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为65.4%,氯氮平组显效率为68.2%。氯氮平药物副反应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结论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阿立哌唑疗效与氯氮平相似,但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瘢痕疙瘩患者进行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前,按照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评分,推断治疗效果,合理选择适应症.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本院皮肤科及外科门诊确诊的瘢痕疙瘩患者105例,按照温哥华瘢痕量表根据色泽、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进行评分,分为两组(A组0~8分,B组9~15分),采用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治疗后随访6 ~12个月,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在131例瘢痕疙瘩患者中,痊愈率48.09%;好转率51.91%;总有效率100%.其中A组剂量30.12±3.15Gy,痊愈率62.69%,不良反应发生率16.42%.B组剂量44.16±5.56Gy,痊愈率32.81%,不良反应发生率48.48%.经spssl6.0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瘢痕疙瘩患者进行90Sr同位素敷贴治疗前,按照温哥华瘢痕量表进行评分,根据量表评分来选择合适患者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且较为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根痛平胶囊和根痛平片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测定方法,监测生产企业续断投料情况。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水(27:73)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12 nm。结果 川续断皂苷Ⅵ在30~280 μg·mL-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 = 2 029.357 0 X + 3.688 5 ,R² = 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08%,RSD为1.01%。结论 该法简单准确,可用于测定根痛平胶囊和根痛平片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为根痛平系列制剂的质量标准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制定了川续断皂苷Ⅵ含量参考限度值,考察企业续断的投料情况,提示个别企业未投料或投料用续断质量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BH3-only蛋白家族中p53上调凋亡调控因子(PUMA)和与bcl-2相互作用的细胞死亡调解因子(BIM)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EnVision),检测PUMA和BIM蛋白在30例正常大肠黏膜、30例大肠腺瘤及14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UMA、BIM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及化疗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相关性.结果 PUM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4%,低于其在大肠腺瘤和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为96.7%)(x2=3.93、3.93,P<0.05).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明显低于其在大肠腺瘤组织中和正常大肠黏膜的阳性表达率(90.0%和96.7%)(x2 =8.42、13.29,P<0.01).PUMA蛋白与BIM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7,P=0.000).PUM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x2 =11.87)、浸润深度(x2=11.59)、淋巴结转移(x2=12.82)、TNM分期(x2=33.47)以及P-gp表达(x2=18.3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BIM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x2=16.19)、淋巴结转移(x2=14.95)、TNM分期(x2=52.66)以及P-gp表达(x2 =10.60)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类型以及GST-π表达无关(P>0.05).PUMA、BIM阳性表达者的术后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x2=6.10、27.60,P<0.05).淋巴结转移(RR=0.238)、TNM分期(RR=7.895)、PUMA(RR=1.691)和BIM蛋白的表达(RR =0.440)可作为结直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P<0.05).结论 PUMA、BIM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PUMA和BIM蛋白表达降低的结直肠癌患者病期晚、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徐烨  张红波  袁航 《疾病监测》2023,38(2):215-218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及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春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临床病例25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15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63例,非结核性肺炎72例),收集其T-SPOT.TB试验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R、细菌抗酸染色等实验室结果和最终诊断,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非结核肺炎患者T-SPOT.TB阳性率为4.17%,明显低于非活动肺结核患者T-SPOT.TB阳性率(82.54%)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T-SPOT.TB阳性率(85.22%);活动性肺结核组的血小板计数、PLR均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及非结核肺炎组。T-SPOT.TB、PLT、P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SPOT.TB联合PLT、PLR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灵敏度为63.30%,特异度为86.50%。结论 T-SPOT.TB联合PLT、PLR有助于鉴别诊断活动性肺结核与非活动性肺结核,为临床提供是否抗结核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针对当前职称评审工作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要求,介绍了我校近年来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的改革与实践,对于完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工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彦  王书莲  袁航 《护理研究》2005,19(18):1627-1628
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之一[1],我院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日本Otympns,PSD—20型高频电凝圈套术治疗肠息肉病人47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总结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7例肠息肉的病人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20岁~74岁;临床症状以便血为主,伴腹痛、腹泻、便秘或排便不规则等。单发息肉29例,多发息肉18例;息肉分布部位及个数:直肠21个,乙状结肠13个,降结肠12个,横结肠8个,升结肠9个;息肉直径:10 mm~15 mm 33个,16 mm~20 mm 18个,21mm~25 mm 10个,25 mm以上2个(1个约40 mm×50 mm大小,为分叶状广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组织间种植治疗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搜集整理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对26例头颈部癌术后或放化疗后复发或转移患者行植放射性^125I组织间种植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每例种植粒子12~54颗,中位数23颗。术后未发生出血、感染、粒子移位等严重并发症。28例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局部控制率术后3个月为54%(14/26),6个月72%(18/25),12个月47%(11/23),2年37%(6/16)。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种植治疗头颈部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其近期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高频电凝圈套切除肠息肉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  王书莲袁航 《护理研究》2005,19(8):1627-1628
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有效方法之一,我院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日本Otympns,PSD-20型高频电凝圈套术治疗肠息肉病人47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护理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在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前瞻性收集低位直肠癌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采用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32.32±14.92)vs(154.73±17.65)min,P=0.000];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299.93±56.49)vs(365.24±68.94)ml,P=0.000)];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57.42±5.84)vs(61.85±7.40)h,P=0.002];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2.54±2.76)vs(14.75±2.10)d,P=0.000]。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肺炎、下肢动静脉血管血栓、切口感染、吻合口瘘、肠梗阻、2年复发率和死亡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拖出式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有助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