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评价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及百分率 (f/tPSA % )检测前列腺癌 (PCa)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用酶免法测定 35例PCa及 7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血清tPSA水平 ,4tPSA <10ng/ml患者另测其fPSA ,计算f/tPSA(% )。 结果 血清tPSA <4、4~ 10、>10ng/ml者发现PCa的比例组间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 4~ 10ng/ml组 ,PCa和BPH者f/tPSA(% )分别是 9.1± 4.8、16 .4± 6 .1,差别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tPSA仍是PCa筛查的有效瘤标 ,tPSA低水平时 ,f/tPSA(% )检测PCa则更为灵敏精确。  相似文献   
2.
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镜联合EMS Ⅲ代超声弹道碎石清石系统治疗4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完全性鹿角状结石12例,部分鹿角状结石30例,多发性结石6例。结石直径2.0~6.5cm,平均2.8cm。结果:48例患者中,43例Ⅰ期取净结石;5例完全性鹿角状结石者术后2个月仍有结石残留,结石直径均小于1.0cm,辅助施行ESWL后排净。结石粉碎率100%,结石清除率89.6%(43/48)。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70min,平均出血量5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经皮肾镜下使用EMSⅢ代碎石清石系统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高效、可靠、安全、损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目前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精索恶性肿瘤较为少见,现将1例精索转移性腺癌报道如下。 男性,47岁。发现左侧精索肿物2年。开始时肿物不大、不痛。近1年来逐渐增大,下坠痛。当地医院曾诊断“精索炎”。于1983年3月24日入院。体检:左精索下端可触及5×3×2cm条索状肿块,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累及尿道并不多见,行膀胱全切术后发生尿道癌的病例更为少见。我院自1985年以来共收治1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TanⅡA)对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TanⅡA处理体外培养的PC-3细胞,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应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经TanAⅡ处理后,PC-3细胞的增殖明显被抑制,并呈时间一剂量依赖性。TanⅡA处理72h后,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结论 TanⅡA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其分子机理可能与TanⅡA下调Bel-2表达和上调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P1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16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16及VEGF表达在肾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7例肾癌组织中的P16蛋白及VEGF表达,比较两者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比较VEGF与P16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P16蛋白在正常肾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肾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而弱或不表达的见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高的病例;而VEGF则反之.P16蛋白与VEGF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趋势.结论:P16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肾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与VEGF呈显著负相关.联合检测P16、VEGF有助于提高肾癌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P16蛋白表达水平及VEGF可作为判定肾癌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列腺液半乳凝素3(Gal-3)浓度对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人Gal-3抗体免疫组化法对31例中老年男性前列腺穿刺组织进行染色,并按病理诊断分为前列腺癌组(A组,12例)和前列腺增生组(B组,19例).应用多克隆抗体ELISA法检测前列腺液Gal-3浓度,分析两组Gal-3的表达差异.结果 A组前列腺液Gal-3浓度3703.3 μg/ml,高于B组的1028.4μ.g/ml(P<0.01);A组前列腺组织Gal-3表达量亦大于B组(P<0.01).4例前列腺癌患者合并转移性骨损害;其前列腺液Gal-3浓度高于8例非转移前列腺癌患者[(5265.6±345.2) μg/ml vs.(2292.1±1325.4) μg/ml](P<0.05).取前列腺液Gal-3浓度为4167 μg/ml时,其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0%.结论 前列腺液Gal-3检测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是否发生骨转移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contraceptive device,IUD)膀胱异位伴结石诊治的认识。方法:通过膀胱镜检查确诊IUD膀胱异位伴结石1例。在硬膜外麻下经膀胱镜用钬激光击碎IUD表面结石,并使节育环在长短臂连接处离断后取出。结果:患者症状消失,痊愈出院。随访1 a未诉不适。结论:B超、尿路平片(kidney ureter bladder,KUB)、膀胱镜是该病主要诊断方法。推荐用安全有效且微创的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取异物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陈卫国  严春寅  侯建全  李纲  温端改 《肿瘤》2007,27(3):176-17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PC-3细胞建立荷前列腺癌裸鼠模型,分为ATRA治疗组(n=9)和对照组(n=9),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Cx43的表达,并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抑制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TRA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5)。RT-PCR检测结果提示,治疗组中Cx43 mRNA表达量为2.03±0.8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99±0.23(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对照组肿瘤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微弱;而治疗组中表达量明显升高,以细胞膜上表达为主。结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组织中Cx43表达低下,ATRA可以提高其表达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4cm肾细胞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和预后特点。方法:分析1992年1月至2002年12月诊断为肾细胞癌的7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预后生存。结果:75例≤4cm的肾细胞癌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50例(66.7%)为偶发性肾癌,有症状的25例(33.3%)。19例(253%)行肾部分切除术,56倒(74.7%)行肾癌根治术。肿瘤大小中位数为3.2cm(1.2-4cm)。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1~1J8个月),肾部分切除术和肾癌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4%。84.7%、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为100%.结论:对于≤4cm的局限性肾细胞癌,无论是肾部分切除术或肾癌根治术.都有良好的预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