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临床药师参与门诊开展疼痛综合评定的工作模式及其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临床药师未参与疼痛综合评定时在疼痛门诊就诊的7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由医师进行癌性疼痛评估),2018年4月至2018年9月临床药师参与疼痛综合评定后在疼痛联合门诊就诊的78例患者作为疼痛综合评定组(由临床药师参与疼痛综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2周后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结果:入组2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均较入组前明显改善,且疼痛综合评定组患者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用药依从性的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肿瘤专科医院临床药师参与疼痛联合门诊疼痛综合评定的工作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控制、疼痛对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清GPBB浓度是否可以成为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新西兰雄性兔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和实验组(36只)。对照组新西兰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实验组新西兰兔每次静脉注射阿霉素2 mg/kg,每周1次,根据实验周数不同,实验组分为4组,分别为1周组(8只)、2周组(8只)、4周组(9只)和8周组(11只)。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以及E峰和A峰比率。血清GPBB浓度测量采用ELISA方法。心肌光镜Billingham评分和电镜检查评价阿霉素心脏毒性。【结果】 8周组新西兰兔LVEF、FS和E/A比率均下降(P < 0.05)。4周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GPBB浓度[(30 ± 8)ng/mL vs (21 ± 8)ng/mL,P < 0.05];8周组新西兰兔GPBB浓度为(38 ± 3)ng/mL,显著高于其余各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P < 0.05)。光镜下4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比对照组、1周组和2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严重(P < 0.05);8周组新西兰兔心肌损害最严重(P < 0.05)。电镜下线粒体水肿或断裂可见于2周组、4周组和8周组新西兰兔。血清GPBB浓度与阿霉素累积剂量(r = 0.442, P < 0.001)和心肌损害程度(r = 0.467,P < 0.001)均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GPBB浓度可能是兔阿霉素心脏毒性较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钙蛋白(CaN)在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取鼠龄为6周的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约200~250 g,前期将大鼠随机分为两组(n=5):生理盐水组和CIPN模型组.CIPN模型组大鼠采用腹腔注射6 mg/kg奥沙利铂诱发其发生外周神经性病变(CIPN),于模型制备前2d及制备后的1、2、3、4、5、7、14 d,采用von frey细丝测定各组大鼠左后足机械痛缩足阈值(PWT),选择疼痛最高点作为实验点.正式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处理前)、CIPN模型7d组、CIPN模型14 d组.于模型制备后7和14 d,痛阈测定结束后,取L4-5段脊髓背角(DH)及背根神经节(DRG),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DH和DRG中Ca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DRG中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胶质细胞标志物植物凝集素(IB4)、CaN的表达.结果 CIPN模型组大鼠术后第2、3、4、5、7、14天的PWT均较生理盐水组的同时间点的PWT显著下降(P<0.05),且PWT在单次注射6 mg/kg奥沙利铂后的第7和14天到达最低点.在DH中,第7、14天CaN mRNA表达相较于对照组有所下调;在DRG中,第7、14天CaN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保持一致.在DH和DRG中,对照组中GFAP、CaN及IB4、CaN大量共表达,而在CIPN模型7、14 d组中共表达明显减少,且胞体形态发生变化.结论 奥沙利铂可能主要积累在DRG和DH中,对周围的神经造成损伤,诱导CaN表达下调,降低PWT值,导致痛觉的发生及感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七叶皂苷对大鼠化疗所致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实验SD大鼠分为3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七叶皂苷后处理组和对照组,6只/组。七叶皂苷预处理组的SD大鼠在CIPN造模前按照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注射7 d,注射1次/d;第8、10、12、14天腹腔内注射紫杉醇(2 mg/kg)。七叶皂苷后处理组的SD大鼠则先按照2 mg/kg腹腔内注射紫杉醇进行CIPN造模,于第1、3、5、7天注射;第8~14天按4 mg/kg予腹腔内注射七叶皂苷,注射1次/d。对照组的SD大鼠于第1、3、5、7天予紫杉醇腹腔内注射2 mg/kg,从第8天开始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1次/d,连续注射至第14天。