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05年OSAHS患者98例临床资料,均在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下,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结果 术后随访0.5年~2年,治愈24例(24.5%),显效47例(48.0%),有效17例(17.3%),无效10例(10.2%),总有效率89.8%.结论 全麻下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阻塞部位位于口咽部的OSAHS患者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腭裂患者感知异常语音的神经激活模式。方法 采用组块设计,在16例腭裂患者和20名正常听者执行声门停顿音、高鼻音、正常语音三类听觉刺激的感知任务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扫描,统计分析腭裂组和正常组在感知不同语音刺激时脑激活模式的差异。结果 (1)腭裂组与正常组在感知声门停顿音时,右侧额中回出现显著的激活差异(FDR校正,P<0.05);(2)腭裂组在不同语音刺激下,脑激活反应存在差异,声门停顿音在右侧梭状回、枕上回、颞中回、颞上回、角回和中央前回等脑区的激活反应显著高于其他语音刺激(FDR校正,P<0.05)。结论 腭裂组与正常组在感知以声门停顿音为例的异常语音时,其神经激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出现显著的右侧半球言语相关脑区激活,提示腭裂患者可能存在言语功能的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可发生于头颈部的罕见肿瘤,本文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头颈部IM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光镜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IMT肿瘤组织学由具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特征的梭形肿瘤细胞、大量慢性炎性细胞及黏液血管样背景构成.免疫组化: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Ve,SMACTIN)、波形蛋白(Vimentin)呈强阳性表达.术后随访9~21月,2例声带IMT无复发,1例上颌窦IMT无复发,另1例上颌窦鼻腔IMT术后4个月再次复发.结论 IMT是兼有纤维母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特征的肿瘤,具有局部复发倾向.治疗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化疗效果不确定.鼻窦I MT极易复发,具有局部浸润行为,手术切除须彻底.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 1991年起采用翼管神经阻断术 (vidiannervebloking,VNB)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perennialallergicrhinnitis,PAR) ,已作为门诊常规治疗方法。现就 1991年 12月~ 1999年 12月完成随访VNB治疗PAR 13 86例 (A组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脱敏治疗室同期行脱敏治疗PAR(至少 2年 ) 5 0 0例 (B组 ) ,以及经脱敏治疗无效再行VNB15 3例 (C组 )进行疗效分析 ,旨在总结VNB治疗PAR有效的机理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A组男 75 4例 ,女 63 2例 ,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diseas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for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18 items survey,OSA-18)量表及简体中文版儿童睡眠问卷(pediatric sleep questionnair,PSQ)在学龄前打鼾儿童中筛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141例患者,有打鼾伴张口呼吸问题并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了鼻咽部侧位片和整夜便携式睡眠监测(portable monitoring,PM),根据腺样体大小(A/N比值)及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O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owest oxygen saturation,LSaO2)将患者进行分组。由患儿家长填写OSA-18量表及PSQ。比较不同分组患儿的OSA-18量表及PSQ各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分析PM和A/N比值与OSA-18及PSQ评分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点。结果 OSA组及低氧血症组OSA-18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非OSA组及非低氧血症组,OSA组及低氧血症组PSQ除嗜睡及其他维度,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非OSA组及低氧血症组;腺样体病理性肥大组OSA-18除身体症状及日间功能维度,其余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腺样体非病理性肥大组,PSQ总分及呼吸评分高于腺样体非病理性肥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N比值与OSA-18除日间功能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PSQ总分、呼吸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OAHI与OSA-18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与PSQ除其他外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LSaO2与OSA-18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显著负相关,与PSQ总分、呼吸、行为维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PSQ总分评价是否是OSA及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最佳临界点均为6.5分,OSA-18总分评价是否是OSA及是否存在低氧血症的最佳临界点均为46.5分。结论 OSA-18量表及PSQ可作为筛查学龄前儿童OSA、评估缺氧程度及推测腺样体肥大程度的可靠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肿瘤侵袭、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过程。KAIl/CD82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本文主要综述KAIl/CD82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常人及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皮层的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正常人及单侧长期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调幅音刺激任务时听觉皮层的激活,探讨单侧长期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皮层优势半球的变化及可能存在的功能重组.方法:对11例健康受试者及21例单侧长期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分别进行正弦调幅音任务下的功能磁共振扫描,实验刺激声音为500 Hz的载波频率,8 Hz的正弦调幅音.正常对照组分别左、右耳呈现;耳聋组于健耳呈现.采用事件相关Sparse设计采集数据以减少扫描噪音,运用SPM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到脑功能活动的图像.结果:正常人组单耳刺激时,对侧听觉皮层激活容积及激活强度均明显大于同侧,表现为明显的对侧半球优势;耳聋组健耳刺激时,双侧听觉皮层均有激活,但仍为对侧优势.结论:听觉中枢具有可塑性,单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觉皮层存在着结构重组.  相似文献   
8.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临床上易误诊误治,本文就其临床特点、病理学改变、诊断、治疗及预后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LSCC)、喉鳞状上皮内瘤变(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SIN)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26例LSCC, 34例喉SIN Ⅰ~Ⅲ级和10例正常喉组织中KAI1/CD82蛋白的表达和分布,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SCC中KAI1/CD82阴性、弱、中、强表达依次为57.7%(15/26),26.9%(7/26),15.4%(4/26),0%(0/26),与喉SIN组和正常喉组织组相比,KAI1/CD82在LSCC的表达存在显著下调(P=0.000 5).LSCC中KAI1/CD82表达与TNM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喉SIN中KAI1/CD82表达出现下调趋势,但与正常喉组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AI1/CD82表达的改变是LSCC发生、发展中的早期事件,喉SIN向LSCC转化过程中KAI1/CD82可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KAI1/CD82可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 DPOAE)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3年5月新生儿在本院听力筛查结果,新生儿出生后3~4 d进行DPOAE初筛,出生后42 d进行复筛,进行复筛时,初筛通过者应用AABR检查,未通过者复查DPOAE的同时进行AARB检查。复筛中有任一项检查未通过者接受听力学诊断评估, 包括听性脑干反应测试技术(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和声导抗检查。结果: 共7 569例进行了DPOAE和 AABR的联合筛查,其中有191例进行了 ABR检查, AABR与 ABR的一致率为91.62%, DPOAE与 ABR的一致率为57.07%, 而 DPOAE联合 AABR筛查与 ABR的一致率为66.67%。在191例ABR检查中127例(213耳)存在听力异常,其中轻度听力损失72耳(33.80%),中度听力损失54耳(25.35%),重度听力损失25耳(11.74%), 极重度听力损失62耳(29.11%)。结论: 联合应用DPOAE和AABR可以降低新生儿听力异常的漏诊、误诊率,对于听力障碍患儿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