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27和CD28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分化表型。方法采集分离健康人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利用多种荧光标记抗体标记细胞表面分子,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 和CD4 T淋巴细胞表面CD27和CD28分子的表达。结果3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8 CD27 CD28 T细胞占CD8 T细胞(41.13±24.89)%,低于28例健康对照组的(71.93±14.47)%(P<0.05)。而CD8 CD27-CD28-T细胞占CD8 T细胞(42.16±10.9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9.16±5.24)%(P<0.01)。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CD4 CD27 CD28 T细胞(80.89±7.93)%和健康对照组(83.17±8.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中不同的亚群分化特征又有所不同,CD4 T淋巴细胞的分化表型仍然以CD27 CD28 早期分化表型为主,而CD8 T淋巴细胞中早期分化表型明显减少,晚期分化表型(CD27-CD28-)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利比里亚在防控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中,逐步构建形成一套相应的指挥协调体系。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批援利医疗队赴利执行埃博拉病毒病患者诊疗任务以来,积极参与并融入利比里亚埃博拉防控指挥协调体系。作者作为我军首位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医院院长,亲自参与了利比里亚埃博拉防控指挥协调体系相关工作。本文分析总结认为该体系具有应急组建、结构开放、实体运作、交互作用、利方主导等特点,在埃博拉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未来疫情防控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联防联控机制、改进援外实施策略、提高疫情防控能力、深化军队走出战略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雾化吸入疗法中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智清 《全科护理》2008,6(32):2944-2945
  相似文献   
4.
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11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10例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男62例,女48例,年龄1个月~3岁.其中1~6个月61例占55.5%;7个月~2岁39例占35.5%;>2岁10例占9%.入院时大多出现呼吸急促,喘憋明显,唇周发绀.明显三凹征,满肺哮鸣音,发作性呼吸困难,阵发性憋喘18例,伴心力衰竭12例.经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110例患儿全部治愈.住院天数最长14 d,最短4 d,平均9 d.  相似文献   
5.
儿科输液的特点是每组输液量小、组数多。由于输入过程中环节多、交接多,因此潜在的漏输、少输、输液未完错误拔针等护理隐患较多。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准确、有序的进行,减少护患纠纷。我科于2006年1月起对每一位患儿的输液卡进行数字编号管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胆管结石病情复杂,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发病率仍较高,传统开放手术作为其经典治疗方式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问题。近年来,为适应肝胆管结石发病早期化、区域化的特点,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方式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因其技术的局限性,对其进行规范显得尤为重要。多学科的联合诊治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尼尔雌醇对宫颈癌放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雌激素对宫颈癌细胞系具有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基础上,将尼尔雌醇应用于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病人,每月服药一次,每次5mg,并以同时期、同年龄、同期别、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放疗病人作为对照。本又结果显示,尼尔雌醇能提高治愈率,具有放射增敏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服药组病人的放射反应发生率并不降低,但持续时间较短。我们在尼尔雌醇的应用中偶然发现,尼尔雌醇可用于治疗直肠、小肠等部位的急性放射反应,尤其治疗小肠反应效果甚好。一次服用尼尔雌醇5mg,可治愈大部分小肠反应,减轻大多数直肠反应,尤其是较轻程度的直肠反应。尼尔雌醇还能改善个别病人的精神和食欲。我们的观察显示,将尼尔雌醇合并应用于宫颈癌放射治疗是安全的,并且常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10%水合氯醛是儿科常用镇静、止惊药物,临床上多采用直肠给药。传统的保留灌肠法为了避免药液残留管腔内,影响疗效,注药后需要再注人少量生理盐水冲洗管腔。护士在操作中要将注射器与肛管分离,在断开过程中,由于小儿哭闹、不配合,腹腔压力增大,易出现药液反流、肛管脱出等现象。鉴此,我们对常规方法进行改进,经临床应用200余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位全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狭窄的病因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位全肝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狭窄(intrahepatic biliary stricture,IBS)的发生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2月至2007年2月间收治407例次原位全肝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7例次原位全肝肝移植术后共发生IBS 22例(5.4%).所有患者均通过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和胆道造影获得诊断.供肝冷保存时间超过12 h(107例)、供受体ABO血型不符(13例)、术后肝动脉病变(5例)和原发病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91例)与肝移植术后IBS的发生显著相关(P<0.05),其IBS的发生率分别为10例(9.3%)、4例、3例和10例(11.0%).肝移植术中放置胆道外引流管可降低IBS的发生率(2.5%).22例患者采用药物、内镜、放射介入、胆道外科手术及再次肝移植等方法治疗,有效率为77.3%(17例),治愈率为45.5%(11例),IBS相关的病死率为22.7%(5例),与IBS相关的移植物失功发生率为41.0%(9例).结论 供肝冷保存时间过长、供受体ABO血型不符、术后肝动脉病变及原发病为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等4项因素是肝移植术后IBS发生的高危因素.胆道造影和MRCP是诊断IBS的重要手段.根据胆管树的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原位肝移植术后IBS患者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单中心生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肝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状态,探讨影响受者长期存活的因素.方法 对391例接受肝移植治疗的终末期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受者的基础疾病分类分别计算其存活率,并对随访期间原发疾病复发、死亡原因、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病种和时间分布等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影响移植后原发疾病复发和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 进入随访期的受者共有331例,随访时间8~120个月.良性终末期肝病受者术后1、3、5和10年总体存活率分别为86%、85%、83%和83%,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硬化与重型肝炎受者术后长期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术后1、3、5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96%、87%、87、%和87%,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分别为42%、26%、24%和24%,二者间同期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后总体肿瘤复发率为54.3%,符合和超出米兰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后肿瘤复发率分别为4.3%和72.7%(P<0.01),肿瘤复发是肝癌患者随访期主要的死亡原因,占所有死亡事件的95.5%.全组HBV再感染率为6.0%,且多存在HBV DNA的变异,调整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控制HBV再感染.胆道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1.8%,肝内胆道狭窄为主要表现形式(占56.5%),严重影响移植肝功能及受者生存质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相关性肾损害发生率为8.2%,早期发现和处理可避免进展为不可逆肾损害.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安全、有效手段,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有序随访管理前提下,肝移植受者可长期存活,且存活质量良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vival condition of the liver transplant recipients and determine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long time survival. Methods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he follow-up data of the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recipients during 1999-2009 was performed.The survival rate of different primary disease was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recurrence of the primary disease, mortality and morbidity was also analyzed. Results 331 recipients were follwed up. The follow-up duration ranged from 8-120 months. The 1-, 3-, 5-, and 10-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end-stage liver disease was 86 %, 85 %, 83 %, and 83 %, respectively.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long- term survival rate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 (HBV)-related cirrhosis and severe liver failure. The 1-, 3-, 5-, and 10-year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with HCC matching Millan criteria was 96 %, 87 %, 87 %, and 87 0%, while those of HCC exceeding Millan criteria were 42 % ,26 % ,24 % ,24 % rese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t the same period (P<0. 01). The total recurrent rate of HCC recipient was 54. 3 %, and that of HCC matching and exceeding Millan criteria was 4.3 % and 72. 7 0% respectively (P<0. 01 ). Tumor recurrence was the main cause of death of the malignancy. The HBV recurrent rate was 6. 0 0%, and all the cases were controlled by changing the antivirus regimen. The morbidity of billiary complication was 11.8 %, and intrahepatic biliary stricture was the most common type. CNIs-related renal impairment morbidity was 8. 2 % and the damage was reversible in condition of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 The LTx recipients can get long time survival with perfect quallity life under proper medical supervi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