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恶化及死亡主要原因是颅脑损伤后脑水肿导致的脑疝所致,且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应激性消化道溃疡、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等。甘露醇是降颅压、减轻脑水肿的最常用及有效药物。呋塞米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也在临床广泛使用,但对于部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两者联用仍不能达到理想降低颅内压效果。近年来,我院应用甘露醇加呋塞米联合白蛋白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病原特点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改变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49例,纳入感染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脑胶质瘤术后未感染者35例,纳入非感染组。对感染组患者细菌病原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及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HMGB1水平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对HMGB1对于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感染组4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2.73%,革兰阳性菌26株,占47.27%;以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3.57±6.21)mg/L、(1.34±0.62)ng/ml、(19.21±3.20)ng/ml、(1 224.51±231.27)pg/ml高于非感染组(P均<0.001);重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29.27±8.18)mg/L、(1.65±0.32)ng/ml、(22.35±2.18)ng/ml、(1 483.82±235.60)pg/ml高于中度感染组及轻度感染组(P均<0.001);中度感染组CRP、PCT、NSE、HMGB1水平高于轻度感染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MGB1水平对于脑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798。结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血清HMGB1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对于患者发生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颅脑损伤(TBI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TBI组、溶媒组、姜黄素组,每组12只。采用重物撞击法制作控制皮质冲击伤模型。造模后,姜黄素组腹腔注射姜黄素(60 mg/kg),溶媒组腹腔注射姜黄素溶媒磷酸缓冲盐溶液;姜黄素干预72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量表(mN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每组取6只大鼠采用Nissl染色评估损伤面积,采用TUNEL染色评估细胞凋亡率;另取6只大鼠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以及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Beclin-1、P6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和溶媒组mNSS评分显著增加(P<0.05),损伤面积和神经元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LC3、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TBI组和溶媒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溶媒组相比,姜黄素组mNSS评分明显下降(P<0.05),损伤面积和神经元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磷酸化PI3K/AKT水平明显增高(P<0.05),LC3、Beclin-1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P6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姜黄素对TBI大鼠具有显著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自噬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2016-07—2017-12间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01—2019-04间采用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的30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6个月随访,其间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依据GO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改良组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头颅CT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保守治疗,第1天(入院当天)、第2天、第3天及第15天动态复查头颅CT。结果 第1天,12例硬膜下血肿均呈高-等密度影,中线有移位和环池有受压;第2天,硬膜下血肿有吸收,中线移位和环池受压有缓解;第3天,硬膜下血肿大部分吸收,中线移位和环池受压明显的缓解;第15天,12例中有8例硬膜下血肿基本吸收,4例继发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行微创钻孔硬膜下亚急性血肿冲洗外引流术治疗后血肿消失。本组无死亡病例,出院后随访2~6个月平均3个月,12例GOS评分15分,复查头部CT硬膜下血肿均消失。结论 老年人急性硬膜下血肿演变有其独特的特点,动态头颅CT检查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