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本研究观察了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胚胎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从孕 12 d大鼠胚胎神经管分离神经干细胞 ,进行体外培养 ,分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及对照组。培养过程中观察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于培养第 3、5、10 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 ,以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状况。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可明显地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组化细胞计数显示 ,培养第 3 d,特异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 ;培养第 5 d,特异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数是对照组的 1.9倍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为对照组的 1.6倍 ,前者表达增加明显 ;培养第 10 d,两者的阳性细胞数仍高于对照组 ,但增加不明显。不同培养时间的胞体最长突起长度也均高于对照组 ;胞体直径及表面积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说明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既能促进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 ,也可促使其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尤以神经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观察营养不良对幼鼠海马齿状回 (DG)和脑室下层 (SVZ)的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的影响 ,采用 5 -溴 -2 -脱氧尿苷(Brd U)标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脑切片分别进行 Brd U、Tu J1(β tubulin,β微管蛋白 )及 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反应或双重反应。结果表明 ,营养不良幼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和神经生发明显高于营养良好的幼鼠而脑室下层的细胞增殖数量在两者却无明显差异。在齿状回 ,新生的细胞中大约有 5 0 %为新生的神经元 ,10~ 2 0 %为神经胶质细胞。本文结果提示 ,幼鼠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和神经生发可能因营养不良而增加 ,这些新生的细胞可能对日后某些海马依赖性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体外培养胚胎神经管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影响。方法:从孕12天大鼠胚胎神经管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bFGF组、EGF组、bFGF+EGF组及对照组:培养过程中观察干细胞的生长,培养2小时做nestin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培养第5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培养细胞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观察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状况。结果:取材细胞大部分为nestin免疫阳性细胞;各实验组均可促进培养细胞的生长和分 化。免疫组化中,EGF使神经干细胞增殖成团,增加GFAP的表达(P<0.01);bFGF能明显增加NSE及GFAP的表达(P<0.01);两种因子联合应用,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均比对照组增多(P<0.01)。结论:EGF和bFGF两类生长因子均能促进胚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在分化方面,EGF倾向于诱导干细胞增并向着胶质细胞分化,bFGF则诱导干细胞分 成更多的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淋巴细胞体内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背部剃毛,皮内注射细胞因子,同时尾静脉输注3H-UR标记的淋巴细胞.20h后,切取注射区皮块,制样后测定样品计数率.经计算后将计数率转换成细胞浓度因子(Cell concentration factor,CCF),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IL-2注射区淋巴细胞迁移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IL-2与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应用时,亦没有协同作用.结论:提示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IL-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迁移无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体内观察TNF -α和IFN -α两种细胞因子对淋巴细胞迁移至小鼠皮肤区的影响。方法 以近交系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 ,皮内注射细胞因子 ,尾静脉输注标记的淋巴细胞 ,然后切取注射区皮块 ,制样后行乳化计数测量。测量值计算后转化成细胞浓度因子 (CCF) ,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 TNF -α和IFN -α注射区CCF值均高于对照(P <0 0 1) ;且TNF -α与IFN -α联合应用的CCF值是TNF -α和IFN -α各自应用之和的 137%。结论 TNF -α及IFN-α可以体内诱导淋巴细胞迁移至小鼠皮肤区内。  相似文献   
6.
神经干细胞(NSCs)是一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能自我更新、具有多向分经潜能的未分化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是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随着神经干细胞概念的提出,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使其成为了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中一大研究热点。目前,对它的研究已经单纯的生物学特性拓展到了分子和基因水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不同的目的基因转染到NSCs中,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或诱导其分化,从而将神经干细胞优良的生物学特性和先进的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形成转基因的神经干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神经上皮干细胞与壳聚糖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并探讨其在壳聚糖纤维材料上的生长、分化情况.方法 从胚胎神经管取材神经上皮干细胞,并与壳聚糖纤维进行体外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在壳聚糖纤维上的活性,采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在壳聚糖纤维上的存活、生长状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上皮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神经上皮干细胞可以贴附在壳聚糖纤维表面生长,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细胞活性与单纯神经上皮干细胞培养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壳聚糖纤维与神经上皮干细胞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二者在外周神经损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筛选高温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cDNA文库,克隆高温致畸相关基因CDK109。方法利用本室构建的高温致畸胚胎神经管cDNA文库,采用噬菌斑原位杂交方法,用寡核苷酸探针筛选cDNA文库,挑取阳性噬菌斑,将其转化为质粒,再通过限制性酶切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将该基因标记探针与孕8.5 d高温致畸胚胎神经管组织和正常对照胚胎神经管组织总RNA进行NORTHERN杂交,以便确认该基因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的异常表达。结果成功地从高温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cDNA文库中筛选出高温致畸相关基因CDK109全长,其在高温致畸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DK109在神经管中的高表达与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鉴定躯干神经嵴干细胞,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研究周围神经再生修复提供新的细胞来源。方法取大鼠胚胎躯干部神经管,组织块法培养获取躯干神经嵴干细胞,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其细胞生长、增殖、分化等特性。结果原代培养的躯干神经嵴干细胞呈梭形,其特异性标记物nestin和p75表达阳性,并有较高的增殖活性。传代培养后,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其分化细胞呈GFAP、MAP 2、α SMA阳性。结论成功地培养了躯干神经嵴干细胞,细胞表现出多潜能干细胞特性,为研究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高浓度甲基苯丙胺(MA)对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超极化激活阳离子电流(Ih)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位仪将逆行示踪剂注入伏隔核区(NAc),标记投射到该区域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并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鉴定;制备中脑脑片,应用膜片钳技术在全细胞模式下检测MA(10μmol/L)对标记神经元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及Ih的作用。结果中脑边缘投射多巴胺神经元可被准确示踪标记,呈TH阳性,位于腹侧被盖区(VTA);MA可明显降低其自发动作电位频率(P<0.05),并抑制Ih电流(P<0.05)。结论甲基苯丙胺可抑制中脑边缘多巴胺神经元的自发动作电位频率和Ih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