,2007年病毒分离率为39.13%.病毒分离成功率与病例出疹天数和标本的采集质量有密切关系.结论 我省已经掌握了麻疹病毒的分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分离率较高;我省多年来流行的麻疹毒株均为H1基因型,与国内流行的优势基因型一致.  相似文献   
6.
由于Hep-2细胞、RD细胞不仅对脊灰病毒敏感,而且对其他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也敏感,所以在使用Hep-2细胞、RD细胞对脊灰病毒分离鉴定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非目标病毒上。为此WHO下发一种新细胞株L20B细胞,取代Hep-2细胞在脊灰病毒分离鉴定中的作用。我们用L20B细胞对1998年上半年Hep-2、RD细胞分离阳性的46份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复检,并与Hep-2和RD细胞的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广东省1998年AFP病例中Hep-…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盒(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试剂A)在麻疹病例早期诊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双盲法,用三种试剂盒对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平行检测。结果海泰快速法、海泰普通法和德国进口试剂A等三种抗麻疹病毒IgM酶联免疫试剂对170份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65%、64.71%和62.35%;灵敏度分别为100%、99.1%和94.4%;特异度分别为88.7%、95.2%和93.5%;调整一致性分别为95.7%、97.5%和93.7%;约登指数分别为0.887、0.942和0.880。结论三种试剂盒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另外海泰快速法的灵敏度最高,海泰快速法和海泰普通法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较为理想的结果,而且海泰快速法试剂操作更为简便、快速,更适合于基层疾病控制部门快速诊断麻疹病例,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免疫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广州、佛山、深圳、东莞市随机调查的1~6岁584名流动儿童和594名本地儿童麻疹IgG抗体。结果流动儿童、本地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96%、91.75%,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727、1∶1 211,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流动儿童的麻疹抗体水平低于本地儿童,积累了相当一部分易感人群,给当地控制与消除麻疹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疗机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实施效果,为科学评估医院感染暴发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横断面调查和卫生学监测方法,对全省283家医疗机构NICU医护工作人员手以及部分环境标本进行检测和肠道病毒进行荧光PCR检测分析。结果 共采集不同类型标本10 554份,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0.35%,其中Echo11占比为37.84%。医护工作人员手,患儿排泄物,病区环境和物体表面以及水样等4类标本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0.03%、3.13%、0.18%和0.21%。结论 广东省医院NICU存在肠道病毒环境污染的情况,潜在幼儿肠道病毒医院感染暴发的风险,应加强风险管理目标和关键环节控制措施,以控制感染暴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在麻疹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的检测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3 017例,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检测血清标本10 041份,全省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采集率为77.14%,麻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43%。21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符合率为98.10%;麻疹IgM抗体再证实标本符合率为90.76%。2005年省CDC麻疹实验室接受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职能考核和再证实标本复核检测,成绩均为100分。全年共收检106份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到25株麻疹病毒,经鉴定均为H1基因型。结论广东省2005年麻疹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正常,在麻疹病例监测中起到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加强麻疹IgM抗体检测试剂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