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探讨PPH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1—2013-12间实施PPH术治疗的384例重度痔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尿潴留81例(21.1%),肛门疼痛需用止痛剂165例(42.9%),术后原发性出血4例(1.1%),术后继发性出血7例(1.8%),肛门残留皮赘或仍有轻度痔核脱垂18例(4.7%),肛门狭窄2例(0.5%),直肠阴道瘘1例。随访10~30个月,有2例再次入院行痔切除术。结论 PPH术虽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仍需进一步规范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预防及处理。结果 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23.0%),死亡1例(1.8%)。认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高难度手术,手术经验、精细操作和围手术期监护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胆囊癌的临床资料,总结胆囊癌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胆囊癌生存率的方法。结果:72例胆囊癌中,按照Nevin分期,Ⅰ期12例,Ⅱ期17例,Ⅲ期17例,Ⅳ期16例,Ⅴ期10例。1、3、5年生存率Ⅰ均为100%,Ⅱ期为100%、71%、41%,Ⅲ期为50%、29%、12%,Ⅳ期为28%、14%、0,Ⅴ期者均未超过1年。提示: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是提高胆囊癌生存率的关键。Ⅰ、Ⅱ期胆囊癌患者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率,对有高危因素的胆囊结石及隆起样病变患者,应行预防性胆囊切除。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kB活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NF-κB的活化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四氢化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脂治疗(SAP PDTC)组。术后分批行下腔静脉采血后处死,取胰腺和回肠末段组织。偶氮显色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改良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D-乳酸;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回肠黏膜NF-κB的活化。结果:SAP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则随发病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较SO组差异显著(P<0.05)。PDTC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较SAP组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SO组回肠黏膜少见NF-κB活化的细胞。而SAP组术后1 h即出现大量核内NF-κB P65染色阳性细胞,3 h时最多,较SO组差异显著(P<0.05)。PDTC治疗组NF-κB活化细胞明显少于SAP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NF-κB作为一多种炎症因子基因的转录因子,在SAP时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在术前1天及术后第14天测定48例胃癌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的浓度,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胃癌患者术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术后尽管有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及CA19-9检测对评估胃癌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从细胞水平探讨乳腺癌耐药机制,以期为选择化疗方案提供参考,获得更有效的化疗效果。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癌的主要耐药指标GST-π、TOPOⅡ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分期进行研究。结果 (1)乳腺癌中GST-π表达率为63.6%(28/44),临床Ⅲ期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I、Ⅱ期。(2)TOPOⅡ表达率为47.7%(21/44),临床Ⅲ期表达率显著低于I、Ⅱ期。(3)TPOPⅡ与GST-π表达关系间无明显相关性,说明它们各自的表达从不同方面对肿瘤耐药起作用。结论 在乳腺癌化疗药物选择时,联合检测GST-π、TOPOⅡ的表达具有指导作用,对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胆道结石术后残留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肝胆管结石是较常见的疾病,目前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残余结石难以避免,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进步,诸如肝内1~3级胆管的切开、显露、整形、大口胆肠吻合,以及肝部分切除术的应用等,使得残余结石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术后残余结石率仍达30.25%[1]。我院自2004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对胃癌诊断的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126例胃癌患者(其中Ⅰ~Ⅱ期32例、Ⅲ期57例和Ⅳ期37例)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CAi25和CA72-4水平;用13C-UBT测定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并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 126例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胃泌素、CA125和CA72-4水平较60名正常对照者均明显升高(t分别为3.125、3.519、3.788,P均<0.01),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而增加;血浆瘦素水平较60名正常对照者明显降低(t=3.524,P<0.01),并随疾病的严重程度不断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种肿瘤标志物中CA72-4水平变化最明显.126例胃癌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为84.9%,其中,Ⅰ~Ⅱ期、Ⅲ期和Ⅳ期胃癌患者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46.9%、89.5%和89.2%;60名正常对照者HP感染的阳性率为15.0%.结论 通过对126例胃癌患者血浆中胃泌素、瘦素、CA125和CA72-4水平的分析表明,血浆中的CA72-4水平诊断胃癌为最佳,其次为瘦素、CA125及胃泌素.因胃癌与HP的关系密切,故尽早使用13C-UBT测定HP感染和治疗HP感染者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腹及肛门内括约肌切除术(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的直肠癌根治保肛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病灶下缘距齿状线不足2cm或距肛缘不足5cm的超低位直肠癌进行术前评估,经腹及肛门切除肛门内括约肌保肛术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了血清中铁蛋白(Fer)和CEA的考核.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仅有1例并发症,平均随访24个月,均无发现局部复发,所有病人术后6个月~1年肛门功能恢复满意,血清Fer和CEA亦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ISR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根治性保肛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GST -π的表达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并结合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及临床分期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GST -π及PCNA表达。结果 乳腺癌中GST -π表达为 63 .6% (2 8/44 ) ,临床Ⅲ期表达显著高于临床Ⅰ、Ⅱ期。PCN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为 72 .7% ,在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之间 ,差异显著 (P <0 .0 1 ) ;GST -π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CNA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联合GST -π检测 ,对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