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使用止血带是否会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52例拟行初次TKA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学表法分为2组:使用止血带组(A组)和未使用止血带组(B组),每组26例。A组:男11例,女15例;年龄69 ~ 76岁,平均72.5岁。B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67 ~ 77岁,平均72.9岁。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股四头肌活检观测股四头肌肌肉的病理改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肿胀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结果 A组病理切片示股四头肌溶解,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组为正常肌肉组织。A组术后1、3、7及14d小腿肿胀程度、膝关节周径及股四头肌肿胀程度的增加率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h、1d、3d、5d、7 dVAS疼痛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4d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3d、7d、14d及1个月膝关节自主活动度均高于A组,术后1、3、7、14d直腿抬高度数也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KA中使用止血带可引起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各项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综述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查阅近10年有关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相关文献,并进行回顾及综合分析。发现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主要涉及到假体材料、假体固定方法、界面微动、界面密封程度、假体周围高液压等;更主要的是生物学因素,包括磨损颗粒种类和大小、细胞因子释放、对磨损颗粒的致敏反应等。在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措施主要有改进人工关节材料及设计、改善人工关节固定技术、注重手术操作技术。在药物防治研究领域,二膦酸盐类化合物证实具有正面效应,有望成为防治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有效药物。随着基因治疗的研究深入,在不久的将来,基因治疗方式会成为假体周围骨吸收一种很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美玲  蔡运火  赵洪卫  李希芝  陈芳 《中草药》2024,55(10):3399-3403
目的 探讨苏合香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的缺血性脑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116例,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57例,观察组59例。对照组给予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苏合香丸,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以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以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index,BI)评分及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BI评分及FMA下肢评分、总分以观察组提高更为明显(P<0.05),而观察组FMA上肢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CGRP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BDNF、CGRP、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在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用苏合香丸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耳针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因膝骨性关节炎晚期行单侧首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被完全随机分成两组,耳针组31例,对照组29例.耳针组患者在术前晚子“神门”、“皮质下”、“肺”和“膝关节”四处耳穴埋针,对照组在耳部轮1、2、3、4四处假埋针治疗.术后采用直观模拟疼痛量表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所有患者术后72 h内使用患者自控镇痛泵,患者每次在模拟疼痛评分>4.0时先行耳穴按压5 min,如疼痛缓解不明显再行自控镇痛泵治疗.于不同的时间点分别记录自控镇痛泵的用量,并记录术后3d内患者发生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耳针患者在术后12、24、36、48、60、72 h的疼痛评分和术后第1、2、3天自控镇痛泵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针组术后3d内发生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倒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耳针组患者未观察到任何与耳针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耳针能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归饮和鲑鱼降钙素防治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效果。方法:将8周龄大的32只SD雄性大鼠,体重(250±20)g,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鲑鱼降钙素组和右归饮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另24只大鼠水合氯醛麻醉后,经髌旁内侧入路行双膝关节手术暴露,从股骨髁间窝钻孔至股骨髓腔,将包含高密度聚乙烯颗粒的凝胶注入孔中,然后放入钛钉,用骨蜡封闭窗口后逐层缝合。造模完成后,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用生理盐水灌胃,右归饮组灌服右归饮汤剂,降钙素组则采用臀大肌注射鲑鱼降钙素。给药10周后处死大鼠,取大鼠动脉血和双侧股骨组织进行血生化、影像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和分子基因生物学检测。结果:右归饮组和降钙素组破骨细胞激活的关键基因表达均受抑制。右归饮组OPG、Ca、ALP血清水平显著高于降钙素组(P<0.01);右归饮组血清RANKL含量显著低于降钙素组(P<0.01);两组RANK、Trap5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归饮和降钙素均有延缓和治疗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吸收的功效,且右归饮比鲑鱼降钙素更能促进成骨形成。右归饮促进成骨,抑制破骨的功效为人工关节假体周围骨溶解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观察右归饮对假体周围骨溶解模型大鼠体外诱导培育破骨细胞的分化以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假体周围骨溶解大鼠模型,六周后(造模)处死,无菌条件下用造模完成的大鼠的四肢骨髓腔中分离破骨细胞,接种于象牙薄片底物上,然后随机分为4组:高、中、低浓度右归饮血清模型组(Y1、Y2、Y3)和生理盐水对照血清模型组(Y4),分别添加高、中、低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及生理盐水对照血清;没有造模的大鼠的破骨细胞培养设为空白对照组(Y5),于第7d终止培养,通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对TRAP阳性多核破骨细胞计数;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计数破骨细胞的凋亡率;用RT-PCR测定ATP6i、IL-1、IL-6基因相对表达量,分析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结果]高、中、低浓度右归饮血清模型组(Y1、Y2、Y3)与生理盐水血清模型组(Y4)相比,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破骨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ATP6i、IL-1、IL-6基因表达明显减少。生理盐水血清模型组(Y4)与生理盐水血清空白组(Y5)相比,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量显著增加,破骨细胞的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右归饮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颗粒病模型大鼠破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NFH)大鼠成骨-破骨体外共育体系中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100±20)g,用随机数字表法取30只用醋酸泼尼松龙49 mg/kg·d肌内注射造模,1周后随机抽取2只造模大鼠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确定造模成功.4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右归饮给药组及蒸馏水组.从造模大鼠股骨、胫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OC诱导5 d,将OB以1×105/mL密度接种于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分别以蒸馏水血清(对照组)、低(0.5 mL/100 g)、中(1.0 mL/100 g)、高(2.0 mL/100 g)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作用于OB-OC共育体系.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鉴定OC和阳性多核细胞计数,用RT-PCR方法测定RANKL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蒸馏水组比较,高、中浓度右归饮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浓度右归饮组与低、中浓度组比较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右归饮对SINFH大鼠体外成骨-破骨共育体系破骨细胞形成、分化有抑制作用,以高浓度右归饮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针在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将60例因晚期股骨头坏死首次行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分为耳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耳针组: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60.93±5.90)岁;于术前2d在神门、皮质下、肾和髋关节4处耳穴行耳穴埋针和每日4次的耳穴按压治疗。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87±6.21)岁;不行耳穴埋针和耳穴按压治疗。采用VAS(visualanalogscale)疼痛评分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Harris评分评估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两组患者术后均予PCA镇痛泵静脉镇痛48h(镇痛泵内400ml液体中含800mg曲马多和0.8mg芬太尼),记录不同时间镇痛泵的用量及使用镇痛泵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耳针组在术后第3、4、5、7天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3.61±0.29)、(3.59±0.30)、(2.97±0.26)、(2.29±0.45)分,低于对照组的(4.19±0.28)、(4.00±0.31)、(3.15±0.29)、(2.83±0.31)分。术后0~12、12~24、24~36h和36~48h各时段耳针组镇痛泵的用量分别为(72.27±8.06)、(60.40±8.16)、(44.13±4.75)、(40.40±3.69)ml,均比对照组用量(86.27±8.51)、(73.87±8.32)、(54.53±5.20)、(44.67±6.31)ml减少。在使用PCA期间耳针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少于对照组的21例。耳针组术后2周Harris评分(78.90±5.14)分,高于对照组的(73.37±5.99)分。结论:耳针能减轻全髋置换术后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减少患者使用镇痛泵期间的恶心呕吐发生,改善患者术后近期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