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中c-MET、EGFR和HER-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42例行D2/D3胃腺癌根治术R0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胃腺癌中c-MET、EGFR和HER-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胃腺癌中c-MET、EGFR和HER-2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95/442(44. 1%)、47/442 (10. 6%)和152/442(34. 4%)。胃腺癌中其浸润深度深(P=0. 016)、有神经侵犯(P=0. 006)和弥漫型Lauren分型(P=0. 029)中多见c-MET的高表达。有脉管侵犯者(P=0. 012)多见EGFR的高表达。HER-2的高表达与远处转移(P=0. 031)、无神经侵犯(P=0. 024)、肠型Lauren分型(P 0. 001)及中高分化(P 0. 001)相关。结论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s tyrosine kinase,RTKs)家族包括c-MET、EGFR和HER-2,与胃癌的侵袭性相关,如神经、脉管的侵犯以及远处转移;三者可作为危险因素的指标,更有望在未来指导胃癌患者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的超声内镜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的内镜及组织学特征,加强对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的认识,提高诊断能力.方法 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内镜中心2005年至2010年检出的869例十二指肠隆起病变的内镜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869例隆起病变中,正常组织误诊为病变的有50例(5.8%).819例真性隆起型病变中,良性781例(95.4%),恶性38例(4.6%).病理结果以慢性炎性良性病变最多见,为338例,占总数的41.3%,其次为Brunner腺增生155例,占总数的18.9%.恶性病变中腺癌多见,为25例,占总数的3%,另有6例类癌、6例恶性淋巴瘤和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在内镜下表现多样,有圆形、半球形、指状、分叶状、条索状等,病变大小不一,最大为5 cm,以无蒂者(726例,88.6%)多见.超声内镜提示良性病变内部回声均匀,各层结构清楚,恶性病变内部回声不均匀,层次不清,可见侵犯周围组织或淋巴结等.结论 十二指肠隆起型病变单靠内镜表现不能明确诊断,超声内镜可有助于提高诊断率,但确诊仍需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合并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状腺原发性乳头状癌(PC)合并鳞状细胞癌(SCC)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病因、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行HE染色和EnV ision免疫组化二步法染色,并应用EBER-1-D ig探针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结果:光镜下见甲状腺肿块内同时存在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成分。免疫组化染色示乳头状癌表达AE3(+),AE1(++),TTF-1(+++),TG(+++),CK19(+++),Ki-67(+),p53(-);鳞状细胞癌表达AE3(+++),AE1(+),TTF-1(+),TG(-),CK19(+++),Ki-67(+++),p53(-)。原位杂交见乳头状癌及鳞状细胞癌表达EB病毒(+),均定位于癌细胞核。结论:甲状腺内存在乳头状癌和鳞状细胞癌两种成分,鳞状细胞癌可能由胚胎发育期残留于甲状腺的鳞状上皮或甲状腺滤泡上皮鳞状化生恶变而来。EB病毒感染可能与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前关于鼻黏膜中Piezo1的表达研究甚少。文中旨在观察Piezo1在人鼻黏膜和鼻息肉中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iezo1在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南京鼓楼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鼻内手术的14例患者的下鼻甲、中鼻甲和鼻息肉组织标本。应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iezo1阳性细胞的表达与分布。应用RT-qPCR检测Piezo1在不同部位组织间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变化趋势。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Piezo1在下鼻甲和中鼻甲中阳性细胞的表达(0.44±0.01、0.43±0.03)较鼻息肉阳性细胞的表达(0.27±0.02)显著增加(P<0.001)。RT-qPCR检测结果显示,Piezo1在下鼻甲、中鼻甲的mRNA表达水平(1.72±0.21、2.17±0.09)较鼻息肉(1.02±0.19)显著增加(P<0.001)。结论 Piezo1在鼻黏膜广泛表达,且下鼻甲和中鼻甲Piezo1的表达较鼻息肉存在明显差异,提示Piezo1与维持人鼻黏膜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ELST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结果肿瘤大多数区域呈乳头状囊状结构,乳头状结构被覆无纤毛的单层立方-柱状上皮;部分区域呈腺样并呈囊性扩张,其内可见粉染的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内胶质。免疫组化示瘤细胞EMA、NSE、vimentin、VEGF、CK5/6和CK8/18(+)。结论 ELST较为罕见,临床及病理均易与其他肿瘤混淆,需要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是来自内淋巴囊和内淋巴管上皮的肿瘤,又称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因其发病率低、发展慢,症状缺乏特异性,肿瘤又位于侧颅底、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复杂且瘤体血供丰富,因此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且重。为促进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以恰当的治疗,我们结合近来收治的1例ELST,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部分去背根对备用背根节 (DRG)神经元 Bax、Bcl- 2、Caspase- 3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单侧备用背根模型 ,3d、7d和 14 d后取备用背根节分别用兔抗 Bax、Bcl- 2及 Caspase- 3行免疫组化 ABC法染色 ,同时另设一正常对照组。分别计数单位面积内各组大、中小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正常组 Bax、Bcl- 2、Caspase-3阳性反应物主要分布于背根节的中小神经元和少数大神经元。术后 3d,Bax总阳性神经元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 .0 5 ) ,至术后 14 d Bax总阳性神经元数下降并恢复到正常水平。各时间段 Bcl- 2总阳性神经元数无显著性差异。3d组 Caspase- 3总阳性神经元数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增加 (P<0 .0 5 ) ;7d组、14 d组与 3d组无显著差异。 Bax、Bcl- 2和 Caspase- 3阳性大神经元数在各时间段均无显著性差异 ,阳性中小神经元数的变化规律与总阳性神经元数的变化规律相同。结论 部分去背根主要对备用 DRG中小神经元 Bax、Bcl- 2、Caspase- 3表达有影响 ,三因子表达高峰可能在术后 3~ 7d。  相似文献   
8.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CNTF、PD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部分去背根对备用背根节神经元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猫备用背根模型 ,分别在 3d、7d及 14 d时取备用背根节用 CNTF抗血清、PDGF抗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 ABC法染色。分别计数各组阳性神经元总数以及大、中小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 两因子在备用背根节的大、中小神经元均有表达。 CNTF阳性神经元总数及中小阳性神经元数均在 3d时明显减少 (P<0 .0 5 ) ,7d、14 d时与正常比较无差异 ,大阳性神经元在各个时间段与正常相比无差异。PDGF阳性神经元总数及中小阳性神经元数在 3d、7d时均较正常显著减少 (P<0 .0 5 ) ,14 d时与正常无差异 ,大阳性神经元数各个时间段均无差异。结论 部分背根切断对备用背根节内不同神经元表达 CNTF、PDGF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乳头状瘤-嗜酸细胞型(sinonasal papillomas-oncocytic type, SPO)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15例SPO临床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5例SPO患者年龄43~71岁,平均62.5岁,男女比约为3∶1。SPO具有典型的组织学特点,肿瘤细胞上皮通常有2~8层,胞质丰富,嗜酸性、颗粒状。表面外层细胞可见纤毛,特征性改变是上皮层内含有微脓肿和(或)含有黏液的小囊。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4、AMA、GLUT1均(+++),Ki-67增殖指数2%~5%。结论 SPO是鼻腔鼻窦乳头状瘤的少见类型,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有复发和恶变潜能,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iedel甲状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3年期间我科收治的2例和国内外近5年文献报道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多为女性,年龄14~81岁,行单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综合治疗。结论:Riedel甲状腺炎的临床特征不典型,好发于中年女性,病理组织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病变组织同时配合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