分别于第4、7、10、14天检测大鼠机械痛撤足阈值和热痛撤足潜伏期;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Ⅱ和p62的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组大鼠机械痛和热痛阈值均升高(P<0.01);后处理组大鼠机械痛和热痛阈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预处理组大鼠脊髓LC3Ⅱ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升高,p62与对照组相比降低(P<0.05);后处理组大鼠脊髓LC3Ⅱ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62的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叶皂苷可能通过调节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缓解化疗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多巴胺及多巴胺受体D1(dopamine receptor D1,DRD1)是多巴胺受体家族成员之一,在癌症进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巴胺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分泌水平及DRD1对HCC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了多巴胺系统对HCC的作用,研究了DRD1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多巴胺代谢系统。采用微阵列分析、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检测DRD1的表达。构建了DRD1稳定敲除和过表达的细胞系。采用Transwell、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检测癌细胞的恶性表型。Western blot检测cAMP/PI3K/AKT/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CREB)信号通路。有研究证实了这一信号通路在纹状体神经元中被DRD1激活并参与了肿瘤进展。建立HCC异种移植瘤用于体内实验。结果多巴胺脱羧酶(dopa decarboxylase,DDC)水平升高及单胺氧化酶A(monoamine oxidase A,MAOA)水平下降引起多巴胺代谢失衡,导致HCC局部多巴胺分泌增加。多巴胺促进了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在HCC组织中DRD1表达水平升高,DRD1表达阳性与HCC患者预后差相关。DRD1的表达上调通过调节cAMP/PI3K/AKT/CREB通路,激活HCC增殖和转移的恶性表型,而DRD1下调则发挥相反作用。阻断DRD1逆转了多巴胺对HCC的作用。DRD1选择性拮抗剂SCH23390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抑制了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结论在HCC局部多巴胺分泌增加,并促进了HCC细胞的增殖和转移。DRD1对HCC进展起到促进作用,并在多巴胺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可作为HCC潜在的治疗靶点和预后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与舒芬太尼合用对宫颈癌根治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肠道功能恢复及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患者90例均分为3组.A组术后静脉镇痛舒芬太尼2 μg/kg+氟比洛芬酯200 mg.B组舒芬太尼4 μg/kg.C组舒芬太尼2μg/kg.3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3组维持量2 mL/h.单次负荷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3组术后6、12、24、48 h疼痛评分:用ELISA法测定术前、术后24 h、72 h细胞因子IL-6和TNF-a值,记录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术后各时间点C组VAS评分高于A组和B组(PA,C<0.05,PB.C<0.05).A组B组镇痛效果良好,两组VAS评分差异没有显著性(PA.B>0.05).A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比B组和C组的时间短,B、C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A,B<0.05,PA,c<0.05,PB,C>0.05).A组肛门排气时间比B组和C组的时间短,B、C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A,B<0.05,PA,C<0.05,PB,C>0.05).术后各组IL-6和TNF-a值相比术前水平明显升高.术后24 h、72 h A组IL-6和TNF-a值均低于B组和C组(PA,B<0.05,PA,C<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使用舒芬太尼镇痛效果良好,可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从而使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减轻围术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CT定位下肝癌微波消融术是治疗肝癌的微创手术方法,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是其常用的麻醉方法,该类手术麻醉深度判断仍以临床征象为主,缺乏客观有效的判断指标。本研究旨在探讨Narcotrend在肝癌微波射消融中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深度监测的应用。方法:选择肝癌患者40例,拟于CT定位下行肝癌微波消融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Narcotrend组,另一组为临床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Narcotrend组患者术中根据Narcotrend调节麻醉深度,Narcotrend值维持在D2~E0;临床组患者术中患者根据心率、血压及患者体动调节麻醉深度。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及术后患者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相对应时段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心率和血压均下降,与其他时段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患者异丙酚用量(460±30)mg,Narcotrend组患者异丙酚用量为(380±35)mg(P<0.01);Narcotrend组患者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