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肺运动试验包括心电图负荷试验和气体代谢分析两部分。前者早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近几十年电子和电脑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对受试者的呼出气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这就使得可以对运动中的受试者进行气体代谢分析,从而能定量反映心脏储备功能。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临床上的研究才得以重视并逐渐增多,但大多是研究报道,并未成熟地应用于临床,一些心肺等疾病对运动的反应特点未得到足够认识,国内的研究更少。为此,我们对正常成人及患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目的是建立我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移动电话微波辐射对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移动电话(MP)微波辐射对使用者脑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文通过MP使用者(95人)与非MP用户(60人)的比较,采用神经电生理的方法定量评价MP使用者脑电图的异常改变。结果MP使用者如果每日平均接触微波辐射剂量0.3~3W/(m2·h),脑电图异常总检出率12.6%,使用5年以上异常总检出率18.2%;脑电图改变特征表现α节律交叉较差,调节欠佳,有散在的低、中幅慢波即θ波和δ波。结论MP微波辐射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使用者脑电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家虽已明令禁用氟乙酰胺 ,但人畜中毒时有发生。现将我们收治的 43例氟乙酰胺急性中毒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 临床资料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男 1 6例、女 2 7例 ,年龄1 2~ 67岁 ,均系经胃肠道中毒 (误服 2 1例、自服 2 0例、被他人投毒 2例 ) ,轻度中毒 1 7例、中度中毒 1 8例、重度中毒 8例 ,1~ 6h内发病 ,临床表现见表 1。表 1  43例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体征例数体征例数恶心 38肢体阵发性抽搐 2 8胸闷 37躁动 2 8乏力 36易兴奋 2 3呕吐 35膝腱反射亢进 2 3头晕 30踝阵挛 2 3头痛 2 8意识模糊 18心悸 2 1脉搏增快 10食…  相似文献   
4.
服癫痫丸引起重度亚急性铅中毒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24岁。因腹绞痛、恶心呕吐两个月,黄疸,精神恍惚两周,于1988年4月7日收入院。患者自幼患癫痫,近几年发作频繁。两个月前服用癫痫丸偏方,每日早晚各服一丸,共服用两周。服药7天后出现恶心、食欲下降、齿龈发黑。20天后出现腹部脐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多项诱发电位评估职业中毒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职业中毒患者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肋间体感诱发电位(ISEP)、肌电图(EMG)检测,同期作相关检查。结果职业中毒男性患者MEP上下肢皮层脊髓和女性左上肢、右下肢皮层和左下肢脊髓潜伏期(PL)较正常人有显著改变(P均<0.05),尿中重金属浓度与诱发电位(EP)异常显著相关(γ="0.284;P<"0.05)。结论诱发电位技术是评估职业中毒伴中枢及周围神经中枢损害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急性重度砷化氢中毒的血浆置换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砷化氢(amine,AsH3)是一无色、略带大蒜味的剧毒性气体,可致急性溶血及肾脏等多脏器损伤,死亡率高。血浆置换(PE)治疗AsH,中毒国内外罕见报道,我院近期采用PE治疗重度AsH,中毒病人,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二氧化碳( CO2)中毒大鼠应用高压氧吸氧、高浓度和低浓度常压吸氧3种不同氧疗方式治疗对血清酶学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CO2染毒组(B组)、染毒后高压氧治疗组[压力为2个大气压(ATA),氧浓度100%](C组)、染毒后高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氧浓度50%)(D组)、染毒后低浓度常压吸氧治疗组(氧浓度33%)(E组).给予吸入CO2气体制作急性CO2中毒大鼠模型,染毒后分别给予不同方式氧疗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钾、血钠、血氯水平.结果 B、D、E组CTN Ⅰ、CK、AST水平高于A组(P<0.05);C组与A组比较CTN Ⅰ、CK、AS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和E组血钾水平高于A组(P<0.05);A与C组血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和E组血钠和血氯水平低于A组(P<0.05);C与A组比较血钠和血氯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CO2中毒大鼠高压氧治疗对于改善血清酶学的升高和纠正电解质的紊乱与其他氧疗方式相比,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小功率微波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波是指 30 0MHz~ 30 0GHz(波长 1m~ 1cm)的电磁辐射 ,分为连续波和脉冲波。据国内有关微波作业场所现场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微波作业工人接触微波功率比较小 ,绝大部分作业的微波漏能为几十至几百微瓦每平方厘米 ,实际危及人体比较大的是小功率微瓦级[1] 。本文就此对国内研究进展作综述。1 神经系统及行为影响微波作用于人大脑皮质 ,引起大脑中Ca2 流出量的变化而致皮层功能弱化 ,导致神经衰弱症候群[2 ] 。浙江医科大学、北京医学院对 30 6人受 2 0 0 0mW /m2 微波辐射作业人员进行调查 ,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  相似文献   
9.
多项诱发电位对职业中毒神经损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多项诱发电位评估职业中毒神经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7例职业中毒患进行运动诱发电位(MEP)、体感诱发电位(SEP)、肋间体感诱发电位(ISEP)、肌电图(EMG)检测,同期作相关检查。结果 职业中毒男性患MEP上下肢皮层骨髓和女性左上肢、右下肢皮层和左下肢脊髓潜伏期(PL)较正常人有显改变(P均<0.05),尿中重金属浓度与诱发电位(EP)异常显相关(r=0.284;P<0.05)。结论 诱发电位技术是评估职业中毒伴中枢及周围神经中枢损害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劳动者在工作中接触化学毒物,恰好又具有周围神经受损的临床症状,职业病诊断医师往往仅凭患者的主诉及个别神经-肌电图的改变,便诊断为化学物中毒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对于神经受损的病因是化学物中毒还是临床其他原因没有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引发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纠纷。在实际工作中,鉴别诊断往往涉及临床专科疾病的诊断,这使得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体制和机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对1例职业病诊断鉴定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技术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