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及肝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4在三峡大学中药药理国家二级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8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组72只。在造模过程中死亡30只,造模6周末随机取2只检测造模成功后,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2只、益舒软肝丸0.4g/kg组10只、益舒软肝丸0.8g/kg组9只、益舒软肝丸1.6g/kg组9只。②实验方法:采用四氯化碳油剂、高脂低蛋白食物复合因素造肝硬化模型。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只)灌服,治疗组给予益舒软肝丸的混悬液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③实验评估:观察动物的饮食、活动、毛色、死亡等情况。于实验末称动物体质量及全肝、脾脏湿质量,计算脾指数和肝脏指数。取部分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另取部分血清按放射免疫试剂盒方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和Ⅲ型前胶原水平。取肝左叶,制备切片分别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VG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结果:①大体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无死亡,营养状况良好。模型对照组大鼠毛质粗糙,消瘦,精神萎靡,动作迟钝,易激惹,个别老鼠趾甲易出血,死亡4只;益舒软肝丸0.4g/kg组死亡3只,益舒软肝丸0.8g/kg组死亡2只,益舒软肝丸1.6g/kg组死亡2只。②体质量和肝脏、脾脏脏器系数:模型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回升(P<0.05);模型对照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药各组肝脏、脾脏脏器系数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益舒软肝丸0.8g/kg组与正常对照组最接近。③肝功能各项指标:用药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胆碱酯酶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用药各组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其中益舒软肝丸0.8g/kg组降低血清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水平作用最明显。用药各组羟脯氨酸含量也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P<0.05)。④组织学变化: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用药组组织切片显示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结论: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成功构建了大鼠肝硬化模型。益舒软肝丸有很好的逆转肝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逆转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5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B超变化。结果35例患者ALT、TB 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G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性升高(P<0.01);B超总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并可使6例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异常、肝脏缩小、实质回声增粗、脾大,门静脉增粗的患者治疗后肝脾大小及回声完全恢复正常,有使肝硬化形态逆转的表现。结论益舒软肝丸治疗肝硬化作用明显且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B6、C和E对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希君  陈超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5):1031-1032
草酸钙结石是泌尿系结石的最主要成分,尽管病因复杂,但草酸是影响其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维生素&、C和E可通过影响草酸的生成及影响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其中VitC在草酸钙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复杂,认为可通过转化为草酸促进结石形成,但存在争议。VitE可通过抗脂质过氧化损伤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VitB6可通过减少草酸生成来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益舒软肝丸逆转肝硬化的作用机理。方法:以CCL4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首先制备出肝硬化的实验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连续灌胃给药3个月。检查ALT、AST,A/G、CHE;HA、LN、PⅢNP、Hyp;SOD、MDA。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大鼠比,用药组组织切片显示汇管区有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假小叶结构;肝功能指标ALT、AST减少,A/G、CHE增加,肝功能有显著好转;HA、LN、PⅢNP、Hyp水平显著降低,肝纤维化程度降低;MDA水平降低。结论:说明益舒软肝丸有明显的抗肝硬化的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保护肝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35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肝功能、B超变化。结果:35例患者ALT、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A/G比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性升高(P〈0.01);B超总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1)。并可使6例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异常、肝脏缩小、实质回声增粗、脾大,门静脉增粗的患者治疗后肝脾大小及回声完全恢复正常,有使肝硬化形态逆转的表现。结论:益舒软肝丸治疗肝硬化作用明显且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本资料来源于湖北咸宁市中心医院。患者,女,36岁,因厌油、发热及尿黄2d于2013年2月3日入院。入院后检查:甲肝Ig M抗体阳性,其他嗜肝病毒(乙肝、丙肝、戊肝)抗体阴性,总胆红素85.8μmol/L,直接胆红素63.6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50 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741U/L,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427U/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IRE1α-JNK通路对早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模型作用。