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40篇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研江苏省公立医院编内及非在编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对江苏省内公立医院发放调研问卷,收集数据整理后运用统计分析和比较分析法描述其运营概况、编内及非在编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情况,运用公平理论分析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结果:江苏省公立医院编内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非在编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省属公立医院非在编人员占比最高;编内人员缴费基数及养老待遇均显著高于非在编人员;编内人员参加职业年金,非在编人员尚未建立年金计划。结论:树立底线公平理念,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改革完善非在编人员年金计划政策;建立健全参保成本财政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补法运用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关于“补”法的运用,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从狭义而言,即以补益之品补充机体之不足,达到祛除病邪、恢复正气之目的;从广义上言,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偏损偏衰,寒热虚实,甚至阴阳亡绝等,都属于“补”法之列。深究《伤寒论》中“补”法的权变运用,大体可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丹  潘晨 《抗感染药学》2004,1(2):69-70
目的:观察和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52例,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60例,均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一次,在治疗2 a时进行疗效评价。对治疗2 a时达完全应答者予以停药,并随访观察1 a。将两组病例在治疗3 mo、2 a及停药la时的ALT、HBV DNA及治疗2 a时的完全应答率和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 mo、2 a及停药1 a时HBeAg(-)组、HBeAg(+)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4.6%、75%、38.2%和81.7%、73.3%、82.4%;HBV DNA复常率分别为78.8%、65.4%、29.4%和73.3%、60%、70.6%。治疗2 a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5.4%和28.3%(P<0.05=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为29.4%和70.6%(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在降低ALT、HBV-DNA方面同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一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欠佳,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仅29.4%,明显低于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的70.6%(P<0.05),其停药后反跳率高。  相似文献   
4.
潘向东  潘晨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920-1921
规范、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各种正畸弓丝,准确、严格制作弓丝,科学合理地分配弓丝在不同牙位的作用力,保持弓丝形态的稳定性是正畸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对预测慢性乙型肝炎( CHB)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分析156例CHB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的预后,根据临床结局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两组患者在基线、1周及2周时的 PTA 及终末期肝病模型( MELD)评分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估基线、1周及2周时的PTA、MELD评分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在156例患者中有58例死亡,病死率为37.18%。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PTA (%)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31.49±7.22 vs 25.44±8.10、37.56±11.72 vs 24.22±11.22及49.28±20.82 vs 23.08±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MELD评分比较,在基线、1周及2周时分别为:25.53±4.61 vs 28.56±6.39、24.21±4.64 vs 31.07±6.03及20.06±5.06 vs 31.77±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基线、1周及2周时PTA、MELD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中,2周时PTA的AUC最大(0.957),其次为2周时MELD评分的AUC(0.938),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5);2周时PTA的最佳临界值为35.55%,敏感度为96.60%,特异度为80.40%。2周时,PTA<20%的3个月病死率为100%;20%≤PTA<35%为70.81%;35%≤PTA<50%为4.17%;PTA≥50%的均存活。 PTA越低,病死率越高,线性趋势检验χ2=85.70,P<0.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2周时的PTA可作为其3个月预后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对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FHF)的治疗作用.方法 全骨髓细胞贴壁培养筛选法分离纯化大鼠MSC;四氯化碳灌胃制作大鼠FHF模型,分为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各20只,8只灌服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组.