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3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肝心宁对大鼠肝纤维化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并给予高脂低蛋白饲料、30%酒精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6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模型组15只,阳性对照组14只,肝心宁高剂量组14只,肝心宁低剂量组14只.6周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肝心宁高、低剂量组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α-SMA及TIMP-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MMP-13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肝心宁抑制大鼠肝纤维组织形成作用可能与其降低α-SMA、TIMP-1蛋白表达并促进MMP-1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斑秃的中医局部外治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秃的中医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外用和针灸治疗.本文对近几年中医外治法治疗斑秃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可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经疹系妇女月经前及月经期出现的皮疹,其皮损为多形性表现,可分为痤疮样、红斑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等多种形态.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经前或经期出现的皮疹中约70%以痤疮形式出现[1],许多临床医生将其误诊为痤疮,笔者跟随导师自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采用中药结合调周法配合净面方外治以痤疮表现为特征的月经疹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损伤共有的做出应答反应的结果,其中心环节是组织损伤后进行修复反应时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与沉积的不平衡。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进一步发展则可引起肝小叶改建,假小叶和结节形成,进入肝硬化阶段,甚至发生恶性转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提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可能逆转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统计治疗小儿湿疹的中药内服、外用方剂,分析其临床常用药和用药规律,为小儿湿疹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统计2009—2014年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权威数据库中医药期刊收录的治疗小儿湿疹的相关文献,归纳中医药治疗小儿湿疹的用药规律与思路。结果:现代医家治疗小儿湿疹内治法用药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补虚药等为主;外治法以清热药、攻毒杀虫止痒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等为主;内外合治法以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解表药等为主。结论:在小儿湿疹的治疗中,用药频次超过10%的核心药物有24味,多归于脾胃表里两经,药性多寒、温,药味多苦、甘、辛、淡,功效以清热、利湿、解毒、健脾为主。  相似文献   
7.
吾师段渠教授,师从川派中医外科第四代传人艾儒棣教授,从事中医美容和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对治疗各种外科疾病尤其损美性疾病有独到见解,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化妆品皮炎的经验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正>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组成,主治蓄水证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其主治病机为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膀胱气化不利,水液蓄而不行得以用此方,临床上可用来治疗结石病,本篇主要以典型病案为例来分析五苓散在治疗结石病中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人工周期法配合外敷面膜治疗黄褐斑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褐斑是国内外医学及美容领域难治的损容性疾病,亦称"妊娠斑"、"蝴蝶斑"、"肝斑"、"黧黑斑"等。绝大多数发生于育龄期及更年早期妇女,在其颜面的颧、颊、鼻梁、额、上睑、眉弓上方或上唇等出现淡褐色至棕黑色斑片,平于皮肤、看得见、摸不着、洗不掉,与正常皮肤界线清晰,有相对的对称性,无痒痛感。笔者在跟随导师从2008-01~2009-  相似文献   
10.
常小东  段渠  张溯  李俊仪 《河南中医》2012,32(3):390-392
手足癣的主要病因是湿热虫毒,临床辨证一般为血虚风燥型与湿热漫淫型,治疗主要选择杀虫止痒、清热燥湿、养血润肤之剂,目前临床常用的中药复方剂型有醋剂、膏剂、水溶剂、酊剂、擦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