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殖健康检查的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情况,为宫颈癌早期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5月-2007年11月在深圳市罗湖区计列生育服务中心进行生殖健康检查的1 420例妇女,采用核酸分子快速杂交型技术进行21种HPV亚型感染筛查,并对结果呈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结果 HPV总感染率为15.21%(216/1420),21种型别均被检出,感染占前三位的是HPV16,HPV58,HPV52.HPV感染高峰年龄在30~35岁(4.15%).216例HPV阳性者中亚临床感染及相关肿瘤感染占81.41%.结论 对HPV阳性者进行严格的宫颈癌筛查是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的重点,社会因素对HPV的筛查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输尿管间嵴肥厚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经膀胱镜检查证实为输尿管间峭肥厚的患者,分析其MRI表现。结果12例MRI表现为,膀胱三角区上缘两侧输尿管膀胱入口之间膀胱壁增厚并向膀胱腔内突出,T2WI序列信号比正常膀胱壁稍高,增强后与正常膀胱壁信号一致。位置不随体位的改变而移动,可随着膀胱尿量的增多而变薄。结论MRI对输尿管间峭肥厚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芳  韩定英  吴洁  邹超英  周立晓 《中外医疗》2012,31(32):59+61-59,61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中心于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对402例宫颈病的患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对阴道镜图像异常的133例患者取活检。结果阴道镜图像异常的133例患者中.阴道镜诊断正常或慢性宫颈炎7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56例,病理确诊正常或慢性宫颈炎84例,CIN49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阴道镜检查对CIN诊断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5.71%,假阳性率为14.29%,假阴性率为10.20%,诊断符合率为87.22%。结论阴道镜检查与病理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在阴道镜下对可疑部位活检,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B超监测早早孕人工流产2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监测下早早孕人工流产的可行性。方法 对妊娠 6周内患者 2 36例 (观察组 )和妊娠 6~ 1 0周患者 2 5 6例 (对照组 )均在B超引导下进行负压吸宫。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吸出物重量、术后流血时间并随访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 4min ,出血量为 1 0 4ml,吸出物重量为 1 5 9g ,术后阴道流血平均 3d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吸出物重量、术后流血时间分别为 7min ,31 6ml,2 9 8g ,5d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两组完全流产率均为 1 0 0 %。观察组术后 1个月月经恢复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B超监测下早早孕人工流产效果满意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模型,测试宫内节育器( IUD)与常规医用磁共振( MR)的相互影响,以期确定使用IUD的对象能否进行MRI检查。方法将磁性与非磁性纯铜IUD,分别放置于测试模型上,在0.4 T、1.0 T、1.5 T、3.0 T MR机上测试IUD各点的平移力和扭力。结果磁性金属IUD在0.4 T永磁MR圈内中心磁力最强,平移力最强,力的方向指向圈内中心,与机器是否扫描无关,未能测到扭力。在1.0 T、1.5 T、3.0 T超导型MR外圈平移力明显,近圈缘最高,未测到扭力,圈内保持磁性平衡,合力为零,平移力与扭力为零。非磁性金属铜IUD不存在平移力和扭力。以上数据与机器是否扫描无关。结论金属磁性IUD的位置变化是在进入检查室及进入检查腔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是在扫描中产生,在扫描中并无扭力产生;非磁性纯铜IUD在常规医用MR测试无平移力和扭力,检查时不存在受磁力牵拉引起的移位、出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预测药物流产不全的指标,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方法 对使用药物终止妊娠的196例健康妇女,在孕囊排出后当天使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着床部位的血流信号和该部位螺旋动脉阻力指数(RI)值,追踪其药物流产结局,进而选择早期预测药物流产不全的指标.再对358例药物流产妇女经检测孕囊排出后超声表现获得流产不全高危者60例,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药物流产不全高危的影响因素.结果 196例研究对象中不完全流产29例,其孕囊排出后当天着床部位仍显示明显的血流信号,27例RI值≤0.6.孕囊排出后RI值≤0.6提示药物流产不全高危的准确率为96.43%.药物流产不全高危病例的存在与产次、人工流产次数、胚芽情况及盆腔炎症病史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孕囊排出后着床部位呈现RI值≤0.6的血流信号可预测药物流产不全的发生,此高危情况的存在与产次、人工流产次数、胚芽情况及盆腔炎症病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依靠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对待孕夫妇进行优生优育综合性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对随机抽取的辖区1 035对已婚待孕夫妇(研究组)进行为期3年的优生优育综合性教育,分析连续3年来该组成员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和计划生育服务满意度的变化,并将第三年的调查结果与同期未参加研究的1 000对已婚未孕夫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优生政策知晓率逐年提高,3年的结果分别为43.87%、58.84%和74.20%(P<0.05);第三年度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优生政策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托计划生育网络综合性教育的模式可有效提高待孕夫妇优生优育知识和国家优生政策的知晓率,提高其对计划生育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置入后近期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1)观察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IUD)与吉妮IUD的临床使用效果;(2)比较吉妮致美IUD与吉妮IUD置器后近期出血情况。方法:随机分组在B超监测下放置吉妮致美IUD 517例,吉妮IUD 508例,分别于置器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记录病史、放置IUD手术时及术后随访情况,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吉妮致美IUD、吉妮IUD的带器妊娠率分别为1/510(0.2%)和3/501(0.6%),P〉0.05;置器后1、3、6个月随访吉妮致美IUD月经量增多、月经期延长发生情况均明显低于吉妮IUD(P〈0.05);置器后3、6个月因出血所致的IUD终止率吉妮致美IUD明显低于吉妮IUD(P〈0.05)。结论:吉妮IUD和吉妮致美IUD均为避孕效率较高的宫内节育器;吉妮致美IUD能明显减少置器后近期出血的发生及因出血所致的IUD使用终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样改变妇女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宫颈糜烂样改变妇女211例为观察组,选择宫颈光滑者60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HPV感染情况。结果宫颈糜烂样改变的妇女HPV感染率为15.17%,宫颈光滑的妇女HPV感染率为16.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糜烂样改变不会增加宫颈HPV感染的机会,提示宫颈糜烂样改变与HPV感染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0.
B超监测下吉妮和TCu 380 A宫内节育器5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①多中心观察B超监测下放置吉妮和TCu380A宫内节育器(IUD)并随访12月的临床效果;②探讨吉妮IUD近期脱落的原因。方法:随机分组并在B超监测下放置吉妮IUD289例,TCu380AIUD303例,术后1、3、6、12月定期妇科及B超随访,记录受试对象病史、术时和术后情况,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以生命表方法统计结果并行显著性检验。结果:①术后疼痛症状发生情况TCu380AIUD组明显高于吉妮IU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6、12月随访月经紊乱以TCu380AIUD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术后6月、12月生命表结果提示吉妮IUD组因出血和疼痛的终止率较TCu380AIUD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子宫后位者易发生带器妊娠,脱落与月经量及置器医生放置IUD质量有关。结论:吉妮IUD的避孕效果与国际推荐使用的TCu380AIUD一致,置器后出血和疼痛副反应少于后者。引入B超监测IUD放置过程对杜绝放置的不安全隐患有重要作用,也是在监控和验证放置IUD质量、年轻医生的培训过程及基层推广应用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