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凋亡素基因序列重组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凋亡素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效率,增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两次PCR,以pcDNA-VP3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带Kozak序列(真核核糖体结合位点)的凋亡素基因VP3.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evTRE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凋亡素的真核表达载体pRevTRE-VP3,将该质粒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BamHI和XhohI进行酶切鉴定,将初步鉴定显示可能克隆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测序鉴定.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本研究合成的凋亡素基因与Noteborn报告的凋亡素基因序列一致,同源性为l 00%.在其起始密码子前添加了Ko zak序列的凋亡素基因已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RevTRE.结论:采用两次PCR法可提高表达效率的真核核糖体结合位点添加到凋亡素基因序列起始密码子前端,并构建成凋亡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2.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凋亡素原核表达系统,以制备抗原物质凋亡素融合蛋白。方法 通过PCR方法,以pcDNA-VP3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凋亡素VP3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凋亡素的高效原核表达栽体pET-DsbA-VP3,将该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中,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结果 转化有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VP3的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出现38300的目的蛋白条带。结论 凋亡素原核表达栽体pET-DsbA-VP3能高效表达出凋亡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检测22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运铁蛋白,同时测定凝血酶元时间、黄疸和白蛋白,分析TF与PT、TBil和ALB的相关关系,了解血清运铁蛋白(TF)与病毒性肝炎患者细胞损伤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腹泻病儿致泻病原学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腹泻病儿的致泻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取新鲜粪便做细菌培养,对纯培养或优势菌进行鉴定,病毒用RV-Ag ELLSA方法检查。结果:980例腹泻病儿中,查出病原504例(56.43%),检出病原体16种520株(53.06%),其中致泻菌403株,轮状病毒117株。结论:腹泻病儿中0-1岁婴幼占首位(67.14%)。各季度检出率差别不显著,以第3、4季度发病人数为多,病原菌以克雷伯氏菌为主,其次为HRV、枸橼酸杆菌。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婴幼儿免疫力差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细菌及药敏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小儿普外科收治的172例穿孔性阑尾炎术中抽取的脓液做细菌培养[1],其中163例脓标本培养阳性,均做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72例标本中163例检出细菌,阳性率为94.8%,其中混合感染5例,感染前3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环丙沙星、舒普深、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依次为73.3%、71.5%、97.3%、57.3%、80.1%。结论: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致病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较多见,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增高,应加强临床病原菌的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选用应以脓液培养及药敏分析作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儿童医院2016—2018年临床分离菌株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6—2018年所有临床分离菌株,采用Phoenix 100微生物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按照历年CLSI标准判读药敏结果,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 结果 2016—2018年共收集临床非重复分离株2140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772株,占36.3%,革兰阴性菌13632株,占63.7%。无菌体液标本共分离出致病菌2312株,排在前三位的细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3105株非脑脊液分离的肺炎链球菌中青霉素不敏感率为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平均检出率分别为34.2%和72.0%;MRSA和MRCNS对绝大多数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的葡萄球菌未检出。检出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1株,未发现对万古霉素不敏感的粪肠球菌。流感嗜血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7%,除了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于80.0%外,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比较敏感。 2016—2018年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检出率依次为70.4%、72.1%和66.6%,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仍高度敏感,3年来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都低于10.0%。2016—2018年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检出率依次为61.3%、75.6%和72.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9.3%、32.7%和43.1%,对美罗培南的历年耐药率为40.4%、30.8%和43.2%。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2.8%和19.6%。鲍曼不动杆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60.5%。结论 多重耐药细菌在儿童中的形势严峻,威胁着儿科临床的抗感染治疗,应加强耐药监测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干预情况,以期优选出电针治疗膜迷路积水的适宜治疗参数,并初步探讨电针治疗梅尼埃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雄性豚鼠48只,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假电针组、电针组(据不同频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通过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的方法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空白组不进行干预;模型组造模后仅采取与各治疗组动物相同的固定方式,不行其他干预;电针组中各个亚组,取"百会"和左侧"听宫"穴,分别以2、15、100Hz 3种不同频率进行电针治疗,1次/d,输出电流1mA,留针20min;假电针组予针刺"百会"和左侧"听宫"穴,但不通电,其余处理同电针组,均连续治疗10d。干预结束后,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检测各组豚鼠听性脑干反射(auditory brair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值,HE染色检测耳蜗积水程度,并通过公式蜗管横截面积/(蜗管横截面积+前庭阶横截面积)计算出比值(R值),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 2,AQP2)表达情况。[结果]各组豚鼠ABR反应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R值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R值均降低(P<0.01,P<0.05);与假电针组比较,100Hz电针组R值降低(P<0.01),2、15Hz电针组R值均较假电针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电针组组间比较,100Hz电针组R值较2、15Hz电针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15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豚鼠耳蜗AQP2表达减弱(P<0.01,P<0.05);各治疗组间比较AQ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假电针及电针治疗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中100Hz电针效果最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耳蜗AQ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凋亡素原核表达系统,制备提纯抗原物质凋亡素融合蛋白。方法 用PCR的技术。以pcDNA—VP3质粒为模板,扩增出凋亡素VP3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凋亡素的高效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VP3,将该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中,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sopropylthio-β-D-galactoside,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固化Ni离子金属鏊合纯化带6X组氨酸标签的凋亡素融合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结果 转化有凋亡素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VP3的大肠杆菌E.coli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固化Ni离子金属鏊合亲和层析纯化凋亡素融合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分子量为38.3KD的目的蛋白条带。结论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VP3能高效表达出凋亡素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9.
甲型肝炎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甲型肝炎(甲肝)患儿腹腔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声像图特点及临床意义 ,用超声诊断仪作纵、横、斜向多方位超声切面,清晰显示肝门区卵圆形低回声区,并可与邻近脏器及血管分开,确认为肿大淋巴结。结果发现60例甲肝患儿显示肝门淋巴结肿大53例(88.33%),分布于门静脉主干两侧及后方。提示:①甲肝患儿肝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可能与淋巴系统发育旺盛、对抗原的应答反应异常敏感有关;②肿大淋巴结分布于门脉主干两侧及后方,故并不压迫门脉右前言的胆总管而造成胆道梗塞;③肿大淋巴结的消失远迟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血清胆汁酸与肝脏病变关系密切,胆汁酸浓度变化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为了解胆汁酸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各型病毒性肝炎90例住院患者血清胆汁酸测定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