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混合性中风系一次中风同时存在出血与梗塞两种不同的病理过程。出血与梗塞并存,是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难题,到目前为止,仍无肯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即止血及使血肿迅速吸收,又不至于加重梗塞或再诱发新的梗塞。我院于1996年10月至1998年1月应用降纤酶治疗混合性中风3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四例,最大周岁。平均47.4岁,。高血压史平均5.7a糖尿病患者14例,病史平均4.8a,眼底检查均有动脉梗化。排除了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无中风史。30例心电图均有S-T段或T波…  相似文献   
2.
阿魏酸钠对急性脑梗死ET-1和IL-8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ET-1)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36例(对照组)和阿魏酸钠组(阿魏酸钠 常规治疗)40例,疗程10d,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患者血清中ET-1和IL-8浓度的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 阿魏酸钠组治疗后患者血清中ET-1和IL-8的浓度较对照组下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阿魏酸钠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对脑梗死患者进行阿魏酸钠治疗可以减轻缺血脑细胞的损害,有利于患者康复,其对脑缺血神经元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ET-1和IL-8的产生,阻止了白细胞向梗死区的浸润及保护内皮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3.
观察阿米替林加丙戊酸钠对慢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轻度认知损害(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 (Aβ1-42)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MCI,30例AD 和31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水平.结果 MCI组和AD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浓度均高于正常组, Aβ1-42的浓度均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和AD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浓度对MCI和AD的诊断有应用价值,但不能用于MCI和AD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正>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急性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将806例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214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因素并试谈其对策。 一般资料:806例脑出血中并发肺部感染者214例(26.55%),无肺部感染者592例做为对照组。诊断标准:①咳嗽、咳痰。②体温及白细胞升高。③肺部罗音。④胸片示感染征象。⑤痰培养查到致病菌。具备上述3项以上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检测41例MS患者(MS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NC组)血清中Hcy浓度、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S组和NC组血清中Hcy浓度分别为(25.82±1.724)μmol/L、(13.60±1.517)μmol/L。MS组的Hcy浓度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的叶酸、维生素B12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患者血清Hcy水平升高,同型半胱氨酸可能在多发性硬化病理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咪达唑林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咪达唑仑组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结果:咪达唑仑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咪达唑仑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36.5±4.73)min,对照组的癫痫状态控制时间(47.9±5.8)min,两组的癫痫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合并1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1例低血压,经过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用于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起效快、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及磁共振波谱特征,探讨尤瑞克林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数余数法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15 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定,并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入院时(治疗前)、治疗15 d后脑内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和乳酸(Lac)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15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磁共振波谱分析显示,治疗后治疗组局部Lac含量低于对照组,NAA含量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预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加速梗死区Lac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9.
卒中后抑郁、焦虑及干预和预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帕罗西汀干预急性卒中后抑郁、焦虑的效果。方法对282名脑卒中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其中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的90名随机分为干预和非干预2组,干预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随机抽取非抑郁、焦虑患者45名为对照组,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斯堪的那维亚脑卒中量表(SSS)、Barthel指数(BI),评定帕罗西汀的疗效和预后。结果急性脑卒中后抑郁合并焦虑发生率(68.18%),非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6周末SSS和BI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SSS和BI无显著性差异,干预组与非干预组HAMD、HAMA、SSS、B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焦虑明显降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程度和生活能力恢复,帕罗西汀可有效干预卒中后抑郁、焦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正>潘生丁扩张无病变血管,使血液由缺血区转向非缺血区,加重前者的缺血——盗血综合征,现将误服大剂量潘生丁致多发性脑梗塞一例报道如下:患者,女,62岁,以“一过性右侧肢体无力16h”就诊,16h中反复发作三次,每次历时20min自行缓解.当时血压16/10kpa,心率72次/分,神经系统检查正常.诊为“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当日误服潘生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