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常发生于车祸、体育运动,是膝关节内侧主要的稳定结构,直接暴力作用于膝关节的外侧,以及膝关节外翻滑倒亦造成膝关节内侧结构的损伤,严重者可以合并交叉韧带损伤或半月板损伤。治疗方法不当,可导致膝关节不稳及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对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断裂损伤应进行手术治疗,现已取得共识,但手术方法报道较多,且都必须进行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2.
射频汽化仪(ArthroCare System2000型)是20世纪末最新推出的一种关节镜辅助器械.该仪器可在低温下行关节内组织的切割、汽化、修整、紧缩、止血等处理.……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下运用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关节镜下运用Intra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腱,同期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评估其疗效。方法 ACL、PCL同时损伤的患者16例,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胭绳肌腱作为重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移植物股骨端,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胫骨端,同期行ACL和PCL损伤重建术。7例行内侧副韧带修补,4例行外侧副韧带复合结构修复,2例行内外侧同时修复。所有患者按照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标准进行术前评估,均为D级。术前Lysholm评分为(36.5±3.7)分。结果 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6个月。终末随访时,IKDC总体评价:A级6例(38%),B级9例(56%),C级1例(6%),无D级患者。Lachman试验0~2mm8例;3~5mm6例;6~10mm2例(P〈0.05)。屈70°前后总位移0~2mm10例;3~5mm5例;6~10mm1例(P〈0.05)。屈70°后位移0~2mm12例;3~5mm4例(P〈0.05)。术后2个月Lysholm功能评分为(90.4±2.9)分,终末随访时为(93.4±3.5)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以自体4股胭绳肌腱作为移植物,应用可吸收界面螺钉、Intrafix钉鞘和可吸收锥形钉固定股骨胫骨端同期重建ACL和PCL损伤,有利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4.
股骨干骨折往往由较大暴力引起。由于大腿丰富肌肉的牵拉和强大的外力,使得骨折端很不稳定,绝大多数需要内固定治疗。但大腿肌肉、血运丰富,骨折位置较深,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时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可影响患者术后的康复及骨折愈合。我科2004年2-11月对11例股骨干骨折行膨胀髓内钉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对照研究,应用DHS组30例,应用PFNA组30例,分别对照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析对比.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等方面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FNA组创伤小、内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优先考虑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微创治疗老年人群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08月至2012年08月对6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手术治疗,其中男19例,女49例;年龄66~91岁,平均71.6岁。根据AO/ASIF分型,A1型12例,A2型36例,A3型20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80分钟,平均45分钟,术中出血50~210ml,平均115ml。6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按Harri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平均93分。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手术创伤小、固定安全可靠及便于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值得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邱斌松  夏冰  毕擎 《浙江医学》2010,32(6):858-860
目的 探讨镶嵌植骨法髋臼重建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9年5月至2004年10月收治的38例(46髋)髋臼发育不良(CroweⅡ型22髋,Ⅲ型24髋)伴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自体股骨头镶嵌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与同期19例(25髋)采用自体股骨头加盖植骨法进行髋臼重建、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随访末的植骨块吸收情况和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假体松动,分别出现1例、5例植骨块部分吸收,两组植骨块吸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末两组Harris评分分别为(86.6±8.2)、(84.5±9.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髋臼发育不良全髋置换术中应用镶嵌植骨法重建髋臼,植骨块不易被吸收,中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2008年~2016年各届夏季奥运会、2018年青年奥运会的运动损伤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评估国际大型运动会中各运动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风险与特点,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医疗保障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搜索近15年来报道各届夏季奥运会运动损伤的文献,筛选出有原始数据记录的报道,统计各届赛事中各运动项目的参赛人数...  相似文献   
9.
非典型尤文氏瘤误诊骨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锦平  张帆  毕擎 《中国骨伤》2004,17(1):53-53
胡某,男,23岁,未婚。因左髋部劳累后酸痛于1997年8月入院。局部曾有外伤史。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上方酸痛,劳累后加重,予消炎、镇痛药可缓解。局部无红肿及流脓,发病后两便正常,睡眠一般,胃纳可。平常素有鼻血及牙出血史(舅舅也有类似情况),父母及一兄均健。否认有遗传病史。体格检查:营养一般,轻度贫血貌。头、面、颈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对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12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组(n=70)术前12 h或术后24 h给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皮下注射,40 mg,1 次·d-1,连续给药14 d。利伐沙班组(n=56)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口服,10 mg,1次·d-1,连续给药35 d。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2组的安全性指标以及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增加了患者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或延期愈合等不良事件的风险,与低分子肝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DVT方面,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的疗效相似,但术后伤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分子肝素,使用利伐沙班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