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756例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按早期(起病时)、中期(病程为7~ 30 d)、后期(病程>30 d)不同病程阶段用频数法统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运用层次聚类法对常见症状(出现率>5.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其证候规律。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756例)症状以发热(52.25%, 395例)、咳嗽(43.25%,327例)、乏力(27.25%,206例)、胸闷(26.72%,202例)、气喘(17.59%,133例)及咯痰(5.03%,38例)最为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除咯痰外的5个症状聚为一类,提示该阶段湿遏肺卫的病机。COVID-19患者中期(383例)症状以苔腻(64.49%,247例)、苔黄(43.86%,168例)、苔厚(40.21%,154例)、咳嗽(34.73%,133例)、舌红(32.38%,124例)、大便不畅(25.85%,99例)、气喘(25.33%,97例)、乏力(25.07%,96例)、纳差(23.76%,91例)、口苦(14.36%,55例)、苔燥(12.01%,46例)、舌紫(12.01%,46例)、虚汗(11.49%,44例)、便秘(10.18%,39例)、白痰(8.62%,33例)、失眠(7.31%,28例)、恶心(7.05%,27例)、腹泻(6.79%,26例)和黄痰(6.27%,24例)为最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9个变量聚为3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湿阻肺脾、湿热内蕴和湿热化燥的病机。COVID-19患者后期(373例)症状以苔腻(50.94%,190例)、乏力(39.41%,147例)、咳嗽(37.80%,141例)、舌红(33.78%,126例)、气喘(32.17%,120例)、虚汗(23.86%,89例)、口干(22.79%,85例)、纳差(20.11%,75例)、大便不畅(19.30%,72例)、口苦(15.01%,56例)、白痰(10.72%,40例)、心悸(8.31%,31例)和苔少(8.04%,30例)为常见症状,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3个变量聚为2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气阴两虚兼余湿未清和肺脾气虚兼余湿未清的病机。结论 COVID-19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呈现由表入里、由湿化热、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变化,症状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辨治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56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和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特点,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56例患者中,寒湿郁肺证101例(13.4%),湿热蕴肺证239例(31.6%),疫毒闭肺证18例(2.4%),肺脾气虚证195例(25.8%),气阴两虚证203例(26.9%);其中位病程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1 d) < 湿热蕴肺证(22 d) < 疫毒闭肺证(27 d) < 脾肺气虚证(33 d) < 气阴两虚证(36 d)。证候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患者中湿热蕴肺证的比例低于≤ 65岁患者[22.4%(69/308)vs 37.9%(170/448)],肺脾气虚证[30.2%(93/308)vs 22.8%(102/448)]和气阴两虚证[34.1%(105/308)vs 21.9%(98/448)]则正好相反(P<0.01)。证候分布与COVID-19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P=0.01,P<0.01),寒湿郁肺证在病情轻者(轻型+普通型)[14.1%(86/612)]中相对多见,疫毒闭肺证在病情较重者(重型+危重型)[6.2%(9/144)]中相对多见;寒湿郁肺证在疾病早期[26.2%(28/107)]常见,湿热蕴肺证在早期[43.9%(47/107)]、中期[42.0%(116/276)]均较常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在中期、后期占比较高[中期21.7%(60/276)、18.1%(50/276),后期31.1%(116/373)、38.1%(142/373)]。结论 COVID-19患者证候偏热偏实,随病程进展因实致虚,其证候与患者年龄、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鼠情动态变化。方法夹夜法。结果家栖鼠鼠种构成简单,鼠密度由1991年的5.31%降至2005年的1.56%(2χ=76.41,P<0.01),褐家鼠取代小家鼠成为优势鼠种,鼠类保持了适宜的性比和较高的怀孕率,妊娠频度、繁殖指数,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结论在城镇居民区家栖鼠防治中,应加强鼠情监测,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面对教育的现代化,大学不仅要在办学规模、房屋建筑、仪器设备等硬件上保证最好,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内容、制度、师资队伍和教育观念等软件建设上达到领先地位。对于我们这样一所省属高校来说,正在面临本科教学水平的评估。所以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要协调发展,才能达  相似文献   
5.
居民区住宅区褐家鼠生物特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居民住宅区褐家鼠生物特征。方法:夹夜发。结果:褐家鼠7年平均捕获率为0.88%,高峰期在5~8月份。两性比接近1:1;75%的雄性鼠睾丸下降阴囊;雌鼠平均怀孕率为22.03%,以春季最高;平均胎仔数6.4。结论:我市城区居民住宅区褐家鼠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保持了较强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鼠类呈季节性消涨,其消涨特征多用额数来描述,但不能确定鼠类消涨高峰的集中时点和时段。本文采用圆形分布法对某市城区居民住宅小家鼠消涨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圆形分布是将小家鼠捕获时间转换成角度计算平均角,用平均角表示小家鼠消涨的集中方向,用平均角95%可...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应用密切值综合评价法对蝇密度指数进行综合评价 ,从一个侧面反映蝇类防制工作质量的优劣。1 资料与方法1.1 本文所用原始数据为我站 1992年——— 2 0 0 2年对营业食堂、农贸市场、垃圾点、食品加工厂、居民院户连续 9年的蝇密度监测资料 (表 1)。  表 1  1992 - 2  相似文献   
8.
女,72岁.主因间断气促30 a,伴发作性喘憋4 a,加重4 h入院.患有高血压病史30 a,最高达170/110 mm Hg,未正规服药治疗.30 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活动时明显,休息后5~10 min缓解,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有心脏杂音,未能明确诊断,不影响日常的体力活动.以后反复多次发作,未予特殊处理.10 a前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约2~5 min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9.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必将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有效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企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不懈努力、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患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2例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发作快室率心房颤动患者,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量3mg/kg,10~15min内注入,后以维持量1.0~1.5mg/min静脉泵入,如15~30min未转复,且室率仍快的患者追加一次胺碘酮1.5mg/kg,一旦转复窦性心律根据病人情况改用口服胺碘酮或停用。结果:患者负荷量内均未转复窦性心律,当累积量达210~450mg时19例(86.36%)患者转复窦性心律;达550~700mg时3例(13.63%)患者转复窦性心律,总有效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小于推荐剂量(5mg/kg)胺碘酮静脉注射并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转复急性发作房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