方法 将20只C57/B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空白载体组、IRE1α-shRNA组;饮食干预前空白载体组,IRE1α-shRNA组分别腹部肝区注射空白慢病毒载体和IRE1α-shRNA慢病毒载体。对照组小鼠正常饮食,其余组小鼠高糖高脂饮食诱导NAFLD。HE染色观察肝内脂肪变性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自噬相关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α-JNK通路蛋白、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自噬相关蛋白LC3Ⅱ、Beclin-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IRE1α-JNK通路激活,与空白载体组比较,IRE1α-shRNA组IRE1α-JNK通路被抑制。油红O染色显示与空白载体组比较,IRE1α-shRNA组肝脏脂肪变性加重。电镜观察提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组自噬相关结构增加,与空白载体组比较,IRE1α-shRNA组自噬相关结构减少。Western blot法检测提示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中肝组织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Beclin-1、LC3Ⅱ/Ⅰ明显增加, P62明显降低 (P均<0.05),注射IRE1α-shRNA慢病毒载体后Bax、caspase-3、P62蛋白表达均增加,而Bcl-2、Beclin-1、LC3Ⅱ/Ⅰ减少(P均<0.05)。结论 IRE1α-JNK通路通过调节自噬和凋亡对早期NAFLD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根据免疫学知识性强、抽象理论多、内容繁杂的特点,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又名生物类黄酮(bioflavonoids),可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黄烷酮等及其甙类,其结构特点是具有C6-C3-C6的基本骨架,即两个芳香环由一个成环或不成环的C3单元联结起来.它们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各个部位,尤其是花、叶部位,主要存在于芸香科、唇形科、豆科、伞形科、银杏科与菊科中.黄酮类化合物如此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而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活性[1-4].近年来,许多黄酮类化合物被证实对多种肿瘤细胞尤其对白血病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及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影响其细胞周期的分布或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5-7],而对正常人体细胞低毒或无毒.因此黄酮类化合物被认为是颇有应用前景的抗白血病药物.本文就黄酮类化合物抗白血病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舒软肝丸对肝硬化模型的逆转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4-10/2006-03在三峡大学医学院天然药物实验室完成。①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模型对照组12只、益舒软肝丸0.4g/kg组10只、益舒软肝丸0.8g/kg组9只、益舒软肝丸1.6g/kg组9只。益舒软肝丸由蛴螬、虻虫、冬虫夏草、水蛭、鳖甲、桃仁等中药组成,宜昌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制备,实验中用双蒸水配成混悬液。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CCL4复合因素法建立肝硬化模型。造模后,益舒软肝丸0.4,0.8,1.6g/kg组分别给予对应剂量的益舒软肝丸混悬液灌胃,1次/d,连续灌胃12周;并持续背部皮下注射CCL40.3mL/100g,1次/周,共12周。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同时间点灌服生理盐水1mL/只。③第12周末禁食12h后,大鼠麻醉后开胸,心脏采血,分离血清,-20℃保存。取左中叶相同部位制作病理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苦味酸酸性品红染色观察纤维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阳性表达总面积。余下肝脏置于塑料薄膜袋,迅速封口置于-80℃冰箱,制备肝组织匀浆,检测羟脯胺酸、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8只大鼠无死亡。造模后,模型对照组死亡4只,益舒软肝丸0.4,0.8,1.6g/kg组各死亡3,2,2只。①肝功能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舒软肝丸0.4,0.8,1.6g/kg组均可明显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3.66±1.00),(2.72±0.39),(2.98±0.84),(2.82±0.23)nkat/L;(11.00±2.18),(7.80±1.32),(9.56±3.09),(9.92±2.48)nkat/L;P<0.01或0.05],提高胆碱酯酶水平[(16.65±1.88),(16.94±3.37),(18.13±2.68),(20.31±4.11)nkat/L;P<0.05],白蛋白/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舒软肝丸0.4,0.8,1.6g/kg组均可明显降低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PⅢNP胶原水平[(132.67±40.31),(99.67±30.79),(96.63±36.04),(92.30±27.95)μg/L;(72.40±13.36),(60.87±12.30),(56.87±17.41),(59.63±6.29)μg/L;(41.34±6.40),(35.87±5.84),(31.57±11.13),(39.01±8.23)μg/L;P均<0.05]。③肝组织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舒软肝丸0.4,0.8,1.6g/kg组均可明显降低羟脯胺酸、丙二醛含量[(205.4±22.98),(162.25±17.37),(161.62±34.32),(152.09±24.60)pg/L;(16.56±3.87),(12.21±3.80),(11.87±3.14),(11.85±1.34)μg/L;P<0.01或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④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肝小叶结构清晰完整,未见纤维组织异常增生。模型对照组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纤维组织大量异常增生,形成假小叶。益舒软肝丸各剂量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有少量胶原纤维增生,未见假小叶结构。⑤肝组织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益舒软肝丸0.4,0.8,1.6g/kg组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阳性总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6.33±1.16),(6.28±0.88),(5.11±0.92),(5.83±0.96)μm2;(624.82±237.11),(282.48±139.28),(80.75±28.28),(246.29±155.65)μm2;P<0.01或0.05]。结论:益舒软肝丸具有明显的抗肝硬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改善肝功能。②降低丙二醛水平,减轻肝细胞损伤,逆转肝硬化病理形态结构。③下调肝硬化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胶原增生、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