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1.
目的比较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和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安全性及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自2016—2020年收治的累及后外侧的Schatzker 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共57例,按不同手术入路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的患者30例,采用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的患者27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记录受伤至内固定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等,术后随访评估骨折复位情况、下肢力线、膝关节活动范围及手术并发症,根据HSS、SF36量表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将两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组,13例采用内侧单钢板固定,17例内侧双钢板固定,后外侧平台均采用支撑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133.7±23.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18.3±111.0)m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7.2°(0~5°;115~140°),平均HSS评分为93.9±3.2,平均SF36评分为91.5±3.3,1例患者术后出现内侧切口浅表感染,8例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术。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组,均采用后内侧钢板、前外侧钢板固定,有11例采用后外侧平台支撑钢板固定,手术时间平均为(157.0±31.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03.7±142.1)mL。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128.3°(0~10°;110~140°),平均HSS评分为94.2±3.3,平均SF36评分为91.6±3.6。2例患者出现前外侧切口浅表感染,7例患者已行内固定取出术。所有患者下肢力线均正常,未见其他并发症。两组相比,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他数据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后内侧倒L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内侧伴后外侧骨折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医生应根据骨折的形态特征来推导损伤机制、结合客观器械条件制定完善的术前计划,从而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的常用分类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方法主要包括Hohl-Moore分类、Schatzker分类及AO分类.schatzker分类有6型,便于记忆且临床实用性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AO分类详尽,分为3类9型18亚型,利于研究资料的积累.这两种分类的可重复性相当,AO分类的可信度略优于Schatzker分类.CT检查可使相关分类分型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在闭合性脱套伤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3例闭合性脱套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女11例,男2例;年龄19~57岁,平均32.5岁。所有闭合性脱套伤均为单侧,左侧5例,右侧8例;大转子部5例,大转子及臀部4例,大转子及腰骶部2例,大转子及大腿外侧1例,单纯腰骶部1例。损伤面积,15cm伊12cm~45cm伊15cm。除2例延迟诊断者外,其余均在伤后3d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小切口清创引流,术后放置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当24h 引流量<30ml 时拔除双套管。愈合标准:损伤局部皮肤无缺血坏死,皮下积液消失,局部触诊皮肤无漂浮感,皮肤与筋膜层之间无相对滑动。结果患者术后4~12d拔除双套管,平均6.3天。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7个月。1例患者出现皮肤坏死,经清创、植皮后创面愈合;余12例患者损伤部位的皮下组织均与筋膜层愈合,愈合时间4~10周,平均7.2周。无一例出现深部感染或晚期血源性感染,无全身系统性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置管处切口边缘发生浅表感染,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应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可以有效地治疗闭合性脱套伤,具有安全、微创和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后行髌骨全部切除术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1995年9月至2007年3月,对107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行髌骨全部切除术。其中男69例,年龄33~75岁,平均53岁;女38例,年龄55~76岁,平均68岁。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2~14年的随访,按照术后残余痛、膝关节活动度、工作及日常生活情况,髌骨近端10cm萎缩程度以及Bostman临床疗效评分表评价膝关节功能,优28例,良59例,差20例,患者满意率达81.31%。结论髌骨全部切除术对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且关节面毁损患者是一种有价值的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植骨的术后骨预合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43例,分为A、B两组,A组术中植骨(骨移植或采用羟基磷灰石人工骨),B组未植骨,比较两组骨性愈合程度、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骨愈合时间(16.42±1.53)周,B组骨愈合时间(17.80±1.72)周(P=0.08)。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失效、钢板松动断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中不植骨也可获得满意预后。  相似文献   
6.
胫骨平台骨折形态多样、分型复杂[1-2].其中,后侧骨折通常指胫骨内外侧平台后1/3部分的骨折.早期文献报道较少,多为个案[3]报道.随着CT检查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前诊断中的广泛应用,手术医生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渐提高,治疗方案也不断改进[4-7].内固定生物力学研究[8-9]提示,累及胫骨平台后侧的骨折采用或加用后侧支撑钢板比传统的前外侧和(或)前内侧固定更具优势.因此,胫骨近端后侧入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目前常用的几种胫骨近端后侧入路各有其侧重的骨折类型,本文就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发生机制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进一步提高对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不同固定方式治疗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利用人工骨建立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伴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模型18例,将其均分为3组,分别模拟3种内固定方式固定:A组采用内侧钢板固定;B组采用内侧钢板加后侧支撑钢板固定;C组增加外侧骨窗,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固定。通过力学实验机加载静态负荷,获得塌陷关节面与周围相连皮质断裂时以及垂直位移3 mm时的载荷值。结果塌陷关节面与相连皮质断裂时所加载的负荷为A组(1 715.0±52.1) N、B组(2 631.7±81.8) N、C组(2 763.3±51.6) N,3组间载荷存在差异(F=486.183,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塌陷关节面垂直位移3 mm时的载荷为A组(2 360.0±71.0) N,B组(3 125.0±104.4) N,C组(3 418.3±81.3) N,3组间载荷存在差异(F=238.140,P=0.0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合并后外侧关节面塌陷的Schatzker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增加外侧骨窗、内侧联合外侧钢板固定对于塌陷关节面的固定强度最高,内侧联合后侧钢板固定的强度次之,理论上两者均可承受行走时负荷;单纯内侧钢板固定强度最低,但亦可满足非负重功能锻炼时的负荷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