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检查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评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索超声二维图像和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纤维化程度和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32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组织学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SO)到肝硬化(S4)五期。活检组织按炎症分级为G1~G4四级。比较各组间超声指标的差异。结果 在超声定性指标中,肝表面回声,肝实质光点形态和分布异常等指标都与肝纤维化分期和炎症分级有相关性。但这些定性指标对具体患者的诊断判断变异很大。在不同纤维化程度分组间,脾长径,脾门静脉内径在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脾长径界限值12.1cm,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60.0%,特异性为75.3%;脾静脉内径以8mm作为界限值,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60.0%,特异性为78.1%;门静脉主干内径12mm,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76.7%,特异性44.6%。门静脉最大流速界限值为30.5cm/s时,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78.6%,特异性为66.9%。结论 超声检查是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有效工具,是临床实用的方法,并适用于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0例胃小弯溃疡(简称Gu)和1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简称Du)的手术胃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研究了幽门窦区和十二指肠近端的G细胞群。沿大弯侧剖开胃,将粘膜与下面的肌层分离并展平,自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起,呈辐射状切开7~9条0.5cm宽的粘膜条,为供定位计数。每条粘膜分成6小块,即胃窦部5块,中间区1块,后者指胃窦与胃体的连接部。此外,整个十二指肠近端作为1块,分别与兔抗人胃泌素抗血清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孵育后,用免疫荧光显微镜对标本逐个计数。以490×12μm为一个单位面积,将每单位面积粘膜中G细胞的精确数乘以该区域粘膜的面积数,所得的各区域结果的总和即为整个胃幽门窦及十二指肠近端的G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与白介素2、8对肝硬化门脉系统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8(IL-8)对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流量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IL-2活性;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8含量;应用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清NO水平;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系统血流量参数。结果:肝硬化患者血IL-2活性、血清IL-8与N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脾静脉血流量(SVF)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SMVF)之和亦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的门静脉血流量(PVF)。结论:肝硬化患者血IL-2、IL-8增加可能为NO增多的诱发因素;肝硬化患者存在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NO增加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脏疾病的超声显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思陶 《肝脏》2001,6(4):259-260
超声波显像技术诊断肝脏疾病已有 5 0多年历史。最初是A型超声 ,以后是黑白二维B型超声。随着诊断仪器的改进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 (CDFI)及多普勒能量显像技术 (DPI)被引入肝病的诊断。此外 ,声学造影 ,在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进行活组织细胞学检查 ,对肝脏肿瘤注射无水酒精与脱水剂治疗 ,微波与射频治疗等超声介入导引技术 ,腹腔镜超声技术以及手术过程中的超声检查等技术也日益广泛开展。由于超声波技术的安全便捷 ,且诊断准确性高 ,已成为临床诊断肝病的首选方法之一。超声检查肝内病灶 ,多采用两种方法。一为主动式 ,即顺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超声检查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标志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经肝穿刺活检的181例慢性肝病患者按纤维化和蔼分为S0-S1组76例,S2-S4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4项超声检查指标和4项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标志浓度。结果:超声检查指标中,两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长径和脾静脉内径有显著差异(P<0.01),而门静脉血流量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标志中,透明质酸浓度的组间差异最为显著(P<0.001),7SⅣ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浓度也有差异(P<0.02),但Ⅲ型前胶原浓度无显著差异(P>0.5)。脾长径和脾静脉内径与血清透明质酸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P<0.001)。结论: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长径和脾静脉内径这3项常用超声检查指标结合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标志与肝纤维化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B超引导穿刺活检对颈部肿块诊断的应用。方法 对28例颈部块进行B超引导下的穿刺活组织检查,并与手术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本法穿刺获取组织成功率为92.9%,与手术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 对颈部不明原因肿块,应用B超引导下针吸活检诊断正确率高,安全,损伤小,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7.
DUS与TAP对门静脉血液动力学检测的相关性研究李文美,陈治平,邝耀麟,范思陶了解门静脉系统血液动力学变化对认识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改变和指导临床诊治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双功能多普勒超声(DuplexUltrasonography;DUS)进行门静...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血浆蛋白的丢失通常用放射性标记的大分子物质检测。α_1-抗胰蛋白酶(简称α_1AT)是肝脏合成的蛋白酶抑制剂,血浆浓度为2~5g/L。它既不被消化酶降解,也不被肠道重吸收,故可作为蛋白丢失性肠病的内源性标志,但对其可靠性尚有不同见解。作者为验证在Crohn病患者中α_1AT作为肠道蛋白质丢失指标的有效性,比较了α_1AT和~(51)铬-白蛋白两者的肠道清除率,并比较α_1AT清除率与Crohn病的病变部位、范围、炎症活动度及手术切除等因素的相关情况。方法:用放射免疫扩散法测定10名正常对照者和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37岁。育一女,8岁。左乳外上象限无诱因自觉肿块一天,局部有明显红肿热痛,无发热及乳头溢液。B超检查显示双乳房乳腺组织增多,回声分布不均匀,呈斑片状改变,左乳外上象限见一8cm左右轮廓不清,内部为实质不均质团块,周围呈蜂窝状改变,内有一2cm左右低回声区。诊断为双乳小叶增生,左乳炎性肿块伴脓肿形成。经抗菌素治疗二周后复查B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D细胞的生理学作用、不同胃酸分泌状态时胃窦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和分泌生长激素抑制素的D细胞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了各种胃、十二指肠病变的胃窦粘膜标本,包括十二指肠溃疡60例(简称DU)、胃泌素瘤12例、恶性贫血6例(简称PA)、选择性近端迷走神经切断术18例(简称迷断)以及正常对照组16人。采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染色技术,对胃窦G细胞和D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学检查,分别计算距幽门1~3cm处前壁、小弯及大弯的胃窦粘膜内G细胞和D细胞密度(每单位面积细胞数)及G/D细胞之比值。结果:胃窦部G细胞和D细胞的分布为:大弯和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