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30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方法 以理疗、针灸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治疗前后对运动关键肌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评分。结果 ①30 例患者治疗前运动关键肌肌力评分平均:18 533±16 878;治疗6个月后评分平均:49.066 31.675。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②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③改善血液循环和神经营养治疗可减轻脊髓损伤的继发损伤,对促进康复有益。  相似文献   
2.
杜灵注射液对兔膝骨性关节炎TGF-β1水平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通过检测杜灵注射液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滑膜、关节软骨中TGF-β1水平的影响,探讨杜灵注射液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杜灵组和杜灵组。除空白组外均采用Hulth造模方法建立骨性关节炎模型。模型组膝关节注射生理盐水0.5ml,每周1次;对照组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0.5ml,每周1次;杜灵组注射杜灵注射液0.5ml,每周1次;杜灵组注射杜灵注射液0.5ml,每周两次。治疗8周后处死动物,采集滑膜、关节软骨标本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TGF-β1的含量,同时观察滑膜及关节软骨肉眼及光镜下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发生明显的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及滑膜炎性改变;杜灵组、杜灵组及对照组经治疗后,滑膜和关节软骨中TGF-β1的含量明显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杜灵组与杜灵组及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杜灵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肉眼及光镜观察治疗组滑膜和关节软骨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结论:杜灵注射液对兔早期骨性关节炎滑膜炎症及关节软骨退变有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TGF-β1的含量,从而促进软骨基质合成及抑制其分解,抑制滑膜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疗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PACS已成为现代医学放射学实践的重要部分。本文在对当今PACS存储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其设计需求,进而提出了从分级存储、数据保护到虚拟化存储的一系列解决方案,设计了PACS存储系统的整体架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测电针对铝中毒运动神经元病模型兔脊髓组织NGF表达的影响作用,探讨针刺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针药配合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铝中毒造模方法建立运动神经元病理模型。然后,针刺治疗组行穴位电针治疗;中药治疗组服用益髓汤治疗;针药配合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益髓汤治疗。治疗35d后处死大白兔,打开椎管,切取脊髓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采用原位杂交法测定脊髓组织的NGF—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脊髓组织中NGF—mRNA表达降低;而电针治疗组脊髓组织中NGF—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对脊髓组织NGF轰迭有促进作用.说明电针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医院临床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结合医院对围术期手术麻醉系统的具体需求,重点对基于HL7的数据交换子系统和麻醉临床信息子系统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对麻醉电子病历信息标准进行了探讨,该手术麻醉系统通过对自动手术麻醉信息管理过程提供提示、报警和量化评分功能实现质量控制,提高医院临床教学水平和手术效率与安全性。该系统的使用为医院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截瘫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排尿障碍、尿潴留、留置导尿等原因常常患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甚至肾功能不全而危及生命。因此对患者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进行膀胱功能的训练,尽早拔除导尿管,减少或避免泌尿系统并发症,是对截瘫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对32例外伤性截瘫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对膀胱功能康复的措施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53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预防乳腺癌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针刺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并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53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53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53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53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测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中P16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方法:将36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针刺治疗组(C),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A、B两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一次,不作任何治疗;C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行穴位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后,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固定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乳腺组织的P16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结构中P16表达明显;而针刺治疗组乳腺组织中P16明显轻于模型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p16表达有干预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对乳腺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电针配合益髓汤对铝中毒运动神经元病模型兔脑脊液中谷氨酸含量的影响作用,探讨中医药对运动神经元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针药配合治疗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铝中毒造模方法复制运动神经元病理模型。然后,针刺治疗组行穴位电针治疗;中药治疗组服用益髓汤治疗;针药配合组采用电针配合益髓汤联合治疗;35d后麻醉各组动物,枕大池穿刺抽取脑脊液,采用比色法测定脑脊液中谷氨酸含量水平。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脑脊液中谷氨酸含量明显升高;而电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针药配合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统计学处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和益髓汤对铝中毒运动神经元病模型兔脑脊液中兴奋性谷氨酸有抑制作用,提示电针和益髓汤对运动神经元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系统观察乳腺增生大鼠及针刺治疗后乳腺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特别是乳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探讨针刺对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与作用机理,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提供可靠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将45只健康雌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A)、模型组(B)、针刺治疗组(C)。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贾氏造模方法建立乳腺增生模型。模型组和针刺治疗组每日于大鼠后肢外侧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体重,1次/天,连续20天,继而改用黄体酮5mg/kg体重,1次/天,连续5天造模。空白对照组则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1次/天,共25天。A、B两组大鼠于第31天开始每日抓拿1次,不作任何治疗;C组大鼠在第31天开始针刺治疗。治疗30天后处死大鼠,肉眼观测乳房形态大小后,采集乳腺组织标本,分别固定后染色,光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造模成功,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而治疗组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趋近于正常组。结论:针刺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有抑制作用,说明针刺对乳腺增生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