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50~68岁,体重50~75 kg,ASAⅠ或Ⅱ级。术后PCIA随机分为两组(n=30):舒芬太尼组(A组)和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B组)。两组均采用负荷量+持续剂量+自控给药的模式,负荷量:A组为舒芬太尼5μg+昂丹司琼4mg,B组为舒芬太尼5μg+氟比洛芬酯50 mg+昂丹司琼4 mg;持续剂量为2 m L/h,按压剂量为2 m L/次、锁定时间为15 min;镇痛液配方:A组为舒芬太尼150μg+昂丹司琼8 mg,B组为舒芬太尼100μg+氟比洛芬酯150 mg+昂丹司琼8mg,两组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 L。评估两组患者术后镇痛开始后2(T1)、4(T2)、8(T3)、24(T4)、48 h(T5)各时间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eme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术后镇痛48 h内总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镇痛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Remesay镇静评分、48 h总按压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恶心(0%)、呕吐(0%)、头晕(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10%、6.8%、26.7%)(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好,且舒芬太尼用量少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鼠鞘内注射腺苷同类物CHA(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鞘内留置PE-10导管,一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将3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 0.1,0.5,1.0 nmol)、拮抗组(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 CHA 0.5及1.0 nmol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μg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大效应百分比明显低于CHA 1.0 nmol组(P<0.05).结论 鞘内注射CHA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预注格列本脲(三磷酸腺苷敏感型K 通道阻滞剂)能拮抗CHA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分别注射替扎尼定和CHA(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以及两者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1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SNL)模型。将6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10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0.1,0.5,1.0nmol)、替扎尼定组(替扎尼定1.0,2.5μg)、复合组(CHA0.1nmol 替扎尼定1.0μg,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拮抗组(CHA1.0nmol 格列本脲2.0μg,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 格列本脲2.0μ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CHA0.5,1.0nmol组、替扎尼定2.5μg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1.0μ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1.0μg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2.5μg组(P<0.05)。CHA1.0nmol 格列本脲2.0μg组MPE明显低于CHA1.0nmol组(P<0.05),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 格列本脲2.0μg组MPE明显低于CHA0.1nmol 替扎尼定2.5μg组(P<0.05)。结论鞘内注射CHA、替扎尼定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CHA可增强替扎尼定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其作用能被鞘内格列本脲所拮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胸-腰椎旁神经阻滞和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60例ASAⅠ-Ⅱ,年龄18—60岁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胸-腰椎旁阻滞组(A组)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评估麻醉效果,并对两组的术后尿潴留(是否需导尿)、术后伤口疼痛(手术结束至伤口开始疼痛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胸-腰椎旁阻滞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时间长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术后尿潴留例次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麻醉效果优良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惨0.05)。结论:胸-腰椎旁神经阻滞下行腹股沟疝修补术麻醉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对全身器官功能影响小,尤其适合于不能行硬膜外麻醉的病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NOXS/ROS/NLRP3信号通路探讨獐牙菜苦苷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构建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第1、7、14天分别按大鼠体质量腹腔注射干预制剂。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PN模型组、獐牙菜苦苷治疗组、NOXS抑制剂治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DPN模型组:给予10 mL/kg生理盐水;獐牙菜苦苷治疗组:给予5 mg/kg獐牙菜苦苷;NOXS抑制剂治疗组:给予10 mL/kg二苯基氯化碘盐。在给药完毕30 min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触觉过敏试验,采用ELISA检测NOXS/ROS/NLRP3以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的NOXS/ROS/NLRP3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PN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出现痛觉过敏(P<0.001),促炎因子TNF-α以及IL-6表达升高(P<0.001),抑炎因子TGF-β表达下降(P<0.001),NOXS/ROS/NLRP3通路各因子表达升高(P<0.001)。獐牙菜苦苷干预后有效减轻触觉过敏(P<0.001),且抑制促炎因子TNF-α(P=0.03)以 及IL-6(P=0.002)的表达,促进抑炎因子TGF-β的表达(P=0.04);并且下调NOXS(P<0.001)、ROS(P<0.001)以及NLRP3(P= 0.002)通路各因子的表达水平。獐牙菜苦苷对炎性因子及NOXS/ROS/NLRP3通路各因子的表达影响与NOXS抑制剂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獐牙菜苦苷有效缓解触觉过敏,治疗DPN,通过抑制NOXs/ROS/NLRP3信号通路表达,纠正DPN炎性因子失衡是其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鞘内分别注射替扎尼定和CHA (Cyclohexyladenosine)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以及两者混合使用的作用效果,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质量250~300g,鞘内留置PE-10导管,置管一周后制作大鼠脊神经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SNL)。将60只SNL大鼠随机分成10组(n=6):对照组(生理盐水)、CHA组(CHA 0.1,0.5,1.0 nmol)、替扎尼定组(替扎尼定1.0,2.5 g)、复合组(CHA 0.1 nmol+替扎尼定1.0 g,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拮抗组(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g,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格列本脲2.0 g)。测定各组鞘内给药前、给药后10,20,30,40,50,60 min各时点的大鼠机械撤足阈值,计算对应时点的最大效应百分比(MPE),评价抗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结果 CHA 0.5,1.0 nmol组、替扎尼定2.5 g组MPE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 < 0.05)。CHA 0.1 nmol+替扎尼定1.0 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1.0 g组(P < 0.05),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组MPE明显高于替扎尼定2.5 g组(P < 0.05)。CHA 1.0 nmol +格列本脲2.0 g组MPE明显低于CHA 1.0 nmol 组(P < 0.05),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格列本脲2.0 g组MPE明显低于CHA0.1 nmol +替扎尼定2.5 g 组(P < 0.05)。结论 鞘内注射CHA、替扎尼定具有明显的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鞘内CHA可增强替扎尼定抗神经病理性疼痛作用,其作用能被鞘内格列本脲所拮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发生慢性疼痛(CPS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77例,男85例,女92例,年龄65~80岁,ASAⅠ—Ⅲ级。应用NRS量表评价术后24 h以及术后6个月的疼痛情况。依据国际疼痛学会的标准诊断CPSP。根据患者术后6个月是否诊断为CPSP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PSP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后6个月CPSP相关因素包括饮酒史、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术后24 h NRS评分以及术后镇痛方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PSP危险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大、手术时间长以及术后24 h NRS评分3分(P0.05)。CPSP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8.05%)和特异性(97.04%)。结论本研究建立CPSP的风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6个月CPSP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中电针镇痛对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择期行静吸复合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tr组)和电针组(EA组)。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完成手术。EA组于常规全麻麻醉镇痛的基础上,在气管插管前、气管拔管前选择双侧内关、曲池、列缺穴进行电针镇痛,每次治疗15 min。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插管前(T0),插管后1、5、10、15、30 min(T1、T5、T10、T15、T30),拔管前1 min(EXBT1),拔管后1、5 min(EXAT1、EXA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MAP、DBP、HR);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药物总量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EA组和Ctr组的SBP分别在T1-T15、EXAT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