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多孔钽颗粒修复犬颌骨缺损过程中的促进效果.方法 Beagle犬6只,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A)、bFGF+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B)、无干预组(对照组).术后4、8、12周各处死2只犬,行大体、X线、组织学观察及新生骨面积统计分析.结果 X线片示实验组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对照组12周后仍可见低密度骨缺损区域.甲苯胺蓝染色示术后8周及12周实验组B骨连续性及成熟度优于实验组A.术后4周实验组B新生骨形成面积明显大于实验组A(P<0.05),而8周末实验组A明显大于实验组B(P <0.05).结论 bFGF可增强多孔钽颗粒的骨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将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多孔钽颗粒复合,制备生物活性多孔钽修复材料,并观察该材料的促骨生长作用.方法 6只Beagle犬,建立下颌骨缺损模型共计36个,单侧3个骨缺损分别为单纯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对照组)、TGF-β1+多孔钽颗粒修复组(实验组)和无干预组(空白对照组).于材料植入后30、60、90 d处死动物,取下颌骨行大体观察、X线检测、甲苯胺蓝染色、四环素荧光标记检测、CD31相关抗原抗体染色.结果 30 d时实验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60 d时对照组新骨生成面积及新生微血管数目显著大于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90d时3个时间点成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1复合多孔钽生物材料具有高促骨活性,能加速多孔钽与周围骨组织的早期生物性结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白介素-15(IL-15)抑制剂对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健康SPF级 SD大鼠20只,制备ARDS模型后随机分为IL-15抑制剂组和对照组,抑制剂组经脑室注射IL-15中和抗体,再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测量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脑梗死区域内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抑制剂组脑梗死体积(P=0.01)、MAP2阴性脑组织相对面积(P=0.03)低于对照组,但2组神经功能评分(mNSS)无明显差异(P=0.09)。结论 ARDS背景下IL-15抑制剂可以降低脑梗死体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但未发现改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43岁。月经紊乱半年余,阴道流血20余天,于1998年5月4日入院。妇科检查:阴道见中等量流血,左侧附件可触及一6cm×5cm×4cm包块,边缘不规则,质稍硬,活动欠佳,压痛不明显,右附件稍增厚。未触及明显包块,B超提示:左卵巢肿瘤,大如6cm×7cm×7cm质中,活动欠好,轮廓不规则。手术所见:左附件大如6cm×7cm×8cm,呈实质囊性包块,活动度差,紧贴宫角,子宫稍大,表面光滑。右卵巢正常,右输卵管增粗大如3cm×5cm×2cm,质地中等包块。行左附件包块及右侧输卵管切除术。临床诊…  相似文献   
6.
电视现场直播技术在牙种植手术教学中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牙种植外科的兴起,种植手术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将电视现场直播技术用于牙种植手术教学,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教学为互动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血清白蛋白(PA)、碱性磷酸酶(ALP)、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联合诊断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7例ACI患者为ACI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50例为正常组。比较两组血清PA、ALP、HCY和sdLDLC表达水平及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ACI组血清ALP、HCY、sdLDLC水平高于正常组,PA低于正常组(P<0.05);血清ALP、HCY和sdLDLC水平在轻、中、重度梗死患者中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A在轻、中、重度梗死患者中表达水平逐渐降低(P<0.05);血清ALP、HCY和sdLDLC水平在小面积、中面积、大面积脑梗死中表达逐渐升高,PA表达逐渐降低(P<0.05);绘制血清PA、ALP、HCY和sdLDLC诊断ACI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662、0.729、0.745、0.760,联合检测的AUC为0.831。结论血清PA、ALP、HCY和sdLDLC联合检测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诊断价值,对判断脑梗死面积及梗死程度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密质骨厚度影响牙种植体稳定性的有限元固有频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有限元方法研究密质骨厚度对牙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建立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块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不同密质骨厚度对种植体颊舌向、轴向一阶振动固有频率的影响。结果:随着密质骨厚度由缺如逐渐增加至3.0mm,种植体颊舌向、轴向振动的固有频率值均逐渐增加,其中颊舌向固有频率最大增幅达97.61%,而轴向固有频率最大值仅增加了11.06%。结论:种植体周密质骨厚度主要增加了种植体颊舌向稳定性,而对种植体轴向稳定性的增加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17岁人群先天性心脏病(CHD)的现状分析和分布特点.方法: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 17岁儿童、青少年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玉树县4岁~17岁人群CHD患病率为3.16‰,男1.19‰,女3.36‰.男女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 <0.005),在CHD类型上,患病率房间隔缺损(ASD)最高,为1.44%,占总患病人数的45.46%,其次为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及其它.不同年龄段CHD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4岁~17岁人群CHD分布存在性别差异,其中ASD患病率最高,占总患病人数的45.46%.  相似文献   
10.
前牙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牙龈软组织指标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种植体即刻种植修复临床效果及美学意义。方法  18例患者 18枚Camlog种植体在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临时冠修复 ,对种植体成功率及周围牙龈附着水平进行观察 ,6个月后永久冠修复。结果  12个月时所有种植体都发生了骨结合现象 ,牙龈变化平均为 0 .75mm ,在允许范围内。患者对种植即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 ,前牙美学区单牙种植体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相比在种植成功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组织学变化上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