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在硬膜外及硬膜下应用超声定位,实时确定病灶的位置,选择皮层切口及手术路径,并实时判定病灶术中切除程度。结果全部病灶术中超声定位准确,准确率达100%,其中病灶全切32例,次全切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中实时超声能准确显示肿瘤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术中定位,并判断手术切除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正常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与肾脏的关系既密切又复杂,随着高血压病程的发展,最终要累及肾脏。但高血压引起肾小球损害的机理尚未十分明确,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一些新认识综述如下。一、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在肾小球损害中的作用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及其血流量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阻力变化而变化(肾小球的自身调节作用)。一旦这种调节能力丧失,则由于机体血压升高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亦升高。大量实验资料表明高血压对肾小球的损害是由于升高的血压传递到肾小球,最终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升高及高  相似文献   
3.
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手术治疗的22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12例,Ⅲ级切除2例,Ⅳ级切除2例。随访1~2年,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影像学评估,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率和其他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B超等体积切除幕上脑胶质瘤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完成的42例B超引导下幕上脑胶质瘤等体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式的优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影像复查显示:肿瘤等体积切除38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运动功能障碍加重3例,语言功能障碍加重2例,运动功能障碍伴语言功能障碍3例。3个月后恢复均较术前好转,无手术死亡。结论应用术中实时超声可对大脑半球不同部位的胶质瘤行影像学等体积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27例采用该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瘤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24例,大部分切除3例,18例分泌腺瘤病人中,术后激素水平降至正常13例,2例暂时性尿崩。结论此术式手术路径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是垂体腺瘤治疗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杨友忠  王武祥 《安徽医药》2005,9(4):283-283
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对收住的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行颅骨钻孔冲洗加引流术,并将骨孔稍加扩大成内小外大的形状.手术操作安全、方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发性胶质瘤的手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复发性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部分近功能区的肿瘤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结论复发性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第一次手术后常有增高。手术切除加综合治疗仍能改善患者症状且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后颅窝血肿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52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的影像: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52例外伤性后颅窝血肿中硬膜外血肿39例(75%),硬膜下血肿2例(3.85%)小脑血肿11例(21.15%)。手术42例,保守治疗10例。伤后半年行GOS评估:死亡6例,重残1例,预后良好45例。结论后颅窝血肿应及时诊断,根据出血量和GOS评分来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强  杨友忠 《安徽医学》1994,15(6):17-18
<正> 我院于1984年至1992年收治157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其中9例出现结肠并发症。现就其并发症临床表现及诊治体会讨论如下: 临 床 资 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9例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年龄38~69岁,平均56岁;属胆源性5例,酒精性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1例,另1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的原因。方法:分析8例快速自然消散的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结果:72 h内8例硬膜下血肿均完全消散。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散是血液重新分布的结果,并不是血肿的吸收。有助于快速消散的因素有脑萎缩、蛛网膜破裂、颅骨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