将4 ’,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大鼠MSC 1.0×106从尾静脉移植入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等剂量0.9%氯化钠溶液尾静脉注入模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7、14 d处死各组部分大鼠,评价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大鼠一般状况、生存率、肝功能、TNF-α水平、肝脏病理、MSC归巢至肝脏的情况.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术后3d开始,实验组存活大鼠一般情况比模型对照组好转更加明显;术后7d,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各有15只和8只大鼠存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122,P<0.05);术后7d以及14 d,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肝功能指标、TNF-α水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炎性反应改善情况实验组均更为明显;术后实验组MSC归巢细胞逐渐增多,空白对照组只观察到很少量归巢细胞.结论 MSC经尾静脉同种异体移植,可以归巢到肝功能衰竭大鼠肝脏,改善大鼠免疫和肝脏组织炎性反应坏死状态,促进FHF大鼠肝功能的恢复,对FHF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干预,减少肝性脑病的发生.方法 收集976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肝硬化、糖尿病、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和临床检测指标[白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LT、AST、Y-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胆固醇、胆碱酯酶、血钾、血钠、肌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甲胎蛋白、HBV DNA、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消化道出血(回归系数为0.993,比值比为2.699,95%可信区间为1.567~4.651)、肺部感染(回归系数为1.043,比值比为2.839,95%可信区间为1.680~4.797)、INR(回归系数为0.257,比值比为1.293,95%可信区间为1.220~1.370)、AST(回归系数为0.001,比值比为1.001,95%可信区间为1.000~1.001)和肝硬化(回归系数为0.569,比值比为1.815,95%可信区间为1.112~2.965)是影响肝衰竭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INR延长、AST升高以及肝硬化是诱发肝衰竭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吴茱萸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普瑞巴林组(P组)、吴茱萸碱组(Q组)和普瑞巴林-吴茱萸碱复合物(F组)。大鼠暴露左侧L5脊神经并结扎,建立脊神经结扎(SNL)模型,S组大鼠暴露左侧L5脊神经,但不结扎。建立SNL模型7 d后P组腹腔注射普瑞巴林(5 mg/kg),Q组腹腔注射吴茱萸碱注射液(5 mg/kg),F组腹腔注射普瑞巴林-吴茱萸碱复合物(5 mg/kg),S和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 L/kg),连续给药7 d,观察测量大鼠神经损伤侧的疼痛行为学的变化。给药7 d后取主动脉血3 m L检测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T淋巴细胞亚群中T细胞分化群4(CD4~+)、T细胞分化群8(CD8~+)的水平。结果:模型制成后S组大鼠活动如常,其它四组大鼠SNL 1周后,步态及姿势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P组、Q组、F组三组动物SNL第10天开始,上述症状逐渐缓解,尤其F组症状表现轻微。给药7 d后C组TNF-α为(101.75±15.46)μg/L、IL-6为(32.98±6.64)μg/L、NE为(78.14±4.38)pg/mL、5-HT为(6.21±1.87)μmol/L,较S组TNF-α[(55.14±13.28)μg/L]、IL-6[(18.16±5.98)μg/L]、NE[(23.65±2.21)pg/mL]、5-HT[(1.89±0.76)μmol/L]显著升高(P0.01);F组TNF-α为(68.54±17.65)μg/L、IL-6为(20.21±4.23)μg/L、NE为(33.08±3.85)pg/mL、5-HT为(2.64±1.38)μmol/L较C组明显降低(P0.05)。给药7 d后C组CD4~+为(16.43±1.68)ng/mL、CD8~+为(11.26±2.31)ng/mL较S组CD4~+[(25.28±1.56)ng/mL]、CD8~+[(14.05±2.45)ng/mL]显著降低(P0.01);F组CD4~+为(32.45±3.45)ng/mL、CD8~+(21.47±1.08)ng/mL较C组升高(P0.01或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吴茱英碱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具有较好的协同镇痛作用,优于各自单独使用;两者合用能够使神经病理性疼痛家兔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下调,并能延缓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方案调整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方案调整的过程,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基因组学检测不断调整免疫抑制药他克莫司的给药剂量以及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使血药浓度达标。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参与整个治疗过程,利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基因检测等在个体化用药中的作用和优势,提高治疗的疗效,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在慢性乙肝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检测TNF-α基因启动子区-238位点单个核苷酸多态性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频率;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浓度水平。结果 TNF-α-238位点G/A和G/G基因型频率以及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乙型肝炎肝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TNF-α(ng/L)取对数值后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NF-α水平乙型肝炎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健康对照组。结论 TNF-α-238位点基因型与乙型肝炎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TNF-α与乙型肝炎类型、肝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