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扬  卢成鸿  周岳进  江山  郑金莉 《肝脏》2012,17(3):159-161
目的 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与特利加压索在肝肾综合征(HRS)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59例Ⅰ型HRS患者中,20例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6~16 mg/d,治疗至肾功能逆转,最多15 d;16例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0.5~2 mg/4h,治疗至肾功能逆转,最多15 d;23例为安慰剂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白蛋白10 g/d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存活时间.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 治疗15d后,20例接受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的HRS患者,12例肾功能逆转(60%);16例接受特利加压素治疗患者,14例肾功能逆转(87.5%);对照组23例病情较治疗前恶化;特利加压素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去甲肾上腺素组、特利加压素组和对照组的综合应答率分别为80%、100%和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利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HRS的有效药物,特利加压素疗效更佳,两者远期疗效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干扰素α-2b再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125例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失败者中84例接受干扰素α-2b再治疗、5Mu/d,1月后改为隔131次,疗程6个月;21例继续接受拉米夫定治疗,20例接受一般护肝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DNA、YMDD变异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时,干扰素组患者HBVDNA阴转率及HBeAg阴转率分别为46.4%和40.5%;拉米夫定治疗组分别为19.0%和9.5%,护肝治疗组均为5.0%,干扰素组与其他两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36个月随访结束时,干扰素组、拉米夫定组和保守治疗组的综合应答率分别为17.8%、9.5%、10.0%,无统计学差异(P〈0.05)。拉米夫定组YMDD变异达76.2%,而另两组YMDD变异分别为3.6%和5%。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失败者仍可选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但远期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7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35,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和对照组(n=35,单用阿德福韦酯),临床观察48周疗效。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48周后肝纤维化指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48周时脾脏厚度恢复正常,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48周时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药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扰素初治失败后的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用干扰素初治失败后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再治疗,我们采用不同方祛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8例。1.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28例患者为我院1996年4月一1997年4月干扰素治疗失败者。男性22例,女性6例;年龄9-56岁;诊断参照1995年北京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方法:患者分为四组,A组8例改用Q一Za干扰素300万U深部皮下或肌注,第一月每日一次,第二、三月隔日一次,干扰素总量18000万U。B组5例将a—Zb于扰素加大至500万U,方法、疗程同A组,总量30000万U。C组5例Q—Zb干扰素剂量、方法、疗程及总量同A组。另加国产胸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初治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0 月至2010年10 月就诊的50例65 岁以上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30例(A组)接受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另20例(B组)接受护肝治疗;另选择30例(C组)中年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结果在治疗12 w时, A组(66.7%)和B组(60.0%)血清ALT复常率明显低于C组(83.3%,P<0.05);在治疗48 w时,A组(90.0%)与C组(93.3%)比,ALT复常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高于B组(70.0%,P<0.05);在48 w时,A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80.0%)明显高于C组(66.7%,P<0.05);3组患者在随访期间血肌酐水平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平均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治疗96 w时,A组2例出现肌酐轻度升高,继续观察2个月后自行恢复正常,C组出现肌酐轻度升高3例,3个月内未恢复, 给予ADV剂量减半后血肌酐均恢复正常,两组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均未见其它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选择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其疗效好,安全,与中年患者相比,无明显的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百赛诺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百赛诺是由化学合成的国家一类抗肝炎新药。本文报道了百赛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拉米夫定治疗组(100 mg/d治疗52周),B组为对照组.治疗后2、4、8、12、24、42周分别测血清乙肝三系、HBV DNA定量、肝功能.结果A组治疗第12周HBV DNA累计转阴率(低于1×102拷贝/μl)和52周的最终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42%、6%和82%,11%,P<0.0001),两组HB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10%、4%及8%、2%,无显著差异.ALT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0%和34%,(P<0.05),差异显著.A组副反应发热2%,腹痛2%,肾功能损害加重1%,停药后副反应消失.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副反应轻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白虎汤加生黄芪治疗顽固性肝癌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白虎汤加生黄芪治疗,对照组以消炎痛栓剂纳肛治疗。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观察退热疗效,并在停药7d、14d时观察患者发热情况,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退热有效率分别为94.2%和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停药后7d、14d时发热复发率分别为14.28%、5.7%,对照组分别为66.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观察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虎汤加生黄芪治疗顽固性肝癌癌性发热,退热作用持久而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核心区(前C区,nt1896)及基本核心启动子(BCP,nt1762/1764)变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谱的分布及对患者疾病谱的影响。方法416例血清HBsAg阳性、HBVDNA定量大于1.0×104拷贝/毫升的患者,采用微流基因芯片检测HBV前C区及BCP变异。结果416例HBV感染者中302例为HBeAg(-)患者,其中248例(82.12%)有前C区或BCP变异,41.06%为前C区变异,31.12%BCP变异,2种同时变异为9.94%。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前C区变异分别为64.72%和83.33%(x2=0.89,P>0.05),均大于HBeAg(-)无症状携带者的28.47%(x2=54.20,P<0.01;x2=5.29,P<0.05);而HBeAg(-)无症状携带者BCP变异达77.19%,大于HBeAg(-)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x2=69.73,P<0.01;x2=10.58,P<0.01)。而在114例HBeAg(+)患者中28.95%有前C区或BCP变异。结论前C区或BCP变异在慢性HBV感染者疾病谱的分布不同,在HBeAg(-)/HBVDNA(+)与HBeAg(+)/HBVDNA(+)患者变异率差异显著。HBV前C区可能是该病变反复及加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但BCP变异临床意义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拉米夫定治疗失效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115冽前2月均联用拉米夫定100mg/d和阿德福韦酯10mg/d,此后一组61例单用阿德福韦酯10mg/d,继续治疗22个月;另一组54例继续联用,疗程22个月;对照组85例为初治患者,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24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肝功能、HBV血清标志物、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第24个月时,单用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HBVDNA水平对数均值分别为5.9、4.5和4.2log拷贝/ml;HBVDNA水平对数均值〈3log。拷贝/ml者分别占18.0%、20.4%和23.5%,HBVDNA水平对数均值(3~4)log,拷贝/ml者分别占41.6%、48.1%和48.2%,HBVDNA水平对数均值≥5log拷贝/ml者分别占41.0%、31.5%和28.3%,单用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联合治疗组、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60.7%、64.8%和81.2%,对照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失效患者可选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但仍有相当部分患者失效或反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