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人巨细胞病毒( HCMV)急性间质性肺炎的小鼠模型。方法用5.5×105 PFU的HCMV AD169株尾静脉注射6~8周SPF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立正常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接种后第5天和第30天处死小鼠,无菌取小鼠肺组织,通过病毒分离、PCR检测病毒特定保守基因、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检测小鼠肺组织中HCMV及其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在感染后第5天和第30天实验组小鼠的肺组织中分离出了HC-MV病毒;PCR检测到HCMV 特异性早晚期基因IE和UL55 DN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检测到HCMV特异性早晚期蛋白IE和gB;HE染色证实肺组织有明显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改变;对照组对应结果全为阴性。结论通过尾静脉注射HCMV AD169株病毒,在感染后第5天成功构建了HCMV急性间质性肺炎小鼠模型,该模型的建立有利于该种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相关抗病毒疫苗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VP4基因通用引物PCR诊断非肠道病毒71型( EV71)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CoxA16)手足口病( HFMD)病毒方案的准确性。方法通过肠道病毒VP4基因通用引物PCR鉴定阜阳地区非EV71非CoxA16 HFMD病毒时,显示两例病毒分离株为Sabin-1(命名为Fy-01和Fy-02株)。分别采用引物EVP4/Q8和VP1特异性引物对Fy-01和Fy-02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采用VP4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证实,两例病毒分离株为Sabin-1,而采用EVP4/Q8引物PCR扩增Fy-01分离株却存在异常的扩增条带,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为柯萨奇病毒A组10型( Cox-A10);将VP4基因PCR产物制备成克隆载体挑选多个单克隆测序结果显示,Fy-01分离株既存在Sabin-1 VP4基因,又存在CoxA10 VP4基因,证实为两种毒株混合感染。结论临床诊断为非EV71非CoxA16 HFMD的病例,如病原学诊断仅采用VP4基因PCR产物测序,特别是针对多种肠道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的HFMD,其结果并不完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多重混合感染女性病人中宫颈病变的发生情况与分布特点,探讨HPV多重混合感染与宫颈病变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淮北矿工总医院就诊的19~90岁女性病人6 38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 HPV基因亚型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宫颈刮片通过细胞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指导的活组织进行检查。统计分析HPV多重感染型别、亚型数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宫颈病变发生与分布情况。结果6 382例病人的HPV阳性率为16.36%,其中HPV多重亚型感染344例,阳性占比32.95%,感染率5.4%。多重混合感染高危亚型构成比的前3位依次为HPV52、HPV16和HPV58型。HPV多重感染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病变与高级别上皮内病变的分布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而CC主要分布于51~60年龄段。HPV多重混合感染以高低危混合型为主,高危混合型次之,最后是低危混合型。高危混合型宫颈病变率为21.31%高于低危混合型的2.94%和高低危混合型的6.39%(P<0.01),低危混合型与高低危混合型严重宫颈病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多重感染基因型(高危混合型)的致病力与宫颈病变(宫颈癌除外)具有相关性。41~50岁以及51~60岁的人群是宫颈病变以及宫颈癌发病的高风险年龄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 HPV)感染亚型流行特征及其与宫颈癌前病变(CPLs)和宫颈癌(CC)的关系,为该地区有效使用HPV疫苗以及优化CC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女性病人(19~90岁)6 382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HPV基因亚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宫颈刮片通过细胞病理学和阴道镜检查指导的活组织进行检查。统计分析HR HPV感染型别,不同年龄组的HR HPV亚型、CPLs和CC的分布以及HR HPV不同亚型与CPLs和CC的关系。结果:HR HPV感染率为13.16%(840/6 382),其中高危单一型530例(8.30%),高危混合型122例(1.91%)以及高低危混合型188例(2.95%)。HR HPV主要基因型为HPV-52、HPV-16、HPV-58。HR HPV感染、CPLs及CC的分布均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此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分布集中于41~50岁年龄段,而CC的主要分布于41~60岁年龄段。HR HPV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在CPLs及CC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淮北市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亚型分布特点,为临床女性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淮北矿工总医院筛查3 536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536例样本中,阳性样本655例,检出率18.52%。单一亚型的感染率12.30%,明显高于多重感染率的6.22%(P<0.01);高危亚型的感染率11.59%,明显高于低危亚型的3.62%和高低危混合型的3.31%(P<0.01)。不同年龄组,51~60岁组感染率最高(20.39%),单一感染与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50岁组阳性占比最高(单一:42.07%,多重:34.09%)。HPV优势亚型依次为52、16、58、44、40型。结论淮北地区女性HPV感染率为18.52%,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HPV52、16、58是主要的感染亚型。41~60岁人群应作为临床重点筛查对象。  相似文献   
6.
季秀芳  马艳  木朝宇 《安徽医药》2023,27(10):2041-2045
目的探究癌胚抗原( 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2型糖尿病(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 2017年 2月至 2021年 2月于淮北矿工总医院行手术治疗的 110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为合并 T2DM组,另纳入同期于该院行手术治疗的 55例无 T2DM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为无合并 T2DM组,比较无合并 T2DM组、合并 T2DM组病人血清 CEA,VEGF,糖类抗原( CA)125、CA199水平。对所有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随访 1年,按其是否发生术后复发分为未复发组( n=72)、复发组( n=38)比较未复发组、复发组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一般资料及血清 CEA、 VEGF、CA125、CA199水平;分析妇科恶性肿瘤并发,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 CEA、VEGF对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合并 T2DM组病人血清 CEA(54.52±18.17)μg/L、VEG(371.93±123.98)ng/L、 CA125(37.48±12.51)U/mL、CA199(41.56±13.85)U/mL水平均高于无合并 T2DM组病人血清 CEA(28.74±9.58)μg/L、VEGF(195.04±65.01)ng/L、CA125(20.76±6.94)U/mL、CA199(28.37±9.46)U/mL(均 P<0.05);复发组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血清 CEA、VEGF、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均 P<0.05); CEA、VEGF是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均 P<0.05);血清 CEA、VEGF预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 AUC)为 0.85、0.89,截断值为 72.79 μg/L、397.73 ng/L,灵敏度为 76.3%、78.9%,特异度为 87.5%、89.9%,且血清 CEA、VEGF联合预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的 AUC为 0.96,其灵敏度为 92.1%,特异度为 86.1%。结论 CEA、VEGF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血清中水平较高,均与病人术后复发明显相关,且两者联合更有利于预测妇科恶性肿瘤并发 T2DM病人术后复发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淮北市HCV感染病人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及1b型天然耐药突变情况,为HCV临床抗病毒治疗和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2022年就诊于淮北矿工总医院住院的HCV感染者(未经任何DAAs治疗)HCV-RNA阳性血清样本,抽提RNA后逆转录,采用巢式PCR扩增NS5B、NS5A及NS3/4A区域基因序列,产物送交测序公司测序。采用Mega11.0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结果 HCV 1b型(68.63%)为主要亚型,2a型次之(29.41%),此外检出3a型2例(1.96%)。HCV亚型的分布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P>0.05),1b型多见于≥55岁年龄组中。RASs主要类型为:NS5B区C316N(100.00%);NS5A区Q54H(40.47%),Y93H(19.05%);NS3/4A区Q86P(30.88%),I71V+Q86P(19.12%),V170I+Q86P(14.71%)及T72I/A+Q86P(13.24%)。其中突变频率较高的RASs依次为:C316N(100.00%)、Q54H(60.00%)、Q86P(53.78%)、Y93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