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腺病毒感染性肠炎并发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32例腺病毒肠炎并发肠套叠患儿资料.结果婴幼儿腺病毒肠炎者发生肠套叠多于患肠炎后1~3d大便次数增多的高峰期,而大部份出现不典型的肠套叠症状.结论对患腺病毒感染的患儿应提高警惕,在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不止,或大便次数增多高峰期大便突减者,应早期行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以达早期诊断,以免错过非手术整复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质粒pVAE中克隆目的基因Esat6,与hGM-CSF一起构建双顺反子表达载体pIEG,并进行鉴定.方法 以质粒pVAE为模板扩增出Esat6基因,与pIRES的MCS A进行重组,构建pIEsat6重组质粒.然后再以pORF-hGM-CSF为模板扩增出hGM-CSF基因,与pIRES载体的MCS B进行重组,构建pIGM重组质粒,上述两重组质粒经PCR、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及DNA序列测定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鉴定后,再通过酶切、连接把hGM-CSF构建于pIEsat6质粒中,形成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IEG.结果 通过PCR可克隆得到相应大小的产物,酶切鉴定所切下的两片段大小约为0.29 kb和0.47 kb,与预计相符.测序结果与报道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结核杆菌Esat6基因与hGM-CSF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核融合DNA疫苗及其转染DC疫苗原型的免疫保护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少关节型)(JIA)患儿外周血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法及流式细胞仪对23例JIA患儿和26例健康儿童外周血CD4 CD25 、CD4 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比率进行检测。结果JIA(少关节型)患儿外周血CD4 CD25 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44±1.27)%比(8.23±1.33)%,P<0.05],且CD4 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3.64±7.63)%比(46.79±5.02)%,P<0.05]。结论外周血CD4 CD25 细胞和CD4 细胞参与了JIA(少关节型)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比较健胃消食口服液和神曲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中医门诊 2015 年 1 月至 2019 年 6 月接治的 260 例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健胃消食组 129 例,神曲消 食组 131 例。健胃消食组采用口服健胃消食液加神厥穴贴复方丁香开胃贴进行治疗,神曲消食组采用口服健胃消食液加神 厥穴贴复方丁香开胃贴进行治疗,并将患儿进行辨证分型,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健胃消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6 %, 神曲消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脾失健运型健胃消食组治疗,总 有效率为 88.2 %,神曲消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8.2 %,神曲消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健胃消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脾胃气虚型厌食患儿两组疗效比较:健胃消食组总有效率为 96.0 %,神曲消食组总有效率为 95.8 %,组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胃阴不足型厌食患儿两组疗效比较:健胃消食组总有效率为 89.3 %,神曲消食组总有效 率为 88.5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两种消食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效果明显,对脾失健运 型患儿,神曲消食组的疗效优于健胃消食组,其他型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52例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缓解期及28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浆VEGF含量,并将KD患儿分为有冠脉损伤(CAL)组与无冠脉损伤(NCAL)组.结果 KD患儿组急性期和缓解期的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31.26±75.31)pg/ml,(127.67±63.17)pg/ml比(43.94±19.58)pg/ml,P<0.01];NCAL组急性期VEGF水平明显高于CAL组[(269.99±69.33)pg/ml比(184.10±52.48)pg/ml,P<0.01],缓解期NCAL组血浆VEGF含量下降值显著大于CAL组;KD患儿组急性期血浆VEGF水平与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604,P<0.01).结论 VEGF参与了川崎病血管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持续不降的VEGF可能与KD发生了冠脉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ystemic onset i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SOJIA)患儿治疗过程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 cells)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在提示病情发展、改善预后方面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30例SOJIA病例,分析治疗早期及联合治疗后多项炎症指标、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骨髓细胞形态学动态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儿中10例病情反复难治者,均出现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9例外周血NK cells CD16+56+比率降低,8例骨髓细胞形态学发生变化(4例发现异形淋巴细胞,4例有吞噬现象).及时采用强联合治疗方案后,8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进展为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结论:SOJIA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指标非特异性指向,治疗中同时警惕NK cells CD16+56+比率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等变化,及早采用个体化强联合治疗方案,是阻止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本院51例住院患儿SL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以肾损害(84.3%)、发热(70.6%)、皮疹(68.8%)、淋巴结肿大(41.2%)较常见.实验室检查以ANA( )(92.0%)、补体降低(90.0%)、ESR升高(84.0%)、贫血(83.6%)较常见.病情活动性(SLEDAI积分)以轻至中度活动为主.结论:儿童SL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应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早期确诊,避免误诊,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溶血链球菌感染与过敏性紫癜、紫癜性肾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11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HSP组,其中57例紫癜性肾炎患儿设为HSPN组)和30例体检正常的儿童(对照组)进行咽部分泌物A组β型溶血链球菌抗原和血抗溶血素O(ASO)检测,同时对HSPN组患儿进行临床相关检查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HSP组和HSPN组溶血链球菌抗原和ASO阳性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HSPN组与HSP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HSPN组临床检查发现,感染链球菌HSPN组(S-HSPN组)患儿尿蛋白定量(g/24 h)、血BUN(mmol/L)、Scr(umol/L)、C3(g/L)和IgG(g/L)的平均水平与未感染链球菌HSPN组(NS-HSPN组) 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A组β溶血链球菌感染可能是诱发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导致紫癜性肾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链球菌感染的监测对该病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腺病毒感染性肠炎并发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了32例腺病毒肠炎并发肠套叠患儿资料.结果婴幼儿腺病毒肠炎者发生肠套叠多于患肠炎后1~3d大便次数增多的高峰期,而大部份出现不典型的肠套叠症状.结论对患腺病毒感染的患儿应提高警惕,在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不止,或大便次数增多高峰期大便突减者,应早期行腹部B超等相关检查,以达早期诊断,以免错过非手术整复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十味败毒汤治疗儿童特异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儿睡眠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儿童特异性皮炎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十味败毒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屏障功能、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积分(SCORAD积分)、症状体征积分、睡眠质量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屏障功能、SCORAD积分及症状体征积分及睡眠质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治疗后,治疗组的IgE、IL-17、IL-18、IL-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SCORAD积分、皮损面积积分、消化症状积分、皮损及瘙痒程度积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睡眠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味败毒汤对儿童特异性皮炎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儿睡眠质量,减轻症状体征及改善血清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