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灌注成像(MSCTPI)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37例经临床证实的脑梗死病人行CTA和MSCTPI检查,发病时间16-78 h。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确定低灌注的区域,计算低灌注梗死区域的总数。应用曲面重建法(CP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 IP)观察血管整体形态,根据颈动脉狭窄率及粥样斑块的CT值进行分组。结果37例患者中,颈动脉正常组5例,轻、中、重狭窄组分别为17、11、4例;钙化斑块组13例,中、低等密度斑块组10例。中、低密度斑块组低灌注区域[(4±2)个]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2±1)个]与钙化斑块组[(3±1)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狭窄率同3种密度斑块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A联合MSCTPI不但可以清楚地观察颈内动脉的血管形态变化,同时还可获得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混合型Le Fort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6-2006-06经临床证实的38例混合型Le Fort骨折.使用GE Lightspeed pro 16层螺旋CT扫描仪,应用容积重建(VR)及多平面重建(MPR)进行后处理.结果 38例混合型Le Fort骨折中,10例为Le FortⅠ型 Le FortⅡ型骨折(26.3%),21例为Le FortⅡ型 Le FortⅢ型骨折(55.3%),7例为Le FortⅠ型 Le FortⅡ型 Le FortⅢ型骨折(18.4%).VR能三维再现混合型Le Fort骨折类型,MPR可显示骨折的细节.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VR和MPR重建,能清楚、准确、立体地显示Le Fort骨折部位和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螺旋CT灌注成像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50例食管癌患者行多排螺旋CT灌注扫描,分析食管癌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与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50例食管癌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62%(31/50),阴性表达率为38%(19/50),MVD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值与MVD呈正相关(P<0.05),BV及PS值与MVD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MTT值与MVD无相关性(P>0.05);PS值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BF、BV及MTT与VEGF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食管癌CT灌注成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体的肿瘤血管生成状况。  相似文献   
4.
泰安市部分在校大学生结核病健康干预活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符合驻泰高校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方法。[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驻泰3所高校1 481名大一新生,分别开展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等3种不同形式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活动,并在健康促进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促进干预前调查1 472人,总知晓率为52.06%,健康促进干预后共调查1 468人,知晓率为73.67%(P<0.01);农业大学、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干预前知晓率分别为51.91%、52.06%、52.22%,干预后知晓率分别为94.94%、82.84%、70.78%,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各学校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措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知识竞赛、专题教育课、发放宣传单等是高校结核病健康促进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知识竞赛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组、研究组分别收集初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780例、1 089例,应用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两组检测结果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组与研究组应用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9.74%(232/780)、31.68%(345/1 089)(χ2=0.7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项质量指标合格率均较高,分别为痰细胞(94.10%~94.21%)、痰膜大小(98.72%~98.99%)、厚薄(95.64%~96.14%)、染色(93.72%~94.49%)、痰膜脱落(97.18%~97.43%),两组痰涂片5项质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说明应用组与研究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模型涂片法检测抗酸杆菌,实现了涂片标准化,提高了制片质量和阳性检出率,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实用性强,简单易行,特别适合于基层实验室应用。  相似文献   
6.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等。属中医咳嗽、喘证、哮证、肺胀范畴,临床以咳嗽、气喘、胸闷胀满、痰多、心慌气短为主证,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整复病例的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搜集近两年经结肠注气整复的小儿肠套叠300例,成功276例,失败24例,回顾分析肠套管的主要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①肠套叠患儿在4个月-2岁男孩中多发,多数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②腹部平片有软组织肿块影或不全性肠梗阻表现的可提示本病。③空气灌肠整复复位率高,复位率同发病时间、套叠类型、套入浓度密切相关。结论:结合临床及X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严格气灌肠适应症、禁忌症,从而正确选择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太极扇对社区中老年女性血脂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太极扇运动对社区中老年女性血脂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参加的中老年女性80人,随机分为安静组和太极扇组。测定实验前后血脂指标,做组内前后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太极扇组实验后CHO、TG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LDL-C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太极扇运动使中老年女性血脂得到有效改善,对提高心血管的机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内动脉血管成像(MSCTA)及脑灌注成像(MSCTPI)对早期缺血性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经临床证实的早期脑梗死患者行MSCTPI及MSCTA检查.通过灌注分析软件生成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三种参数的函数图像.MSCTA的扫描数据运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重建颈内动脉.结果:24例患者中,1例MSCTPI检查表现为过度灌注,5例表现为延迟灌注,1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灌注不足,2例灌注正常.MSCTA发现24例患者48支颈内动脉中,40支有动脉管壁钙化斑块,37支颈内动脉可见到软斑块.其中32支颈内动脉呈不同程度的狭窄,5支颈内动脉闭塞,11支血管无狭窄.22例在常规CT及MRI图像上为中及大体积梗死(>5 cm3)的患者,MSCTPI发现与梗死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且均比常规CT及MRI图像上病灶体积大,MSCTA显示颈内动脉呈中重度狭窄或闭塞.2例未发现明显灌注异常的患者,为小体积梗死灶(<5 cm3),MSCTA显示颈内动脉正常.结论:MSCTPI联合MSCTA可诊断早期缺血性脑梗死,并评价其血液灌注情况,同时还可客观评价缺血区颈内动脉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垂体瘤起源于腺垂体,约占颅内肿瘤的8%~15%[1].根据其生物学行为垂体瘤可分为非侵袭性垂体瘤(non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NIPA)与侵袭性垂体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s,IPA),一般认为IPA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2].IPA与术后复发率和病死率都有着重要关系[3],术前MRI检查可以判断垂体瘤是否具有侵袭性,从而指导选择手术方式和术后治疗措施.作者采用MRI诊断IPA患者28例,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